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浩洲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栓塞
  • 3篇动脉栓塞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造影
  • 3篇造影术
  • 3篇数字减影
  • 2篇动脉瘤
  • 2篇重建成像
  • 2篇子宫
  • 2篇子宫肌
  • 2篇子宫肌瘤
  • 2篇疗效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颈内
  • 2篇颈内动脉
  • 2篇肌瘤

机构

  • 4篇泰安市中心医...
  • 3篇解放军第88...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王浩洲
  • 5篇梁善言
  • 4篇刘军
  • 3篇王树厚
  • 3篇王霞
  • 3篇徐屹立
  • 2篇李吉贞
  • 2篇毕芳
  • 2篇张文斌
  • 2篇王琳
  • 1篇吴红军
  • 1篇王兆华
  • 1篇栾贻涛
  • 1篇王莲
  • 1篇张明然
  • 1篇吴越
  • 1篇栾兆生
  • 1篇李庆民
  • 1篇张强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前卫医药杂志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东部第三...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颈内动脉动脉瘤3D—DSA重建成像的构型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ICA)动脉瘤在3D—DSA中的三维构型特点,探讨其指导临床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77例ICA动脉瘤患者3D—DSA的影像资料,对77例107个动脉瘤应用Syngo Inspace软件任务卡进行重建成像,显示其三维容积及三维形态结构,研究动脉瘤形态与ICA及其分支动脉开口的结构关系。结果按ICA Bouthillier分段,动脉瘤在C4-C5段4个,C6-C7段(床突上段)103个。动脉瘤以类圆形鼓泡状形态自ICA凸起,其形态可分为单泡型74个(69.2%)、双泡型21个(19.6%)、多泡型12个(11.2%),双泡型及多泡型动脉瘤以圆泡连体的方式沿颈动脉轴线排列,不会横向排列。其中单泡型动脉瘤又分为单泡漏斗型、单泡水泡型、单泡窄颈型及单泡宽颈型。根据动脉瘤瘤颈开口与ICA及其分支动脉开口的关系,又可将动脉瘤分为分支无关型、分支相关型和分支泡上发出型,分别有51个、37个和19个。结论根据3D—DSA可了解ICA动脉瘤的部位、形态结构,尤其是动脉瘤开口与ICA及其分支动脉开口的结构关系,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以及对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术后疗效的判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军王霞王浩洲王琳李吉贞张明然王莲
关键词:动脉瘤颈内动脉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2004年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对 63例早期ANFH患者 (一期 48例 ,二期 1 5例 )行选择性动脉灌注治疗。结果 :1期ANFH患者疼痛缓解率 1 0 0 % ,2期ANFH患者疼痛缓解率 93 .3 % ,总有效率 98.4 %。结论 :对于早期ANFH患者 ,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疗效高的特点 ,并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徐屹立梁善言公艳王树厚王浩洲张文斌毕芳
关键词: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疗效选择性动脉灌注疼痛缓解率骨骼疾病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1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2 0 0 3年 4月以来对 18例胸腰椎体转移瘤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 ,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8例患者中 17例 2 4h内腰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神经症状也明显减轻。其中 10例患者 2 4h内疼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术后 1个月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 :CR 9例 ,PR 8例 ,MR 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 94 4%。随访 6个月除两例患者自然死亡外 ,其余患者相应椎体未出现病理性骨折 ,在原有疼痛缓解的基础上无明显加重。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目前治疗椎体转移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
徐屹立梁善言栾兆生王树厚王浩洲张文斌毕芳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恶性肿瘤
自膨式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及贲门部恶性狭窄
2000年
食管及贲门部恶性狭窄患者,多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者,而梗阻及晚期出现的食管—支气管和/或纵隔瘘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自介入治疗及食管内支架开展以来,对此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笔者等对30例患者经食道内支架置入术的治疗经验体会?..
王浩洲梁善言王树厚吴越
关键词:食管恶性狭窄
多层螺旋CT与三维DSA重建成像对颈内动脉瘤构型分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ple-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和三维DSA(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重建成像在颈内动脉瘤构型分析中的意义,对比其在颈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行MSCTA和3D-DSA检查,其重建成像显示颈内动脉瘤的三维空间构型,比较研究颈内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颈内动脉瘤瘤颈开口与载瘤动脉的连接方式、动脉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开口的相互空间结构关系。并以3D-DSA重建成像结果为标准,计算MSCTA重建成像对诊断颈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采用Kappa分析评价MSCTA重建成像与3D-DSA重建成像两种诊断方法显示颈内动脉瘤的一致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检验MSCTA重建成像与3D-DSA重建成像两种诊断方法显示双泡及多泡型颈内动脉瘤的阳性率。结果 3D-DSA重建成像证实为颈内动脉瘤78例,其中单发59例,多发19例,共发现108枚动脉瘤;所有颈内动脉瘤可分型为三类:(1)单泡型动脉瘤74枚(68.52%)。(2)双泡及多泡型动脉瘤33枚(30.56%)。(3)梭型动脉瘤1枚(0.93%)。MSCTA重建成像检出颈内动脉瘤77例,单发58例,多发19例,共发现106枚动脉瘤;其中单泡型86枚(81.13%),双泡及多泡型19枚(17.92%),梭形动脉瘤1枚(0.94%);两者检查均为阴性13例。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所有颈内动脉瘤根据3D-DSA重建成像还可分型为:颈内动脉分支开口无关型动脉瘤、颈内动脉分支开口相关型动脉瘤和分支泡上发出型动脉瘤,分别有52枚、37枚和19枚;MSCTA重建成像显示的以上各型颈内动脉瘤分别是51枚、36枚和19枚;以3D-DSA重建成像为标准,MSCTA重建成像诊断颈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8.14%、92.86%、97.54%,两种检查方法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883,P<0.05)。3D-DSA重建成像显示双泡及多泡型颈内�
刘军王霞王兆华王浩洲李庆民
关键词:颈内动脉瘤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研究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动脉栓塞治疗86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性插入双侧子宫动脉,经导管注入PVA和平阳霉素,阻断肌瘤血供。护理的主要内容是: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24 h严密监测出血情况,及时观察和处理疼痛、呕吐、发热、阴道不规则出血、血管血栓形成等。结果 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后,子宫肌瘤血供可完全阻断。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患者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疼痛明显改善,肌瘤和子宫明显缩小。临床有效率91%。 结论 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治疗效果好的新方法。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的关键。
吴越张强梁善言王树厚王浩洲吴红军栾贻涛
关键词: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护理介入疗法
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顽固性鼻衄的临床应用(附67例报告)
2010年
目的:研究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顽固性鼻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难治性鼻衄患者,行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结果:一次性治愈63例(94%),3例行2次治疗治愈(4.5%),1例未成功(1.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顽固性鼻衄安全、疗效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
王浩洲刘军
关键词:鼻衄动脉栓塞
3D-DSA和DynaCT成像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3D-DSA和DynaCT重建成像在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对47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分别进行3D-DSA、DSA和DynaCT扫描检查,应用3D-DSA重建成像Inspace的容积重建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多层面重建技术(MPR)和DynaCT成像对肝脏血管和肿瘤进行多方位、多层面、多视角显示。观察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和空间走行,比较肿瘤的供血动脉来源、走行、瘤灶数目、瘤灶染色程度及合并症的显示情况。结果:47例肝癌患者3D-DSA重建成像发现40例肝总动脉自腹腔动脉发出;5例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肝左动脉起自腹腔动脉;2例肝总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发出;其中1例肝总动脉自腹腔动脉发出,由肠系膜上动脉单独发出一支供血动脉到位于肝右下叶的肿块;显示肝动-静脉瘘9例,其中2例大流量混合性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瘘,6例周围型小流量局限性肝动脉-门静脉瘘和1例小流量肝动脉-肝静脉瘘。DynaCT成像发现病灶179个。常规DSA发现病灶145个,动静脉瘘7例,门静脉瘤栓9例。和常规DSA相比较,3D-DSA成像对肝癌供血动脉的起源、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三维空间结构的显示优于后前位DSA;观察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主干与腹主动脉间的夹角及肝动-静脉瘘较常规DSA更清晰方便;DynaCT重建成像对肿瘤瘤灶数目的显示率高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SA和DynaCT重建成像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尤其是选择适宜形状的导管及合适、适量的栓塞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其采集时间最长只有20s,不能同时显示肝脏动脉期血管和静脉期门静脉内瘤栓的情况,必须与常规DSA检查结合,才能更加完整全面的显示病灶和血管的影像学信息。
刘军王霞王浩洲王琳李吉贞
关键词:栓塞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
子宫肌瘤(uterine leiomyoma UL)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罕见,绝经后肌瘤可发生萎缩,其发生可能与过度的雌激素有关。本项研究认为PVA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是...
梁善言王浩洲徐屹立
关键词:子宫肌瘤动脉栓塞动物实验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