王敬茹 作品数:27 被引量:211 H指数:7 供职机构: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护理进展 被引量:3 2006年 血管性痴呆是因脑血管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性综合征。脑血管病后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是指由于血管因素引起的多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老龄及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认为脑组织缺血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白质疏松、神经元损伤或丢失等在VCI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表现为执行功能、皮质下功能障碍突出,记忆和言语功能损害相对较轻。VCI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主要包括对血管危险因素治疗,预防脑卒中和提高认知水平的药物治疗。给予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提供适合病人能力的舒适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VCI患者的健康状况。 孙铮 王敬茹 王海涛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护理 蛋白质Z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蛋白质Z(Protein Z,PZ)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PZ用ELISA法检测。设立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A组),测定12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B组)、发病第3~4周时PZ的数值(其中未并发下肢DVT的为C组,并发下肢DVT的为D组)。对四组间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C、D组的PZ水平分别为(936.34±230.06)μg/L、(1062.26±175.45)μg/L和(564.61±178.92)μg/L,与A组(2198.36±389.19)μg/L相比明显下降(P值均〈0.001)。C组与D组(P〈0.01),B组与D组(P〈0.05)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并发下肢DVT的病人PZ明显降低。结论PZ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显降低,在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其浓度进一步降低,提示PZ缺乏可能是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存在的一个危险因素,并可作为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下肢DVT的一项指标。 王敬茹 孙保亮 朱良珍 杨明峰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肢 深静脉血栓 蛋白质Z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研究 被引量:32 2007年 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方法及其效果。方法连续3年共选取护理本科实习学生1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80名,对照组80名。实验组采用多种不同的评判性思维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应用评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等7个方面实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总分〉280分。结论结合临床实际对护理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对学生专业评判性思维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 王敬茹 于洁 孙保亮 张灿萍 许翠霞 王兰平关键词:评判性思维 教学 素质教育 护理教育研究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影响个体预后的因素及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影响脑血管偏瘫患者个体预后的因素,构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脑血管病偏瘫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训练。分别于入院时、28d和90d时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ADL功能状况的评定,采用国际通用的Barthel指数评定疗效。对可能影响脑血管病偏瘫患者个体预后的因素,做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两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后的Fugle-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脑血管病偏瘫患者个体预后的变量为:年龄(P<0.05)和多发性卒中(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脑血管病偏瘫患者个体预后的变量为:年龄(P<0.05)、病灶部位(P<0.05)和多发性卒中(P<0.05)。经过28d、90d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后,康复组Fugle-Meyer值有大幅度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干预前后28d及90d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病灶部位、多发性卒中是影响脑血管病偏瘫患者个体预后的重要因素,同时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针对性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王敬茹关键词:脑血管病 偏瘫 预后 康复护理 个体化行为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行为干预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76例V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均使用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并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对研究组增加个体化行为干预。实施3月和6月后,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并将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实施干预3月后,MMSE评分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DL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干预6月后,ADL评分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行为干预能有利于VD患者ADL的提高。 闫英芹 王敬茹 孙铮 张淑梅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行为干预 住院病人护理需求调查表的研制 被引量:44 2008年 [目的]编制"住院病人护理需求调查表",为进行住院病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提供科学工具。[方法]初步设计调查表后,对19例病人进行预调查,检验重测信度。然后正式调查并收回430份有效问卷,对其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预调查两次评分各条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的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602,各因素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各项目与其所属因素的相关性较强,与其非所属的4个因素的相关性较弱。主成分分析后共提取6个公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61.737%;使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对因子载荷进行正交旋转后入选因子矩阵,各条目均被纳入1个公因子。[结论]初步形成了包括5个维度32个条目,含2个开放式问题、一个护理工作评价项目的"住院病人护理需求调查表"的代表性较好。 杨洪菊 徐凌中 陈长奇 陈松兰 杨朝霞 王敬茹关键词:住院病人 血管性痴呆照顾者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对血管性痴呆(VD)照顾者进行心理评估,探讨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76例VD患者的照顾者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照顾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并与国内常模相比较。结果:VD照顾者SCL-90总分为136.12±35.17,SAS评分为32.12±5.17,SDS评分为36.81±6.15,均高于国内常模(Ρ<0.01);经过3个月的护理干预后,VD照顾者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外)、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Ρ<0.05),与常模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D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VD照顾者的心理状况。 樊雪频 王兰平 孙铮 王敬茹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照顾者 护理 护理干预对轻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轻、中度老年性痴呆(A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轻、中度A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指导,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益智训练、体能训练、心理护理、家居安全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后实验组ADL、HAMD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MMSE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AD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敬茹 孙淑芳 孙保亮 孙铮关键词:老年性痴呆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对血管性痴呆病人ADL的影响 被引量:3 2005年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是痴呆第三位常见的病因,仅次于Alzheimer病和路易体痴呆,我国VD所占比例较高,患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1].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VD后认知功能障碍,特别是执行功能方面如自我整理、计划、精细运动的协同作业等损害较重,已成为直接影响VD患者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我们对58例发病时间≤1个月的VD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对其中29例给予康复护理早期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王敬茹 孙铮 孙淑芳 王俊英 刘玲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康复护理 ADL 早期护理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2006年 对36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包括调整或增加娱乐性活动,训练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的活动,矫正其不良行为,根据病情个别护理等。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 王俊英 孙铮 王敬茹 张淑梅关键词:护理 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