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敏 作品数:7 被引量:13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佳木斯地块北部桦南隆起隆升历史的年代学证据 桦南隆起作为佳木斯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麻山群、古生代花岗岩以及分布于其上的中、新代盖层及侵入岩组成.多年来,人们对黑龙江东部的地质研究主要集中在佳木斯地块的属性及构造演化上,而对佳木斯地块上是否存在稳定的晚古生代地... 温泉波 刘永江 韩国卿 赵立敏 赵英利 李伟关键词:年代学 桦南隆起 侵入岩 晚古生代 文献传递 内蒙古东部地区石炭—二叠纪构造—沉积环境研究 本文通过整理归纳内蒙古东部地区的1:200000区调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工作,对石炭—二叠纪的构造-沉积环境进行研究。研究区早石炭世几乎没有地层沉积,可能为古陆区;晚石炭世,南部地区主要以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北部地区... 赵立敏关键词:石炭-二叠纪 文献传递 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变形特征及构造层划分 被引量:30 2011年 大兴安岭地区古生界构造变形表明,上古生界自二叠纪末以来遭受了3期构造变形改造:第一期变形为二叠纪末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碰撞造成的近EW向展布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强度由南向北有减弱的趋势;第二期变形为侏罗纪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NE—NNE向左行走滑断裂和褶皱构造;第三期为NW向具有右行走滑特征的断裂构造,时间大致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综合区域构造、沉积岩古地理分析对比,初步将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划分为早古生代、D—C1、C2—P2、P3—T14个构造层:早古生代末加里东运动之后,在D—C1期间早期以伸展为主,总体表现为北海南陆的古地理特征;早石炭世末期松嫩地块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沿嫩江—扎兰屯一线碰撞拼接;C2—P2期间总体表现为造山后伸展特征,表现为北陆南海;P3—T1时期古亚洲洋的闭合,海水退出,转为陆相。 刘永江 张兴洲 迟效国 温泉波 梁琛岳 韩国卿 赵立敏 赵英利关键词:构造层 上古生界 内蒙古头道桥地区蓝闪石片岩和相关变质岩石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2018年 内蒙古头道桥地区出露了一套经高压变质形成的岩石组合。本次研究通过岩相学和矿物化学分析,根据矿物组合的不同,识别出蓝片岩、绿片岩两种不同类型的岩石类型。其中,蓝片岩的矿物组合为角闪石(蓝闪石、蓝透闪石)+绿帘石+钠长石+绿泥石+石英+赤铁矿±多硅白云母±方解石±榍石;绿片岩的矿物组合为绿泥石+钠长石+石英±绿帘石±角闪石(阳起石、镁角闪石、蓝透闪石、冻蓝闪石等)±多硅白云母±赤铁矿。确定了蓝片岩的峰期变质级别为绿帘-蓝闪片岩相,峰期变质温度为400~600℃,压力为1.2~1.4GPa。绿片岩的峰期变质级别为绿帘-角闪岩相。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蓝片岩和绿片岩的形成与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的碰撞拼合有关。 赵立敏 刘永江 滕加雨 李伟民关键词:蓝片岩 绿片岩 高压变质 基于Access的岩石鉴定学习辅助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2018年 为提高地学相关专业学生鉴定岩石的技能,并实现岩石学实验室岩石标本和岩石薄片的信息化管理,以Visual Studio 2013作为开发平台,以.NET Framework框架为基础,以C#为开发语言,基于Access开发了具有用户管理、系统管理、条件查询、数据浏览和数据管理功能的岩石鉴定学习辅助系统。通过运行证明该系统实用性强、界面友好,提升了岩石学实验室管理服务水平,在辅助岩石学实验教学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王欢 赵立敏 杨韩涛 刘娜 张彦龙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北侧二叠纪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1 2011年 研究区位于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北侧,地理位置位于内蒙古东部草原区、大兴安岭南段,构造部位介于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西乌珠穆沁旗南缝合线和西拉木伦河缝合带之间,是讨论华北地块北缘与其北侧地块拼贴过程的关键地区.通过对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北侧克什克腾旗(简称克旗)和林西地区二叠纪砂岩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认为克旗地区原中二叠世"哲斯组"可能为一套晚二叠世甚至早三叠世沉积.克旗、林西地区二叠纪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其北侧的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西乌旗南的岩浆弧,并有华北板块北缘物源混入,华北板块北缘与其北侧地块应在晚二叠世林西组沉积时期已经开始碰撞,导致林西地区林西组沉积具有南北两侧混合物源特征,板块碰撞的最终闭合的时间应在250 Ma左右. 韩国卿 刘永江 温泉波 李伟 吴琳娜 赵英利 丁凌 赵立敏 梁琛岳关键词:缝合带 锆石 地质年代学 构造学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岭下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被引量:36 2009年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大兴安岭的东缘,为松辽盆地的西缘控盆断裂。断裂带传统认识上被认为是一条NNE向的深大断裂,其性质为正断层或拆离断层。笔者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在断裂带中南段吉林省白城市岭下地区发现韧性剪切带,通过对该韧性剪切带构造要素系统测量和统计、显微构造观察、有限应变测量、石英组构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和古应力值测量,明确了岭下剪切带变形程度为初糜棱岩-糜棱岩、石英组构以低温底面组构为主,滑移系为{0001},变形温度在400℃左右的变形特征,并初步认为嫩江一八里罕断裂带曾经历左旋走滑变形阶段;结合断裂带相关年代学资料,确定走滑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134~113Ma),其形成机制与西太平洋伊泽纳崎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运动与NWW向NNW转向有关。 韩国卿 刘永江 温泉波 邹运鑫 梁道俊 赵英利 李伟 赵立敏关键词:韧性剪切带 EBSD 左行走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