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华
- 作品数:30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SPAG6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SKM-1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构建SPAG6-shRNA慢病毒载体靶向沉默SPAG6基因,探讨SPAG6基因沉默对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细胞株SKM-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并构建3条针对SPAG6基因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后得到可表达SPAG6基因RNAi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KM-1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SPAG6基因干扰效果,筛选最佳靶点。CCK-8法检测SPAG6基因沉默对SKM-1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SPAG6-shRNA慢病毒载体,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均在60%以上。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PAG6-shRNA3慢病毒载体敲除效率最高,为最佳靶点。SPAG6基因干扰后,干扰组SKM-1细胞的增殖明显受抑,抑制率为(60.18±0.37)%,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SKM-1细胞凋亡率为(16.32±5.80)%,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4.28±0.88)%,P=0.024]及空白对照组[(3.08±1.50)%,P=0.019]。结论 SPAG6-shRNA慢病毒载体能有效降低SPAG6基因表达水平,抑制SKM-1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杨碧慧张玉琳王利罗小华陈礼平杨泽松刘林
- 关键词:慢病毒RNA干扰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
- 多发性骨髓瘤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4年
- 多发性骨髓瘤(MM)以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广泛浸润、血清或尿液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大量出现及沉积为临床特征,常伴广泛骨质破坏、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以血小板计数持续增高、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增生、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为特征.MM伴ET极为罕见,国内未见报道.我们收治1例MM伴ET患者,报告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
- 黄婧罗小华朱艳王利刘林
-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文献复习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骨髓巨核细胞肾功能不全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危险因素、LOHC发展为重度LOHC的危险因素及LOHC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可能影响allo-HSCT后LOHC发生的相关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分析组间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45岁(P=0.039)、强化预处理方案中包含氟达拉滨/克拉屈滨+阿糖胞苷(P=0.002)、移植后d 30白蛋白≤30 g/L(P=0.007)、CMV-DNA+(P=0.028)、移植前有真菌感染(P=0.026)、Ⅱ-Ⅳ度a GVHD的发生(P=0.006)是发生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已发生LOHC的移植患者中,LOHC发生的时间在移植后32 d内(P=0.008)、移植后d 30的白蛋白≤30 g/L(P=0.032)是发展为重度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LOHC组的OS率显著低于未发生LOHC组(P=0.041)。结论:对于年龄≤45岁、强化预处理或LOHC发生较早的移植患者,需要警惕发生LOHC或发展为重度LOHC,应早期做好防治;定期监测CMV-DNA、白蛋白水平,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抗真菌治疗及防治a GVHD是预防LOHC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 张琳依熊艺颖廖明燕肖青唐晓琼罗小华张红宾王利刘林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90例患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19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90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MDS患者的遗传学情况及生存曲线。结果:初诊时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e System,IPSS)危险分层更高的MDS患者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更高、类型更复杂,提示预后不良。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中危(IPSS危险分层)MDS患者预后相关,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组总生存率的相对风险比联合用药组更高。结论:IPSS危险分层较高危组MDS患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比较低危组复杂,患者生存率更低;合并多种遗传学危险因素的MDS患者预后不良,其基因突变类型对预后有提示作用。
- 黄龄乐颜新宇刘兰香杨泽松王欣罗小华张红宾唐晓琼肖青刘林王利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遗传学异常预后分析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近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迎来了新时代。基于国内和国际的前沿发展,探讨当前医疗背景下SAA患者allo-HSCT的适应症、供者选择、预处理方案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措施等移植程序对于SAA患者移植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以上SAA相关移植程序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彭文王倩王兰罗小华
-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研究生教学中应用PBL模式的探讨
- 2014年
-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教学中,采取PBL教学模式,可以使临床研究生更有效的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明显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
- 罗小华朱艳肖青刘林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研究生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基因突变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AML患者183例,将其中86例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的患者分为标准化疗组(12例)和低强度化疗组(7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测序技术对133例患者行基因突变检测。分析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基因突变频率为88.72%(118/133),突变频率排名前5的基因分别为WT1(60.90%)、NPM1(22.56%)、IDH2(12.78%)、DNMT3A(10.53%)、FLT3-ITD(9.77%)。多(≥2个)基因突变频率为46.62%(62/133),常见的共存突变基因为WT1+NPM1(16.54%)、WT1+IDH2(9.02%)、WT1+FLT3-ITD(8.27%)、WT1+DNMT3A(7.52%)。WT1+FLT3-ITD及WT1+DNMT3A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显著短于WT1+NPM1突变患者(P<0.05)。低强度化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和客观缓解(OR)率分别为49.02%和62.75%,高于标准化疗组的33.33%和50.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难治、复发、诱导治疗1~2个疗程未达CR、FLT3-ITD突变是影响老年AML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老年AML患者的基因突变频率较高,常存在共存突变,WT1合并FLT3-ITD或DNMT3A突变的患者总生存期短,多种因素可影响预后,诱导治疗选择低强度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 令狐顺肖青王欣唐晓琼张红宾罗小华刘林陈建斌杨泽松王利
- 关键词:老年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预后化学药物治疗
- SPAG6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SPAG6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参数相关性以及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SPAG6转录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18例MDS及MDS-AML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骨髓细胞SPAG6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法检测MDS患者和对照组(包括初诊缺铁性贫血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SPAG6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SPAG6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参数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DS患者SPAG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SPAG6启动子区域呈现异常低甲基化(P<0.01)。SPAG6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危险分层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P>0.05)。SPAG6基因启动子异常低甲基化状态与患者年龄、疾病危险分层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相关性(P>0.05)。结论 SPAG6在MDS患者中高表达,并且与疾病发生、进展以及不良预后相关,表观遗传调控可能是SPAG6转录调控的重要机制之一。
- 陈亚蒋梅罗小华王利刘林
- 关键词:启动子甲基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CEAC预处理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评价CEAC预处理方案(洛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及环磷酰胺)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7年以CEAC方案预处理治疗后行auto-HSCT的10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资料,进行生存因素分析,观察临床疗效、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重建时间、预处理相关毒性的发生情况。结果100例(98.0%)患者造血重建成功,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10(7~17)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12(7~33)d。恶心呕吐、发热、感染、肝脏毒性及腹泻为主要不良反应。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25例(24.5%)出现疾病进展,18例(17.6%)死亡,其中9例(8.8%)因疾病进展死亡;3年总生存率为81.3%,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7.5%。单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类型是总生存率(P<0.001)和无进展生存率(P<0.001)的预后因素,IPI评分是无进展生存率(P=0.041)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类型(HR=0.144,95%CI 0.052~0.400,P<0.001)是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时疾病类型(HR=0.291,95%CI 0.133~0.637,P=0.002)和移植前状态(HR=1.940,95%CI 1.192~3.159,P=0.008)是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预处理相关毒性以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和感染发生率较高,移植相关病死率为1.96%。结论CEAC预处理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auto-HSCT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不良反应。
- 杨懿春岑雪波罗小华王欣唐晓琼肖青张红宾陈建斌刘林王利
-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非霍奇金淋巴瘤
- MCMV诱导鼠T细胞淋巴瘤EL4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
- 2018年
- 目的:观察鼠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EL4细胞能否被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及其感染前后对EL4细胞形态的变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10、100的MCMV smith株感染EL4细胞,于感染后1、3和5 d收集细胞;设立正常对照组、MOI=1感染组、MOI=10感染组、MOI=100感染组;另外设有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组、MCMV+GCV组。应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抗染法计数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感染细胞内MCMV DNA基因拷贝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RT-qPCR检测感染细胞P53、P21、cFlip、Caspase8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8、P53、BAX、BCL-2、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瑞氏-姬姆萨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被MCMV感染的EL4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不规则并见折叠扭曲。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感染复数的增加以及感染时间的延长,各感染组EL4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并均可上调凋亡蛋白P53、BAX/BCL-2、Cleaved-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且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升高及各凋亡蛋白上调均以MOI=10感染EL4细胞后d 5最为明显。与MCMV感染组(MOI=60)比较,MCMV+GGV组(MOI=60,GCV 25μg/ml)EL4细胞内MCMV DNA含量降低(P<0.05),EL4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蛋白P53、Caspase8、BAX/BCL-2表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CV组EL4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蛋白P53、Caspase8、BAX/BCL-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鼠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EL4细胞可被MCMV感染,呈现出明显凋亡现象。EL4细胞在MCMV感染后凋亡蛋白P53、BAX/BCL-2、Cleaved-caspase3、Caspase8表达上调。更昔洛韦抑制感染的EL4细胞内MCMV
- 张在利朱艳李莎杜鹃夏瑜肖青王利刘林罗小华
-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小鼠巨细胞病毒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