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戈
- 作品数:55 被引量:2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病史特征在偏头痛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分析研究偏头痛患者的病史,找出具有较高诊断或鉴别诊断价值的病史特征,以提高偏头痛的诊断效率。方法:本研究选取原发性头痛患者250例(其中偏头痛患者117例),对每个病例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统计分析每个病史特征的独立诊断价值。结果:综合考虑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我们所考察的各病史特征中,对诊断偏头痛价值较高的依次为:头痛因躯体活动加重、搏动性、劳动力下降、畏声、恶心、畏光、单侧性。结论:明确各种病史特征对诊断偏头痛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有助于提高偏头痛的临床识别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 刘博文周冀英谭戈毛元潮
- 关键词:偏头痛
- 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发作时通常伴有同侧结膜充血和(或)流泪等自主神经症状,且一般呈慢性病程,大多数患者因得不到有效诊治而反复求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在临床工作中,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由于罕见,国内关于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亟须提高临床医师对其的认识与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文章就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特征、诊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从而提高有效诊治率,帮助患者尽早摆脱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呼吁国内外研究者加大对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的研究力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 李雪莲谭戈
- 关键词:原发性头痛三叉神经
- 缺氧所致海马神经元NR2B受体和PTEN基因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 背景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目前的研究发现,PTEN基因在鼠的大
- 陈力学周冀英桂蓓谭戈
- 关键词:PTEN基因OGD
-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末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入院时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09年
- 廖琦谭戈周冀英
- 关键词:脑卒中颅内压脑灌注压
- 蛋白激酶C参与大鼠慢性偏头痛中枢敏化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蛋白激酶C(PKC)是否通过中枢敏化参与慢性偏头痛病理生理过程。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n=11),模型组(n=12),模型+溶剂组(n=8),PKC抑制剂4μg组(n=11),PKC抑制剂8μg组(n=10),PKC激动剂100 ng组(n=10),PKC激动剂200 ng组(n=11)。"炎性汤"反复刺激硬脑膜,模拟硬脑膜痛觉感受器的反复激活,建立慢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侧脑室给予PKC抑制剂和PKC激动剂,使用von Frey test测定大鼠面部及后足的机械痛阈值,Western blot检测PKC、CGRP、c-Fos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炎性汤"反复刺激硬脑膜后,大鼠面部及足底的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而三叉神经脊束尾核部位的CGRP、c-Fos及PKC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使用CHE抑制PKC可以显著增高大鼠面部及足底痛阈值,显著降低CGRP、c-Fos的表达;而使用PMA激活PKC则降低痛阈值,显著增高CGRP、c-Fos的表达。结论:本研究表明PKC可以调节机械痛阈值以及CGRP、c-Fos的表达变化,提示PKC参与慢性偏头痛中枢敏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 吴白雪王莎秦光成肖垚谢景梅谭戈周冀英陈力学
- 关键词:蛋白激酶C慢性偏头痛中枢敏化
- 偏头痛与脑卒中:复杂的关联被引量:4
- 2013年
- 偏头痛与脑卒中是两种常见的、不同病因的神经血管性疾病,二者均引起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带来沉重的负担。最近的一项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中国,偏头痛的年患病率为9.3%,年花费可达3 317亿元人民币;而脑卒中在中国城市与农村地区年发病率分别为219/10万、185/10万,在人口死因顺序中居第1位。
- 潘飞豹周冀英谭戈
- 关键词:偏头痛脑卒中
- 偏头痛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偏头痛临床特点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各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12例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的偏头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头痛特点及合并症,利用人体测量学、血液生化明确MS的诊断,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颅内血管功能。结果:212例偏头痛患者中,145例(68.4%)合并一种或多种代谢异常,22例(10.4%)合并MS。单因素分析显示偏头痛患者中,年龄、头痛持续时间、体质指数、腰臀比与代谢异常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P值分别为0.007、0.008、0.000、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度使用止痛药是偏头痛患者发生MS的主要危险因素(OR=4.320,P=0.042)。结论:偏头痛合并MS与过度使用止痛药有关,合理使用止痛药可能降低偏头痛患者发生MS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何增柳董兰真张艺馨孔庆韬谭戈
- 关键词:偏头痛代谢综合征
- 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口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的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是否具有改善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患者头痛病情的作用;观察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 L)的变化。方法:将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口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简称双氢麦角碱片);对照组给予口服安慰剂。采用简要头痛日记记录头痛病情(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及急性止痛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治疗期间HRQo L的变化,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共有77例患者完成试验,试验组53例,对照组2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HRQo L以及头痛病情均较给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中,心理综合得分、情感职能和躯体综合得分差异较大[效应量(effect size,ES)分别为:0.76∶0.56、0.56∶0.40、0.68∶0.57],急性止痛药用量更少(ES 0.65∶0.43)。结论:双氢麦角碱片能明显改善伴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头痛患者HRQo L,减轻头痛病情,减少急性止痛药的使用。
- 刘博文谭戈
- 关键词:头痛卒中
- 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口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2mg,每日3次);对照组36例,给予口服安慰剂。1周为1疗程,可以多疗程治疗。通过头痛日记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神经功能缺损评估(NIHSS)评分、头痛性质和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痛病程比对照组短(3.78±1.44vs.4.88±1.45,P=0.002)。治疗组平均头痛程度在卒中起病第3天开始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能缩短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病程和降低头痛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吕玉花谭戈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头痛疗效
- 卒中亚型急性期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 2007年
- 目的分析卒中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等多种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脑梗死患者及57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的NFDS与病灶体积、ICP、CPP、血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发病时间、既往史评分、性别等作单因素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入院时NFDS与CPP(P=0.06)、发病后时间(P=0.05)、梗死体积(P<0.01)密切相关;脑出血患者入院时NFDS与ICP(P=0.02)及脑出血的体积(P<0.01)密切相关。结论病灶体积是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入院时NFDS共同的影响因素,CPP在脑梗死患者中所占的权重较大,ICP在脑出血患者中所占的权重较大。
- 廖琦周冀英谭戈
-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颅内压脑灌注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