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兴民

作品数:357 被引量:4,199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8篇农业科学
  • 115篇水利工程
  • 111篇天文地球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经济管理
  • 11篇生物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5篇径流
  • 78篇黄土高原
  • 64篇土壤
  • 64篇流域
  • 62篇水土
  • 57篇水土保持
  • 47篇输沙
  • 46篇河流域
  • 36篇水沙
  • 35篇植被
  • 34篇气候
  • 33篇降水
  • 31篇沙量
  • 31篇径流量
  • 30篇输沙量
  • 29篇河流
  • 28篇黄河
  • 27篇水分
  • 27篇渭河流域
  • 26篇气候变化

机构

  • 294篇西北农林科技...
  • 291篇中国科学院
  • 3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中华人民共和...
  • 7篇天水师范学院
  • 7篇淮河规划设计...
  • 5篇南昌工程学院
  • 5篇西安科技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5篇水利部黄河水...
  • 4篇北京大学
  • 4篇西北大学
  • 3篇长春市水文水...
  • 3篇学研究院
  • 2篇贵州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355篇穆兴民
  • 133篇高鹏
  • 103篇赵广举
  • 90篇王飞
  • 41篇李锐
  • 27篇蒋冲
  • 26篇田鹏
  • 25篇徐学选
  • 16篇陈国良
  • 14篇王双银
  • 14篇高鹏
  • 12篇王文龙
  • 12篇贾恒义
  • 12篇王炜
  • 11篇张晓萍
  • 10篇白桦
  • 10篇何毅
  • 9篇鲁向晖
  • 9篇宋小燕
  • 7篇彭祥林

传媒

  • 69篇水土保持研究
  • 45篇水土保持通报
  • 31篇中国水土保持...
  • 27篇人民黄河
  • 22篇泥沙研究
  • 16篇水土保持学报
  • 16篇干旱地区农业...
  • 13篇干旱区资源与...
  • 8篇生态学报
  • 6篇干旱区地理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干旱区研究
  • 3篇资源科学
  • 3篇水利学报
  • 3篇土壤学报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3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6篇2024
  • 26篇2023
  • 16篇2022
  • 26篇2021
  • 18篇2020
  • 15篇2019
  • 13篇2018
  • 11篇2017
  • 11篇2016
  • 17篇2015
  • 9篇2014
  • 21篇2013
  • 28篇2012
  • 11篇2011
  • 16篇2010
  • 13篇2009
  • 15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3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植被水分适宜性研究:基于中国西南季节性旱灾的评述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近年中国西南频发的季节性旱灾事件,探讨了区域植被的水分适宜性。分析了区域性旱灾事件中蕴藏的重要科学问题——具有高耗水特性的桉树(Eucalyptus spp.)、橡胶树(Heveaspp.)人工林的生态需水是否适应于区域降水条件(或能否打破区域生态用水的供需平衡)进而导致旱害。同时分析了植被水分适宜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为以植被生态需水计算为基础的植被水分适宜性研究进展缓慢且成果缺乏,作为水分适宜性评价基础的植被生态需水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对云南省典型植被的水分适宜性及其生态需水与区域干旱的关系开展专项研究的建议。
黄新会李小英穆兴民袁华梁启斌姚平于福科
关键词:区域植被生态需水
秃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河流泥沙变化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水土流失治理的水沙效应研究是水土保持规划与治理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以秃尾河流域降水、径流、泥沙等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和距平累积方法分析降水、输沙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秃尾河流域输沙量在多年变化中呈明显下降趋势;针对影响流域输沙变化的降水和人类活动因素,结合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法和降水-输沙双累积曲线,定量计算出不同时段的输沙衰减量以及降水变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导致的减沙量及其所占比重。分析表明:不同时段水土保持措施对秃尾河流域输沙变化的影响差异很大,流域20世纪70年代之后输沙衰减的主要驱动力是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对秃尾河流域7月、8月输沙量影响最大。
周旭穆兴民张鑫严宝文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泥沙黄土高原
水文序列突变点识别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42
2019年
水文序列突变点的识别是研究水文序列突变特征的重要环节,对水文分析和水文模拟预测意义重大。选取了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的9种水文序列突变点识别方法,即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检验法(M-K)、有序聚类分析法、双累积曲线法、Pettitt法、BFAST法、水文情势突变法(RSI)、Lee-Heghinian法和Yamamoto法,采用黄河中游头道拐站和龙门站1960-2016年的57年长时间序列输沙数据,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累积距平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双累积曲线法和Lee-Heghinian法能够较准确地获取输沙序列突变点,RSI和Pettitt检验法的适用性最好(p<0.01),M-K检验法次之(p<0.05),Yamamoto法最差;BFAST法不仅能够识别月尺度水文序列的突变点,也可用于解析其阶段性变化趋势。
田小靖赵广举穆兴民胡晋飞
关键词:水文序列识别方法黄河中游
皇甫川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定量分析被引量:31
2013年
采用线性趋势法、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及径流历时曲线法分析皇甫川流域1955—2010年水沙变化特征,通过水文分析法定量评价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急剧减少趋势,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减少更加显著,近10年(2000—2010)的平均径流量与输沙量相当于1950—1959年的约20%;皇甫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在1979年发生突变;在变化期1980—2010年,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占主导因素,约为70%,而降水所占比例为30%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始,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措施(如退耕还林(草)、梯田建设、水库淤地坝等工程)等人类活动是流域水沙锐减的主要影响因素。
赵广举穆兴民温仲明王飞高鹏
关键词:水沙变化降水水土保持措施皇甫川流域
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过程分析被引量:97
2003年
河川天然径流量变化与趋势预测研究对陆地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研究和水资源利用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干流的陕县水文站为代表,根据79年(1919—1997年)天然径流量序列资料,对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距平累积”为参数的阶段性辨析方法,分析指出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性;谐波分析表明,黄河天然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存在39年、26年、15年、4年和3年等的显著周期。对现有资料的趋势分析,指出:目前黄河仍处于枯水期,预测在2010年天然径流量开始恢复到多年平均水平,目前的枯水状况还要持续10年左右。
穆兴民李靖王飞徐学选
关键词: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
西北黄土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被引量:52
2008年
通过西北黄土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考察,在对该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经验,提出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的目标和对策。根据遥感分析,黄土高原地区2000年土壤侵蚀面积41.9万km^2,占总面积的67.14%,其中水力侵蚀占总面积的52.78%,风力侵蚀占总面积的14.11%。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及其面积发生显著变化,强度侵蚀面积显著减少;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平均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4.1亿-4.5亿t。该区综合治理对策是:以生态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以黄土丘陵区与风沙丘陵区为主,以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生态修复规模,加快林草植被建设;加大淤地坝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坡改梯工程;加强水土保持科学与技术研究,为治理工程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刘国彬李敏上官周平穆兴民谢永生李占斌梁银丽张文辉侯庆春
关键词: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机载LiDAR测量复杂地形中滤波算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为了探究适合地形复杂区域机载LiADR点云数据的滤波算法,为微地形变化、地表过程的监测提供有效手段,以黄土高原沟壑区董庄沟流域为研究区,使用MCC,ETEW,ATIN,PM,SBF这5种滤波算法对流域内12个样本区域无人机LiDAR点云数据进行滤波,以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推荐的方法评价滤波结果的精度,分析了坡度、植被、点云密度对滤波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CC和PM的Ⅰ类(地面点云错分比例)误差通常最低,ETEW和SBF最高,ATIN居中,各算法的Ⅱ类误差(非地面点云错分比例)和总误差(总体点云错分比例)大小顺序与Ⅰ类误差大致相反,PM在陡峭区域的点云滤波效果最优。坡度和植被覆盖度显著影响各算法的Ⅰ类误差。MCC和PM的Ⅰ类误差随坡度上升和植被覆盖度下降的速率最小,ETEW最大,SBF和ATIN居中。随着点云密度增加,MCC,PM,ATIN的Ⅰ类误差无明显变化,Ⅱ类误差和总误差缓慢下降,SBF和ETEW的Ⅰ类误差增加,Ⅱ类误差和总误差下降。总之,PM滤波算法最适用于地形复杂区域的滤波算法。
李豆李朋飞穆兴民姚顽强汤伏全李婷
关键词:机载LIDAR滤波算法黄土高原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减少农田土壤风蚀。通过室内风洞模拟试验,研究秸秆覆盖、留茬和垄作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北部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和留茬能有效降低土壤风蚀速率,秸秆覆盖量为4 210 kg/hm2时土壤风蚀速率最小,与对照相比减少62.8%;垄作在低风速下能够降低土壤风蚀率,垄向与风向垂直时降低土壤风蚀,垄向与风向平行甚至加剧土壤风蚀;土壤风蚀速率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时,土壤风蚀速率与风速呈显著幂函数关系。3)秸秆覆盖处理0~60cm总输沙量最小,垄作方式总输沙量最大;垄向与风向垂直的垄作方式0~60 cm输沙量主要集中在45~60 cm,其他耕作方式下0~60 cm输沙量主要集中在0~15 cm。0~15 cm输沙量比例随风速的增加而升高,风速一定时则随留茬高度的降低而降低,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为减少该地区的土壤风蚀,宜采用秸秆覆盖、留茬20cm以及二者结合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来降低土壤风蚀量。
范清成王飞穆兴民刘振东李锐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风蚀风洞模拟
陕北黄土丘陵区流域面平均雨量推算方法被引量:20
2008年
面雨量推算方法及雨量站点数的选取是分析流域面平均降雨量的关键。选取降雨数据相对集中的1981—1986年期间陕北黄土丘陵区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流域各雨量站降雨资料,以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的流域面雨量值作为参照值,用算术平均值法推求各种雨量站点个数情况组合下的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与雨量站点个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随雨量站站点个数的增加,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呈减少趋势,其中,在窟野河流域,当选取9个雨量站点时,按照上、中、下游均匀选取站点组合的方法所得面雨量值与参照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都在10%以内;在秃尾河以及佳芦河流域,以至少选取3个雨量站点个数,仍按照上述方法选点所得面雨量值与参照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都在5%以内。研究提供了在雨量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处理个别雨量站数据缺失而又不影响研究精度的方法以及简单可行的计算方法和理论依据。
汪丽娜穆兴民张晓萍李艳
关键词:降雨泰森多边形法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与农业持续发展被引量:11
1998年
该文详细地论述了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是制约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通过对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雨水利用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及雨水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指出,雨水利用是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王文龙穆兴民
关键词:黄土高原雨水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