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康传

作品数:38 被引量:427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农户
  • 8篇宅基
  • 8篇宅基地
  • 7篇乡村
  • 6篇宅基地流转
  • 6篇农户调查
  • 6篇户调
  • 6篇建设用地
  • 5篇农村
  • 5篇农村宅基地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实证
  • 4篇民宿
  • 4篇集体建设用地
  • 3篇实证分析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农村宅基地流...
  • 3篇丘陵
  • 3篇丘陵山区
  • 3篇西南丘陵山区

机构

  • 35篇西南大学
  • 4篇昆明市国土规...
  • 2篇河南城建学院
  • 2篇天津工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铜仁学院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7篇苏康传
  • 28篇杨庆媛
  • 9篇宁涛
  • 6篇张忠训
  • 4篇戴佩淇
  • 4篇张佰林
  • 4篇郭西南
  • 3篇周婧
  • 2篇王冬生
  • 2篇况明生
  • 2篇江娟丽
  • 2篇王晓蒙
  • 2篇翁才银
  • 2篇江娟丽
  • 2篇李小广
  • 2篇严燕
  • 2篇毕国华
  • 1篇王小蒙
  • 1篇王兆林
  • 1篇阎建忠

传媒

  • 4篇经济地理
  • 4篇西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地理学会...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城镇化与集约...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 1篇经济发展方式...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房屋出让国有建设用地的可能性及其路径设计研究
2021年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缺与土地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并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闲置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节约集约用地角度出发,采用案例分析和规范性分析方法,以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相关的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为基本准则,以“净地出让”的内涵剖析为切入点,探讨带房屋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从土地征收到保留房屋与土地构成的不动产单元登记的完整路径,为实现土地资源与国有资产高效利用提供相关的思路借鉴。
李萱杨庆媛苏康传
关键词:土地管理不动产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发展阶段判析——基于重庆市300份农户调查问卷
对重庆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发展阶段进行判别分析,有助于从宏观层面认识重庆市不同区域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发展程度、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成为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和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基于重庆...
苏康传杨庆媛宁涛郭西南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
文献传递
中国耕地差异化休耕模式及技术措施探讨被引量:22
2020年
耕地休耕模式是实行耕地休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差异化的休耕模式对中国全面实施耕地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系统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等,结合中国耕地休耕主要试点区实地调研资料及数据,总结、提炼差异化耕地休耕模式。结果表明:中国耕地休耕模式设计应充分考虑制度主体、制度客体及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模式内涵、模式适用区域、典型案例区及主要休耕技术措施等进行设计。中国耕地差异化休耕模式主要有地下水漏斗区节水保水型休耕模式、土地污染区清洁去污型休耕模式、生态严重退化区生态修复型休耕模式、耕作过度集约化区耕地地力保护型休耕模式及耕地撂荒严重区的"流转+休耕"模式。差异化休耕模式涉及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休耕时长安排、培肥技术、休耕地翻耕技术及休耕试验示范技术等。当前中国休耕时长安排主要有季节性休耕、长期休耕及短期休耕3类;休耕培肥技术主要有少耕肥豆轮作、免耕过腹还田、免耕净种绿肥、免耕肥草间套种、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腐熟农家肥)及上述多种方式混合形成的技术措施;休耕地翻耕技术主要有深松浅翻、深翻晒垡、旋耕保墒等;休耕试验示范技术主要包括休耕绿肥品种筛选试验、休耕时长试验、土壤指标测定试验、休耕对比示范等,并以甘肃省环县为案例对休耕模式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可为中国全面开展耕地休耕提供案例参考和技术支撑。
苏康传杨庆媛张忠训毕国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业耕地
农村宅基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重庆市300户农户调查
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本文从农户视角分析宅基地流转的原因,探寻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Logistic分析法。研究结果: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务工距离、社会保障水平、宅基地距城镇...
宁涛杨庆媛苏康传
关键词:农户调查农村宅基地流转自愿原则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基于重庆市十区县540户农户调查被引量:55
2011年
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Logistic分析法,基于农户兼业活动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为破解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农地资源低效利用问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农户兼业普遍,根据非农收入比重、劳动力配置状况和生计策略,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I兼农户和II兼农户;②农户耕地转出行为普遍,无偿转出比重偏高。II兼农户弃耕及有偿转出比重均最高,与I兼农户相比,纯农户耕地转出的户数多,但转出面积少且多为无偿转出;旱地撂荒较水田普遍,撂荒的多为地块破碎、耕作条件差的地块;③由于家庭成员年龄偏老、劳动能力偏弱等的局限,纯农户会放弃对区位偏远、零星分散地块的耕种;I兼农户更关注土地经济收益,将资本投入到耕作条件好的地块;II兼农户主要基于收益最大化原则,倾向于将要素投入到非农产业,有偿转出耕地。研究认为,根据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引导其土地利用行为,是整合区域土地资源、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张佰林杨庆媛严燕薛梅苏康传臧波
关键词:弃耕撂荒城乡统筹
基本农田划定理论及方法探讨
本文在对当前基本农田划定及保护中存在问题和基本农田划定理论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我国目前基本农田划定的方法及缺陷,结合国土资源部针对当前土地资源管理的形势而提出的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基本农田保护线及生态保护红线...
苏康传吴仕海杨琳谭伟
关键词:资源保护生态理念
重庆地票基准价格测算研究
地票交易制度是重庆市推进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资源配置,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盘活农村土地资产,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客观真实地反映地票基准价格是地票交易制度稳步运行的保障。地票本质上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苏康传
关键词:地票基准价格
文献传递
重庆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发展阶段判析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重庆市10个区县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重庆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发展程度判别指标体系和判别函数,对重庆市不同区域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发展程度进行判别.结果发现:①重庆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因区域不同而呈现发展程度的差异性,较高级阶段与中级、较低级阶段流转发展差别明显,中级与较低级阶段差异较小;②处于较高级阶段的地区主要是都市区近郊区县,说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发展与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等有明显的正相关性;③处于中级阶段的地区主要是都市区远郊区县(除秀山县和酉阳县外);④处于较低级阶段的地区主要是三峡库区和秀山县、酉阳县,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多为"生态移民"流转.
苏康传杨庆媛周婧戴佩淇宁涛郭西南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
农业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9
2021年
农业农村是新时代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农业景观更是新时代地理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早在20世纪中叶欧美学术界就对农业景观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我国对农业景观的广泛研究则始于1980年代。文章沿着"核心理论提炼—关键问题剖析—研究趋势展望"的思路,从景观生态学、地理学、土地科学、管理学、旅游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农业景观演变及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着重系统梳理了农业景观的概念内涵,对比分析了农业景观和景观农业概念的异同,并从农业景观分类、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的效应、农业景观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等4方面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未来农业景观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即深化山区农业景观塑造及农耕文明传承策略研究、深化国家战略和制度政策对农业景观演化及农耕文明传承的影响机制研究、强化多学科融合研究方法于农业景观研究中的应用和注重国情特点兼顾他山之石。
江娟丽江娟丽张忠训杨庆媛
关键词:农业景观景观保护美丽乡村建设
基于巴渝民宿的乡村营造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为探究基于巴渝民宿业态发展的乡村营造过程及机理,在实地调研总结巴渝民宿建设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研究发现:①巴渝民宿探索了“以房联营、以地入股、共建共享”的民宿发展模式,理顺资金、用地来源、利益分配及民宿产权等是其关键问题;②巴渝民宿发展通过乡村内外要素“输入、新增、留存、整合”等方式,活化乡村资源要素、增添乡村发展活力,推动乡村空间营造进程;③在乡村空间营造过程中,房屋外观得以加固和修缮,内部设施由落后向现代转变,空间功能由混杂模糊转向独立清晰,乡村生活空间逐渐品质化;耕地经流转整合由零散变集聚,畜牧养殖空间逐渐收缩至消失,旅游服务空间配套化开发建设,生产空间集约化;聚落生态空间经规划布局逐步规整有序,生态空间景观化;乡村生产-生活空间交互融合、生产-生态空间兼容转化、生活-生态空间相互交织,复合空间多样化;④巴渝民宿的建设发展在乡村空间重塑、业态发展、乡风文明传承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还存在对本土文化挖掘深度不够、后续发展资金不足、规划的有效指导缺乏等问题.未来应充分考虑各主体空间需求,统筹村庄国土空间规划与民宿发展规划,提升乡村文化的可视性、多元性与参与性,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乡村营造提质增效.
杨庆媛张荣荣苏康传张汇明王文鑫张浩哲
关键词:聚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