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碧麟

作品数:67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4篇皮肤
  • 13篇细胞
  • 6篇癣菌
  • 6篇头癣
  • 6篇念珠
  • 6篇念珠菌
  • 6篇基因
  • 5篇菌病
  • 5篇黑素
  • 5篇黑素瘤
  • 5篇儿童
  • 5篇病原
  • 5篇病原菌
  • 4篇蛋白
  • 4篇皮肤病
  • 4篇重排
  • 4篇基因重排
  • 4篇肺炎
  • 4篇肺炎支原体
  • 4篇白念珠菌

机构

  • 62篇武汉市第一医...
  • 8篇武汉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作者

  • 67篇董碧麟
  • 35篇李东升
  • 28篇陈柳青
  • 27篇段逸群
  • 18篇童中胜
  • 13篇曾志良
  • 11篇陈金波
  • 9篇陈瑶
  • 9篇马玲
  • 8篇曾宪玉
  • 8篇江萍
  • 8篇黄萌
  • 8篇曹永艳
  • 7篇陈尊义
  • 7篇杨静
  • 7篇王玮蓁
  • 7篇胡志敏
  • 6篇陈红英
  • 5篇张红梅
  • 4篇徐续玲

传媒

  • 17篇中国皮肤性病...
  • 8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国外医学(微...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菌物学报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2012全国...
  • 1篇2010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4篇2013
  • 10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包括实验组卢立康唑2周组、卢立康唑4周组及对照组萘替芬酮康唑2周组、萘替芬酮康唑4周组。在用药结束时及停药后2周评价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结果卢立康唑2周组停药时,临床有效率为67.86%,对照组为70.37%(P>0.05)。真菌清除率为46.43%,对照组为51.85%(P>0.05);停药后2周,卢立康唑2周组临床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85.19%(P>0.05)。真菌清除率为82.14%,对照组为81.48%(P>0.05)。卢立康唑4周组停药时,临床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88.89%(P>0.05)。真菌清除率为85.19%,对照组为88.89%(P>0.05);停药后2周,卢立康唑4周组临床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为88.89%(P>0.05)。真菌清除率为88.89%,对照组为88.89%(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表现为局部刺激,发生率均为3.33%。结论 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及安全性与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相似。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安全有效,每日1次治疗2周与治疗4周的疗效相当。
杨静董碧麟江萍尹婧陈尊义张伟明夏凡赖彬童中胜
关键词: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足癣临床疗效
不同部位分离须癣毛癣菌的分子鉴定及药敏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须癣毛癣菌临床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评价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本科近3年临床不同部位分离的须癣毛癣菌50株,以转录间隔区(ITS)为靶位,PCR扩增后对产物进行测序,采用最大似然度法进行序列分析并建立遗传进化树;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Laboratory and Standards Institude,CLSI)的M38-A2方案,检测分离菌株对8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ITS树提示受试菌株和趾间毛癣菌聚类在同一主支的概率为98%;须癣毛癣菌对卢立康唑和特比萘芬有着较低的MIC值,氟胞嘧啶的MIC值最高;分离自头面部的菌株对特比萘芬和咪康唑的MIC值显著高于分离自指/趾甲和足部菌株。结论不同部位分离的须癣毛癣菌在分子生物学上均鉴定为趾间毛癣菌,但二者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陈瑶陈瑶李东升董碧麟谢圣高
关键词:须癣毛癣菌遗传进化树抗真菌药物药物敏感性
甄氏外瓶霉所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女,57岁。右前臂伸侧出现红色斑块、溃疡5月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表皮增生,真皮浅层及中层可见弥漫性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炎性细胞浸润,伴红细胞渗出,真皮组织中存在真菌孢子及菌丝样结构。真菌种属鉴定示:甄氏外瓶霉。诊断:甄氏外瓶霉所致暗色丝孢霉病。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口服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董碧麟李东升陈柳青黄萌周利平
关键词:甄氏外瓶霉暗色丝孢霉病皮肤
Dectin-1内在化表达介导氧依赖性方式杀伤白色念珠菌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Dectin-1介导人嗜中性粒细胞以氧依赖性方式杀伤调理吞噬后白色念珠菌孢子的机制。方法在白色念珠菌孢子作用前后,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人嗜中性粒细胞中Dectin.1的表达率及表达部位;并通过Dectin-1阻断试验分析嗜中性粒细胞中Dectin-1的表达与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的产生及对白色念珠菌孢子杀伤的相关性。结果在白色念珠菌孢子刺激30或60min后,细胞内Dectin-1的表达率明显上调(0min,8.32%;30min,16.82%;60rain,23.88%。与0min相比,P均〈0.01),且Dectin-1与ROS在胞内的表达均被募集到吞噬的白色念珠菌孢子表面。Dectin-1的阻断分别与ROS峰值的抑制(R2=0.306,P〈0.01)及白色念珠菌杀伤率的降低(R2=0.251,P〈0.01)呈剂量依存关系。结论Dectin-1可通过内在化的表达模式介导人嗜中性粒细胞以ROS依赖性方式杀伤调理吞噬的白色念珠菌孢子。
董碧麟李东升段逸群柳卫凰陈金波刘伟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活性氧簇DECTIN-1
“ITS/CAL”靶位分子鉴定结合表型分析确诊狭义申克孢子丝菌致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女,54岁,农民。左上肢近手腕部外伤后出现豌豆大小的单一红色结节15d,后肿大、破溃,并在30d内发展为多个成串状分布的结节。皮肤科检查:患者左上肢可见多个呈线性排列的紫红色结节,质硬;部分结节破溃,伴少许脓性分泌物。组织病理提示,感染灶呈混合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的化脓性肉芽肿炎症;过碘酸雪夫染色阴性,未见真菌孢子、菌丝及星状体。活检组织真菌培养阳性。根据培养物形态学分析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及钙调蛋白(CAL)编码区靶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诊该病例为狭义申克孢子丝菌致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给予患者10%碘化钾溶液10ml/次每日3次口服;治疗2个月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后失访。本例报道提示联合应用表型鉴定和“ITS/CAL”靶位的基因分析能够准确将孢子丝菌复合体鉴定到种水平。
董碧麟陈瑶刘钟张惠芳童中胜陈柳青李东升
关键词:孢子丝菌病表型
脓癣的病原菌及流行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武汉及周边地区近12年脓癣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200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的脓癣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201例脓癣患者,男70例,女131例;年龄4月~89岁...
胡志敏江萍童中胜曾志良徐续玲董碧麟曹永艳马玲胡枫陈遵义段逸群
武汉市丙酸杆菌对红霉素耐药与23SrRNA点突变和携带erm基因相关
2014年
目的探讨武汉市耐红霉素丙酸杆菌23SrRNA有无点突变以及携带ermX基因的Tn5432转座子是否转入了丙酸杆菌。方法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丙酸杆菌,E—test法检测分离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MIC值。PCR扩增耐药株23SrRNA、ermX、ermX(ei)、ISl249a、ISl249b并测序,并在基因库中比较。结果19株痤疮丙酸杆菌(P.acnes)和10株卵白丙酸杆菌(P.avidum)对红霉素均表现为高度耐药(MIC均〉256μg/ml)。19株P.acnes中,16株对克林霉素高度耐药(MIC〉256μg/ml),3株敏感;10株P.avidum对克林霉素高度耐药(MIC〉256μg/ml)。19株P.acnes耐药株中,7株在相当于E.co/i23SrRNA2058位点发现由A—G点突变,均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高度耐药;4株在相当于E.coli23SrRNA2059位点发现由A—G点突变,其中1株对克林霉素耐药,3株敏感;另外8株P.acnes扩增errnX阳性,其序列与基因库中P.acnesermX基因100%同源。10株P.avidum中,2株ermX扩增阳性,其序列与P.aenesermX基因100%同源;另外8株扩增ermX(ei)得到预期片段PCR产物,与基因库中CorynebacteriumjeikeiumermX(ei)序列99%同源,而与P.acnesermX基因仅有94%的同源性。10株扩增ermX基因阳性的菌株扩增IS1249a和IS1249b均阳性,而其余菌株均阴性。结论武汉市耐红霉素丙酸杆菌分别由相当于E.co/i23SrRNA2058、2059由A-G点突变、携带ermX的Tn5432传人以及ermX(cj)传人丙酸杆菌引起。
曾宪玉姜敏付辰董碧麟吴卓璇王玮蓁
关键词:丙酸杆菌属克林霉素RRNAERM
光泽苔藓的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影像学特征
目的利用皮肤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技术对光泽苔藓的CLSM影像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37例临床诊断为光泽苔藓的患者,选取典型皮损,先将皮损及皮损附近正常皮做CLSM检查,再对该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
陈红英陈柳青马玲黄萌夏云董碧麟
球孢枝孢所致皮肤着色真菌病一例
李东升段逸群陈柳青董碧麟
裴氏着色芽生菌致下肢皮肤感染一例被引量:2
2010年
患者女,53岁。右下肢条带状排列损害,反复起疹30余年。损害由结节和暗红色浸润斑块覆污秽色痂组成,部分损害表面有黑点。直接镜检和组织病理可见褐色厚壁孢子,真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为裴氏着色芽生菌。体外真菌药敏试验显示对特比萘芬及伊曲康唑敏感。联合应用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治疗,辅以手术切除和局部热疗。治疗10个月后,脓性分泌物消失,皮损面积缩小,治愈部位留下色素沉着。对着色芽生菌病联合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口服,辅以红光热疗及手术切除,综合疗效较好。
胡志敏陈春梅周小勇张良童中胜陈柳青董碧麟江萍段逸群
关键词:芽生菌病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