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缇 作品数:9 被引量:433 H指数:4 供职机构: 西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拖延行为的时间取向模型 被引量:43 2015年 拖延(Procrastination)是指尽管预见到该行为会带来不利后果,人们仍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行为。首先重点阐释了新近发展的几个时间取向的拖延行为模型:时间动机理论(Temporal Motivation Theory,TMT)模型、时间取向的双维模型(2×2 model of time-related academic behavior)和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然后在时间取向理论基础之上从内部因素(人格因素、认知因素和应对策略等)和外部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任务性质等)两个方面对拖延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未来研究应该从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神经基础、行为遗传学以及开发有效的干预方法等方面开展大量的研究。 宋梅歌 苏缇 冯廷勇关键词:拖延行为 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 被引量:359 2006年 对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并编制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测验。对四类院校918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等5个方面;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5个因素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测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冯廷勇 苏缇 胡兴旺 李红关键词:大学生 验证性因素分析 未来时间洞察力影响拖延的认知机制及其神经基础 拖延(procrastination)是一种非理性的推迟,是指尽管预见到这种行为会带来不利后果,人们仍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任务。跨文化研究表明,15%~2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存在慢性拖延,超过75%的学生承认自... 苏缇关键词:未来时间洞察力 自我控制 神经基础 拖延行为 影响产品体积知觉的形状效应研究 产品包装是现代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消费与广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产品包装的形状、尺寸和体积大小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判断、购买决策和消费行为。本文就影响产品体积知觉的高径比效应(Elongation),从以下四个方... 苏缇 黄希庭关键词:消费心理学 文献传递 影响产品体积知觉的形状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005年 产品包装是现代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消费与广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产品包装的形状、尺寸和体积大小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判断、购买决策和消费行为。本文就影响产品体积知觉的高径比效应(elongation),从其概念、形状消费错觉与形重错觉的关系、实际消费中的体积知觉效应,以及注意对形状效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作了简要的评论。 苏缇 黄希庭关键词:消费心理学 大学生图形类比能力的实验研究 John等人认为图形类比能力属于典型的流体智力,而且图形类比作业可作为流体智力测验的标准工具。Vanderven等就采用了标准瑞文推理的序列变式来测验个体的图形类比能力等。本实验拟采用以标准瑞文推理的序列变式为图形类比材... 苏缇 冯廷勇关键词:大学生 思维策略 文献传递 自我价值感与目标取向的实验研究 自我价值感(self-worth或self-esteem)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Me)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对作为主体的自我(Ⅰ)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简单的说,是在对自己重要性的正面评... 苏缇关键词:自我价值感 文献传递 3~5岁儿童表面与结构相似性类比推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经典类比推理问题对3~5岁儿童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类比推理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对儿童解决类比问题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前者更有利于3~5岁儿童类比问题的解决;(2)儿童解决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类比问题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但发展趋势不同。在表面相似性问题方面,4岁以前发展较慢,而4岁以后的发展较快;在结构相似性问题方面,4岁以前发展较快,而4岁以后的发展较慢。4岁是儿童解决类比推理问题能力的转折点;(3)在本实验条件下,工作记忆负荷对儿童解决表面相似性类比问题与结构相似性类比问题的影响不显著;(4)类比映射关系提示能促进儿童解决两类类比问题,但对不同年龄儿童的作用是非线性的。 冯廷勇 李宇 李红 苏缇 龙长权关键词:儿童 延迟折扣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特质性与状态性研究取向 被引量:16 2014年 延迟折扣是指与当前或近期的获益(或损失)相比,人们总是倾向于赋予将来获益(或损失)更小的权重。为什么人们在跨期选择中会表现出冲动性行为?怎样才能让人"目光远大",而避免"鼠目寸光"呢?这些都是延迟折扣研究力求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本课题组利用行为、ERP、多模态MRI等技术,从特质性和状态性研究角度出发,系统考察延迟折扣的影响因素、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首先,从特质性角度,考察了跨期选择中价值评估和自我控制加工的神经分离、立即选项与延迟选项的神经表征与预测、调控方式对延迟折扣作用的神经机制;其次,从状态性角度,考察了框架效应、贫富线索等对延迟折扣的影响以及预期情绪对延迟折扣的调控机理。最后,根据特质性因素(控制能力、时间感知、识解水平等)和状态性因素(框架效应、贫富线索、预期情绪等)对延迟折扣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提出了延迟折扣可塑性的研究思路。本课题组的研究对于延迟折扣认知与神经机制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于延迟折扣的可塑性及临床应用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雷 苏缇 彭娟 郭逸群 冯廷勇关键词:神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