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峰
- 作品数:38 被引量:657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干旱内陆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被引量:58
- 2012年
- 论文以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植被指数、水文、气候、交通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人居环境指数(HEI),利用GIS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13~84.32之间,整体分布格局为: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适宜性依次降低,适宜、较适宜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中游和中下游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很大。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在石羊河各支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流域内居民点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状况与人口密度呈对数关系,确定系数达到0.851 2,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居环境评价值与单位面积GDP确定系数达到0.845 4,与道路网密度关系不显著,受道路制约程度较小。一些居民点分布在人居环境恶劣区域,一些村镇分布在靠近沙漠区域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滞后,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这部分村落需要异地搬迁以便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 魏伟石培基冯海春王旭峰
- 关键词:GIS石羊河流域
- 利用SEBAL和改进的SEBAL模型估算黑河中游戈壁、绿洲的蒸散发被引量:32
- 2014年
- 蒸散发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径,利用遥感估算流域尺度上的蒸散发对内陆河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2012年开展的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Hi WATER)的观测资料和高分辨率的ASTER影像,分别利用SEBAL模型和改进的SEBAL(M-SEBAL)模型估算黑河中游不同时期戈壁、绿洲等不同下垫面的蒸散发,通过涡动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SEBAL模型和M-SEBAL模型估算戈壁、绿洲蒸散发的精度.结果表明:SEBAL模型在绿洲低估感热通量,高估潜热通量;在戈壁高估感热通量,低估潜热通量.M-SEBAL模型充分考虑不同下垫面地表辐射温度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能很好地反映不同植被覆盖区域的湍流通量的异质性,估算黑河中游戈壁、绿洲蒸散发的精度高于SEBAL模型.
- 周彦昭周剑李妍王旭峰
- 关键词:蒸散发
- 基于GIS和RS的石羊河流域景观功能分区被引量:4
- 2011年
- 景观功能分区是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景观功能。对其进行科学划分,可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目前生态功能区划仅从区域地貌单元、生态要素等方面考虑,而很少涉及景观能量循环运行与景观优化关注单元等景观生态学的内容。在综合分析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生态格局特征和景观功能耗费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区划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将研究区景观功能划分为三个一级分区,九个二级分区;探讨了利用GIS和RS技术进行景观功能区划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功能区的主要特征和各分区景观功能优化保育措施。
- 魏伟石培基赵军王旭峰
-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
- 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在RS和GIS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1986,1994,2000和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定量分析20多年来石羊河流域景观规模和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在全流域草地和沙地占据优势,而武威绿洲以耕地占绝对优势,民勤绿洲则以耕地和沙地共同占主导地位,主要景观的变化则以民勤绿洲耕地、沙地的增加和林地、草地的减少最为显著;流域整体景观结构较为稳定,但流域小区域内,景观演变较为突出;流域景观变化主要发生在中下游的武威和民勤绿洲区,而各景观结构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荒漠和绿洲的交错地带。尤其从2000年到2006年7年时间里,绿洲化趋势在武威绿洲发展明显,耕地增加显著,沙地大量减少。而在民勤绿洲,耕地虽有所增加,但沙漠化进程大于绿洲和农业化进程。
- 魏伟石培基王旭峰刘春雨
-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7
- 2014年
- 利用涡动相关技术对青藏高原东缘阿柔的碳通量进行了连续观测,定量分析了高寒草甸碳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阿柔草甸碳通量的日变化基本呈现单峰曲线,吸收峰值出现在正午前后,晚间为碳排放。碳通量的日变化具有较大的季节差异,生长季变化幅度大,非生长季变化幅度小;2)阿柔草甸碳通量的变化受到辐射、土壤温度及昼夜温差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青藏高原生长季辐射强,雨热同期,有利于高寒草甸的碳累积,夜间低温和非生长季的低温也减弱了碳排放;3)阿柔高寒草甸的碳吸收量为156.0g/m2/year,碳汇功能明显。它的平均Q10为3.28,高于低海拔草地生态系统Q10,说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上升的反应更为敏感,具有较大的碳释放潜能。
- 王海波马明国王旭峰谭俊磊耿丽英于文凭家淑珍
- 关键词:高寒草甸青藏高原
- 遥感GPP模型在高寒草甸的应用比较被引量:9
- 2012年
- 随着遥感数据时空分辨率的提高,大范围实时监测总初级生产力GPP(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的变化成为可能。本研究收集了黑河流域阿柔冻融观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和MODIS数据,驱动VPM、TG、VI和EC-LUE4个模型估算了该站点的GPP,并应用涡动相关观测的GPP验证了模拟结果,并比较了这4个模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阿柔站2009年的涡动相关观测的GPP、NEE(Net Ecosystem Exchange)和ER(Ecosystem Respiration)分别为:804.2gC/m2/yr、129.6gC/m2/yr和673.6gC/m2/yr。该站点光合作用固定的碳有83.8%通过生态系统的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基于遥感的GPP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高寒草甸的GPP,全年的判定系数在0.94以上,生长季的判定系数大于0.84。
- 王旭峰马明国李新宋怡谭俊磊黄广辉于文凭
- 关键词:高寒草甸MODIS
- LPJ-DGVM在黑河流域单点上的应用研究
- 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植被作为生产者为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了能量和物质。同时它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通道。植被模型是定量认识气候和植被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有利工具。植被模型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
- 王旭峰
- 关键词:黑河流域遥感数据陆地生态系统
- 天祝高寒草原区NDVI,DEM与地表覆盖的空间关系被引量:21
- 2008年
- 在GIS支持下,以时间分辨率为草原区植被一个完整生长周期,以空间分辨率15 m×15 m的TM/ETM遥感影像的NDVI指标为数据源,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主成分变换法(PCA),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参考相关的地理基础图件,对天祝高寒草原区地表覆盖进行分级分类。运用叠置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地表覆盖下NDVI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了NDVI与DEM、地表覆盖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此次研究对环境较为特殊的高寒草原区植被分布及变化监测有重要的意义。
- 魏伟赵军王旭峰
- 关键词:土地利用DEM
- 石羊河流域海拔、植被覆盖与景观类型空间关系研究被引量:20
- 2012年
- 以Landsat/TM为数据源,在桌面GIS支持下解译出研究区各景观类型,根据植被的生长周期,结合植被指数NDVI作为研究因子,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主成分变换法(PCA),结合景观类型图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参考相关地理基础图件,对石羊河流域海拔和植被覆盖进行分级分类。运用叠置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植被覆盖下NDVI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了各景观类型与海拔和植被覆盖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景观类型大体依海拔呈垂直性分布,各自然要素组成垂直分异性特征亦较为明显。植被覆盖、景观类型与海拔之间呈垂直型分布规律,低海拔区景观类型单一,主要为荒漠系统,且与植被覆盖关系密切,相关度也最高;高海拔区景观类型较为复杂并交错分布,与植被覆盖关系不大,拟合效果不理想。此次研究目的在于对石羊河流域景观格局特征和格局优化研究提供参考思路,对流域生态规划和治理提供依据,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植被及生态环境变化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 魏伟石培基赵军王旭峰
-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植被覆盖海拔高度LANDSAT数字高程模型
- 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城镇布局与水资源空间相关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西北干旱区城镇—水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空间相关性.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借助GIS技术方法分析和验证了流域城镇发展与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耦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中古浪县、永昌县和肃南县与水域的引力场值最大,金川区的引力值相对较小,但由于人为修建多座水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场强小造成的城市发展受水资源限制性问题.石羊河流域中城镇分布基本以流域为轴线的分布特征十分明显,受水资源影响明显而强烈.
- 魏伟石培基王晓燕王雪平王旭峰
- 关键词:水资源GIS石羊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