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汝银 作品数:39 被引量:168 H指数:9 供职机构: 深圳市眼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机械工程 更多>>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急进型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急进型后极部ROP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诊断为急进型后极部ROP的19例(38只眼)早产儿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观察附加病变、嵴、嵴上新生血管的消退情况以及周边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并对其中7例(14只眼)附加病变、嵴及嵴上新生血管消退不完全者进行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儿视网膜病变不同程度消退,视网膜血管继续向周边发育.其中12例(24只眼,63.2%)单纯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后病变完全消退,新生血管及出血吸收,血管继续发育至锯齿缘或病变瘢痕化,7例(14只眼,36.8%)病变未消退者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后病变完全消退.19例患者中无一例感染,眼部及全身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急进型后极部ROP效果好,不但可以使嵴、嵴上新生血管及附加病变完全消退,而且还可使视网膜血管继续生长,对于病变不能完全消退的患儿可以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田汝银 张国明 唐松 郭金莲 谭文静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 抗体 单克隆 玻璃体内注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评价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01/2011-0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例11眼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患者,给予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并对其手术疗效、视力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4mo,11例患者玻璃体腔均无再次出血,视网膜大动脉瘤周边血管闭塞,瘤体萎缩、瘢痕化;术后视力0.05~0.4,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2例2眼术后眼压一过性升高,局部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对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田汝银 张国明 张国明 唐松关键词:视网膜大动脉瘤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光凝 激光前囊切开术治疗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Nd∶YAG激光前囊切开术治疗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Nd∶YAG激光前囊放射状切开的方法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共11例13眼,治疗后随访3月,随访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屈光... 曾琨 冯其高 马大卉 田汝银关键词:囊袋收缩综合征 白内障术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嵴前无血管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激光光凝术后嵴前部分无血管化区的临床转归,为ROP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随访观察2014-06/2016-06由我院ROP筛查协作组在门诊以及NICU床旁筛查发现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患儿186例372眼,激光光凝术后嵴前存在部分无血管区的患儿26例32眼,其中男17例18眼,女9例14眼,平均出生胎龄(29.4±0.4)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222.8±70.3g,阈值前1型10例12眼,阈值期12例14眼、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4例6眼,分别于激光术后1、3、8、12wk行Retcam眼底照相复查,观察病变嵴、嵴前无血管区以及附加病变的消退情况。随访中如发现病变嵴或附加病变加重,则给予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或行玻璃体腔抗VEGF治疗,直至病变嵴和附加病变完全消退,病情稳定。结果:患儿26例均在激光术后1wk复查时发现病变嵴前无血管区,但附加病变减轻,病变嵴由3期向2期、1期消退,阈值前1型消退最明显;3wk复查时27眼(84%)病变嵴为1期或不明显、无血管区逐渐缩小,视网膜血管向周边发育;5眼(16%)无血管区缩小不显著,附加病变(+^++),病变嵴3~4期、或伴有出血,其中3眼(9%)为阈值期病变患儿,2眼(6%)为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患儿,遂及时给予补充视网膜光凝;8wk复查,未补充视网膜光凝的27眼嵴前无血管区已血管化,嵴及附加病变消退;补充光凝中3眼(9%)病情得到控制、稳定,其中阈值期2眼、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1眼,2眼(6%)嵴上新生血管消退不明显、附加病变依然存在,其中阈值期1眼、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1眼,故给予玻璃体腔抗VEGF治疗,12wk复查时见附加病变、病变嵴消退,视网膜血管向颞侧走形稍僵直。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是ROP治疗的有效方法,光凝术后嵴前部分无血管区多可自行发育完善。对于少数激光术后病情活动的阈值期及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嵴前部分无血� 田汝银 张国明 程璐璐 苏康进 何红辉 郭金莲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 人工智能在眼科疾病诊疗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2019年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在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皮肤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诊疗中均有新进展。本综述旨在了解AI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现状、优势、进展及不足,为AI在眼科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及推广提供更多信息。 赵金凤 吴桢泉 郑磊 陈懿 田汝银 马大卉 张福燕 曾键 张国明关键词:人工智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观察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11例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患者行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1.5 mg,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变化、人工晶状体情况及眼底情况、Zeiss stratus 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行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0.05~0.3,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6~1.0.随访期内未见眼压异常变化,人工晶状体未见异常,未见与药物有关的视网膜毒性反应.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治疗前平均(563.37±147.86) μm,治疗后1个月平均厚度(208.47±86.34) μm,至末次随访平均厚度(202.12±78.27)I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v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黄斑水肿明显消退. 冯其高 曾琨 马大卉 田汝银 张国明 唐松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玻璃体腔注射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郎罕细胞在角膜浅层斑翳形成研究 2015年 目的采用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浅层斑翳形成过程中的眼表郎罕细胞(1ang—erhans’cells,LC),分析LC在角膜浅层斑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病例实验研究。对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342例(342只眼)浅层角膜溃疡和角膜炎、轻度的角膜外伤和化学伤患者,进行连续的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对恢复期的LC共聚焦显微镜图像进行研究总结,分析LC在角膜浅层斑翳形成中所起的作用。结果(1)342例(342只眼)中,有317例(317只眼)患者在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中发现郎罕细胞从角膜缘的毛细血管和(或)新生血管中游离移行出来,占92.69%(317/342)。(2)有287例(287只眼)发现郎罕细胞移行参与角膜上皮细胞层及前弹力层的修复过程,占83.92%(287/342)。(3)有231例(231只眼)发现郎罕细胞在角膜上皮修复后继续移行至病灶周边部,同时郎罕细胞变形、伸出更多突触,开始参与角膜浅层斑翳的修复过程,占67.54%(231/342)。(4)有322例(322只眼)发现郎罕细胞移行聚集至病灶处,参与与角膜浅层斑翳的修复过程,占94.15%(322/342)。结论郎罕细胞在角膜浅层斑翳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根据研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渗漏移行期:毛细血管或者新生血管扩展,郎罕细胞从血管中移行出来。第2阶段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的修复移行期:郎罕细胞向病灶聚集移行,参与角膜上皮的修复过程和前弹力层的修复过程。第3阶段角膜浅层斑翳形成期:郎罕细胞在溃疡灶处聚集,参与浅层斑翳的形成。 黎明 姚晓明 曹端荣 郭萍 田汝银 彭云 潘裕锦关键词:郎罕细胞 共聚焦显微镜 单胎双生儿童共患Marfan综合征 2009年 患儿甲男,4岁半。因“自幼视力不佳,喜近视物5年”于2009年5月来诊。患儿39周剖腹产,产后无窒息、吸氧史,按时预防接种,1岁左右始学走路、说话。体检:智力正常,体形瘦高、长头、窄面、四肢细长、双足细长,视物喜近,身高124cm,下部量64cm,上部量60em,体重20kg。家族史:否认相关家族眼病史。眼科检查:VouFC/40cm,小瞳验光:Vod+6.50DS+2.00DC×100→0.05,Vos+5.50DS+I.25DC×80→0.05,Tod3-3mmHgTos14.1mmHg。 田汝银 黄丽娜 曾琨 樊宁关键词:MARFAN综合征 单胎 眼科检查 家族史 剖腹产 Bevacizumab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0年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常继发于眼内多种缺血、缺氧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高表达,从而引起房水中VEGF含量增加,刺激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形成而发病。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容易出现术中出血、术后局部炎症反应重、滤过泡瘢痕化等并发症,因此属于难治性青光眼。近年来,随着VEGF抗体Bevacizumab在眼科的应用,将NVG治疗引入了新的领域。本文就Bevacizumab在NVG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田汝银 赖铭莹 黄丽娜关键词:BEVACIZUMAB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标准方位眼底摄像技术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远程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标准方位眼底摄像技术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远程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通过我院ROP远程筛查阅片系统筛查的早产儿1402例2804眼纳入研究,男711例1422眼,女691例1382眼。所有早产儿均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和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完成眼底标准方位摄像,并将图像上传至远程阅片系统进行远程阅片。统计远程阅片系统检出ROP发病的阳性率、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度以及ROP总发病率,评价标准方位眼底摄像技术在ROP远程筛查中的价值。结果1402例2804眼经远程筛查系统阅片,84例168眼发病,阳性率为6.0%;因图像模糊或方位不佳导致阅片困难,可疑病变,而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确诊的ROP患者5例10眼,假阴性率为0.3%,灵敏度为94.4%;所有患儿总发病率为6.3%,需要激光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的重症ROP患儿28例56眼,占2.0%,其中急进型后极部ROP患儿5例10眼、阈值期患儿14例28眼、阈值前1型患儿9例18眼。重症ROP患儿中,26例52眼经一次激光或抗VEGF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2例4眼急进型后极部ROP患儿经抗VEGF治疗后4周病情复发,再次给予激光光凝治疗后病情稳定。所有患儿无一例漏诊、误诊、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者。结论标准方位眼底摄像技术是ROP远程筛查的有力保障;ROP远程筛查阅片系统对ROP病变检出灵敏度高,可以有效解决目前ROP专业防治人员相对缺乏的困境。 田汝银 张国明 谢昊 何红辉 吴桢泉 赵金凤 程璐璐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远程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