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苑冀蓉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清
  • 4篇血压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高血压
  • 4篇肝炎
  • 4篇VWF
  • 3篇蛋白
  • 3篇血浆
  • 3篇乙型肝炎患者
  • 3篇肝炎患者
  • 3篇标志物
  • 2篇心病
  • 2篇血管
  • 2篇血浆VWF
  • 2篇血清脂联素
  • 2篇血清脂联素水...
  • 2篇脂联素
  • 2篇脂联素水平
  • 2篇免疫损伤

机构

  • 16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重庆市血液中...
  • 1篇泸州化工厂

作者

  • 16篇苑冀蓉
  • 7篇邓正华
  • 5篇王开正
  • 4篇刘靳波
  • 4篇温先勇
  • 3篇向成玉
  • 3篇蔡旭
  • 2篇杨平
  • 2篇温向琼
  • 1篇赵和秀
  • 1篇邓存良
  • 1篇龚崇联
  • 1篇湛晓勤
  • 1篇钟森
  • 1篇何国平
  • 1篇卫媚

传媒

  • 3篇泸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临床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3
  • 1篇199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12、IL-18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 运用ELISA法、比色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ALT、TBil及HBV DNA水平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除隐匿性肝炎外 ,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 α、IL 6、IL 8、IL 12、IL 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 ;急性、慢性肝炎经治疗后 ,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下降 (P <0 0 0 5~ 0 0 0 1) ,重型肝炎患者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预后好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 :乙肝患者各细胞因子与血清ALT、TBil水平相关 ,与HBV DNA无相关性。结论 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
温先勇向成玉苑冀蓉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损伤
血浆GMP-140的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苑冀蓉邓正华刘靳波
关键词:GMP-140ELISA风心病高血压
急慢性乙肝患者血清preS1-Ag抗HBc-IgM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急、慢性乙肝患者病变及治疗过程中Pre-S1Ag、抗HBc-IgM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化学法对145例急、慢性乙肝患者病变及治疗过程中血清Pre-S1Ag、抗HBc-IgM、HBV-DNA及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观察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re-S1Ag、抗HBc-IgM在急性乙型肝炎中检出率高达95.2%和97.6%,治疗后,两项指标均显著下降;肝功能完全恢复组Pre-S1Ag、抗HBc-IgM阳性率显著低于未恢复组(P<0.05);慢性活动性乙肝中两项指标均为83.3%且活动性乙肝组显著高于非活动性乙肝组;Pre-S1Ag、抗HBc-IgM与HBV-DNA阳性率高度相关(r1=0.98,r2=0.96,P<0.05)。结论检测Pre-S1Ag和抗HBc-IgM对急性乙肝的早期诊断、监测复制及预后评估及慢性乙肝的分类均具有较大价值。
温先勇蔡旭苑冀蓉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抗HBC-IGM
血浆VWF的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建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ELISA测定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78例高血压患者、47例风心病患者、29例其它疾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VWF水平检测。结果:风心病、高血...
苑冀蓉
文献传递
高血压患者血浆D—Dimer、VWF、GMP—140和Fbg含量测定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进行血浆D-Dimer、VWF和GMP-140水平检测,采用凝集点探测方法,对Fbg水平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D-Dimer、VWF、GMP-140和Fbg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冻D-Dimer、VWF、GMP-140和Fbg水平明显增高,提示:血浆D-Dimer、VWF、GMP-140和Fbg的测定,可作为高血压的辅助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苑冀蓉王开正
关键词:高血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Α-颗粒膜蛋白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 -α、IL-6、IL-8、IL -12、IL-18变化的研究(英文)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 运用ELISA法、比色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ALT、TBil及IBV -DNA水平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除隐匿性肝炎外 ,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 -α、IL - 6、IL- 8、IL - 12、IL - 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 ;急性、慢性肝炎经治疗后 ,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下降 (P <0 .0 0 5~ 0 .0 0 1) ,重型肝炎患者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预后好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 :乙肝患者各细胞因子与血清ALT、TBil水平相关 ,与HBV -DNA无相关性。结论 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肝脏损伤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温先勇向成玉苑冀蓉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损伤
肝功能实验综合指数的建立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建立肝功能实验综合指数 ,探讨其在肝功能状态判定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微机从肝功能指标原始数据中分析计算并确立肝功能实验综合指数 (HypohepatiaIndexofBloodTests ,HIBT ,简称肝功指数 )以及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468例健康受试者肝功指数为 0 .64± 0 .1 2。 1 32 4例肝病病人HIBT为 9.75± 1 5 .2。两组结果经t检验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0 1 )。肝功指数的CUTOFF定为 1 .0时判定肝功能不全的灵敏度为 96 .9% ,特异性为 97.6 % ,阳性预示值 94.5 % ,阴性预示值 95 .8%。 1 0 8例肝功能Child -Pugh分值与HIBT显著相关 (r=0 .680 3 ,P <0 .0 1 )。 5例肝病患者动态HIBT值与病情进展基本一致。 1 2 347例本院病人肝功能指数阳性率为 47.7%。结论 :肝功能实验综合指数 -HIBT将常规反映肝细胞受损和肝脏残留功能状态多项检验指标的有机结合 ,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肝脏的病理状态 。
苑冀蓉王开正钟森邓存良
关键词:肝功能
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含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APN水平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提示:血清APN测定,可作为高血压的辅助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蔡旭苑冀蓉邓正华杨平
关键词:高血压脂联素
血浆VWF的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建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的ELISA测定方法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78例高血压患者、47例风心病患者、2 9例其它疾病患者和 3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VWF水平检测。结果 :风心病、高血压和其它疾病患者血浆VWF水平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血浆VWF含量测定可作为风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苑冀蓉龚崇联邓正华刘靳波
关键词:VWF血浆风心病疾病患者高血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Fg、vWF、D-D、hs-CR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纤维蛋白原(Fg)、胁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其心脑血管疾病预测价值。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9例,健康对照组3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心血管疾病(CVD)组17例和非心血管疾病组32例,检测血Fg、D-D、vWF、hs-CRP。结果心血管疾病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P〈O.01);CVD患者Fg、D-D、vWF、hs-CRP增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CVD的MHD患者hs-CRP较无CVD的MHD患者明显增高(P〈0.05),且A组与B组比较,Fg、D-D、vWF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Fg、D-D、vWF、hs-CRP是血管内皮损伤和微血栓形成及炎症反应的敏感性标志,这些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对于早期诊断MHD的心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刘靳波欧阳熊妍温向琼苑冀蓉邓正华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VWF超敏C-反应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