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士德

作品数:57 被引量:62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3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9篇学成
  • 29篇化学成分
  • 13篇三萜
  • 13篇化学成分研究
  • 13篇艾滋病
  • 11篇黄酮
  • 7篇英文
  • 7篇中药
  • 6篇活性
  • 5篇药物
  • 4篇中草药
  • 4篇生物碱
  • 4篇萜类
  • 4篇草药
  • 3篇药理
  • 3篇异黄酮
  • 3篇酮类
  • 3篇中药治疗
  • 3篇疗效评价体系
  • 3篇化合物

机构

  • 5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药科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云南工业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重庆市中医研...

作者

  • 57篇罗士德
  • 20篇王易芬
  • 14篇来国防
  • 13篇陈纪军
  • 10篇鞠鹏
  • 8篇王惠英
  • 8篇曹建新
  • 7篇汪琼
  • 5篇李云森
  • 4篇朱向东
  • 4篇张起凤
  • 3篇杨靖华
  • 3篇王峥涛
  • 3篇李良
  • 3篇赵静峰
  • 3篇张勉
  • 2篇汪云松
  • 2篇钟海军
  • 2篇胡旺云
  • 2篇宁冰梅

传媒

  • 14篇中草药
  • 9篇云南植物研究
  • 6篇天然产物研究...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河南中医学院...
  • 2篇化学学报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有机化学
  • 1篇云南化工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Journa...
  • 1篇Chines...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2000年中...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 7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桂火绳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从梧桐科火绳属桂火绳中提取分离到22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为:羽扇豆醇(1),白桦脂酸(2),齐墩果酸(3),丁香脂素(4),(+)-异落叶松树脂醇(5),东莨菪内酯(6),对羟基肉桂酸(7),二十七碳酸单甘油酯(8),2-十八烯酸单甘油酯(9),sitoindosideⅡ(10),儿茶素(11),表儿茶素(12),表儿茶素3-O-β-D-吡喃木糖甙(13),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甙(14),5,7,4'-三羟基异黄酮(15),4'-O-methylgallocatechin(16),反式-二氢槲皮素-3-O-α-阿拉伯糖甙(17),顺式-二氢槲皮素-3-O-α-阿拉伯糖甙(18),反式-二氢槲皮素-3-O-β-吡喃葡萄糖甙(19),3,5,7,3',5'-五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20),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6→1)-α-L-吡喃鼠李糖甙(21),以及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6→1)-β-D-吡喃葡萄糖甙(22),这些化学成分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来。
汪琼罗士德徐永艳
关键词:梧桐科黄酮类三萜类脂肪酸
包疮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包疮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 ,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中分得 6个化合物 ,分别为 :2 2 O (2 methylbutyryl) 2 8 al 1 2 en olean 3β ,1 6α diol(1 ) ,2 2 O hexanoyl 2 8 al 1 2 en olean 3β ,1 6α diol(2 ) ,1 ,1 2 bis(3,3′ dihydroxy 4 ,4′ dimethyl 5 ,5′ dimethoxyphenyl)dodecane(3) ],3β ,1 6α ,2 2α ,2 8β tetrahydroxy 1 3β ,2 8 epoxy olean(4 ) ,(2 4R) stigmast 7,2 2 (E) dien 3α ol(5 ) ,(2 4R) stigmast 7,2 2 (E) dien 3β D glucopyranoside(6 )。 结论 :化合物 1为一新的齐墩果烷型甙元 ,其它
来国防王易芬曹建新罗士德
关键词:化学成分
坚木内酯的分子结构
从楝科植物香港坚木(Dysoxylum hongkongenese)树皮中分离得到了一个新化合物坚木内酯(1),通过综合应用高分辨质谱和多种二维核磁技术鉴定了其结构,并以单晶X-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相对构型.
张起凤罗士德陈纪军王惠英
关键词:高分辨质谱疟疾
文献传递
岩椒根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3
1989年
杨敏罗士德
关键词:生物碱木脂素类化学成分
锥序蜜心果中酚性成分的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8年
从锥序蜜心果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或与已知化合物对照,它们分别鉴定为(E)-3-(3-hydroxy-4-methoxyphenyl)acrylic acid carboxymethyl ester(1),3,4-二羟基苯甲酸(2),槲皮素-3-O-β-葡萄糖甙(3),山萘酚-3-O-α-鼠李糖甙(4)和槲皮素-3-O-α-鼠李糖甙(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
汪琼王易芬鞠鹏罗士德
关键词:酚性成分
对中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体系的几点看法
1.中药治疗艾滋病的优势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对于西药来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中药取自几千年中国民间的用药,经长期临床实践,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和可控性;长期使用毒副反应低;有协同作用;耐药性产生的可能低;和西药合用,不仅能够改...
鞠鹏罗士德
文献传递
治疗艾滋病的中西药物比较被引量:23
2006年
近年来,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较多,经临床验证,西药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中草药研究对治疗艾滋病带来了新的契机,临床治疗显示,中草药用药安全,有抗病毒协同作用及长期使用毒副反应低等优点。
罗士德鞠鹏
关键词:艾滋病中草药西药副作用
竹红菌的水溶性成分简报
1981年
竹红菊[Hypocrella bambusae(B.et Br)Sacc]又名竹果、竹砂仁、竹枝寄生。民间用于泡酒治胃痛及风湿关节炎等症,炖肉食用可调经补血。据报从竹红菌脂溶部分中提到一种具有光敏活性的成分竹红菌甲素,用于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疤痕疙瘩等症具有显著的疗效。从提取甲素后的水溶部分我们得到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得率很高,约占样品总重的5%比甲素高一倍以上,确定它的组成对研究竹红菌的药理和合理利用资源有一定价值。结晶物熔点166~168℃。
惠金德罗士德
原阿片碱盐酸盐的结构研究被引量:1
1985年
十员环异喹啉生物碱在植物中广为存在,是一类具有药物学意义的生物碱.一些研究表明,这类生物碱分子的十员环内氮原子和14-(或13-)位羰基碳原子之间有一种类酰胺的相互作用,具有成环的趋向;但对成环的条件及成环后的稳定性均未最终证明.我们对这类生物碱中的原阿片碱(protopine,1)及其盐酸盐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通过 UV、IR、1CNMR 以及 X 衍射分析,证明1成盐后这种跨环相互作用已使氮原子和14-C 原子间形成稳定的单键,致使十员环变成两个六员环,整个分子变成了氢化原小蘖碱类生物碱基本骨架;当生物碱盐转为游离碱时,分子骨架又变回原来的构型.这种作用推测对十员环异喹啉生物碱具有普遍的意义.
罗士德龚运淮陈维新
关键词:原阿片碱氮原子生物碱盐酸盐
香港坚木中的达玛烷型三萜被引量:6
1998年
从楝科植物香港坚木(Dysoxylumhongkongense(Tufch.)Mer)的树叶中分得了4个新的达玛烷型三萜,基于详细的光谱分析及与同类化合物的光谱数据比较鉴定了其结构,分别命名为:20R,24R-表-25-达玛烷烯-3-酮(3),16β-羟基达玛烷-20(22),25-二烯-3-酮(4),26-羟基达玛烷-20,24-二烯-3-酮(5)和3β-乙酰基-7α,21S,25-三羟基-21S,23R-表-9(11)-达玛烷烯(8)。
张起凤罗士德王惠英
关键词:三萜楝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