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骅婧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炎症
  • 3篇炎症性
  • 3篇炎症性肠病
  • 3篇肠病
  • 2篇细胞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诱导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粘蛋白
  • 1篇粘蛋白1
  • 1篇粘蛋白类
  • 1篇沙门氏菌
  • 1篇葡萄球菌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

作者

  • 6篇邱骅婧
  • 6篇刘占举
  • 5篇吴维
  • 3篇邬瑞金
  • 3篇陈腾飞
  • 2篇汤茂春
  • 2篇刘嫦钦
  • 1篇陶春华
  • 1篇杨雪华

传媒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健康者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例被引量:3
2013年
患者女,28岁,因反复黏液脓血便12年、加重4年入院。2001年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予泼尼松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后好转。其后病情出现反复,未正规治疗。近4年,患者反复黏液脓血便,每日4~5次,偶有下腹痛,服用美沙拉嗪效果不佳。既往有胆囊息肉病史,已婚未育。入院体格检查示,患者贫血貌,左下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余无异常发现。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50cm处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粗糙,血管纹理不清,有点状出血,大量不规则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附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左半结肠、活动期中度)。
刘嫦钦吴维邬瑞金汤茂春邱骅婧陈腾飞杨雪华刘占举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微生物健康者粪便肠镜检查柳氮磺吡啶
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效应被引量:1
2013年
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广泛分布在肠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黏膜组织中.肠道IEL定位于肠道的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正常成人的小肠组织中,每4-10个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存在1个IEL,大肠组织中可能略少.作为肠道中对抗外界感染的第一道屏障,IEL在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免疫监视、加强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维持肠道稳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IEL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也具有一定地位.
吴维邱骅婧刘占举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细胞毒活性黏膜免疫
粘蛋白1介导的抗胃癌细胞MKN-45侵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构建粘蛋白1(MUCl)基因的反义肽核酸(PNA),观察对胃癌细胞MKN一45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根据MUC1基因的序列设计反义PNA序列,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胃癌细胞MKN45,并设空载体组(随机对照)和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UC1的表达,并观察E-粘附素的表达变化;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对胃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构建的3个MUCl基因的反义PNA均能有效抑制该基因表达,其表达水平分别为0.62±0.18,0.49±0.12和0.60土0.21,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1.18±0.03,P〈0.01)。阴性对照组与随机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4,P=0.657)。取抑制效率最高的PNA进行后续研究转染MUClPNA后的胃癌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t=2.09,P=0.005),并伴有E-粘附素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上调。结论胃癌细胞MKN-45中MUCl基因与E_粘附素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抑制MUCI基因的表达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陶春华陈腾飞Praveen K.Yadav邬瑞金邱骅婧吴维刘占举
关键词:寡核苷酸类粘蛋白类肿瘤浸润
缺氧在肠黏膜炎症损伤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机制被引量:4
2013年
细胞缺氧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影响组织器官正常功能,导致疾病发生.在实验小鼠模型和人类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的肠黏膜上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缺氧,氧供给和氧消耗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机体缺氧时,一些低氧诱导因子,如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HIF-2和HIF-3,能够通过不同的调节机制调控不同的生理反应.脯氨酰羟化酶(proline hydroxylasedomain,PHD)是一种双加氧酶的氧感受器,通过催化HIF脯氨酸残基发生羟化反应介导其降解.IBD与缺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IBD中如何提高机体对缺氧的反应逐渐被研究人员重视,并被看做为一种新颖的治疗理念,本文就缺氧在IBD肠道黏膜炎症损伤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综述分析.
邱骅婧吴维刘占举
关键词:缺氧炎症性肠病低氧诱导因子-1
微小核糖核酸-10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NA)-10a在IBD患者肠黏膜、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9例活动期UC患者、11例活动期CD患者及8名肠镜无异常者的内镜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12例活动期UC患者、13例活动期CD患者及9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9例活动期UC患者、11例活动期CD患者及8名健康对照者的PBMC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黏膜内、血清及PBMC中miRNA10a表达以及肠黏膜内IL-12/IL-23p40表达。收集活动期UC和CD患者各8例,取英夫利昔(IFX)治疗前和经IFX治疗3次后6周的肠黏膜检测miRNA-10a表达。另收集同期的11例活动期UC患者和10例活动期CD患者的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在体外使用IFX刺激培养18h,检测肠黏膜细胞miRNA-10a表达。三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及CD患者肠黏膜组织、血清、PBMC中miRNA-10a表达显著降低(F=38.45、30.46、14.74,P均〈0.05),UC及CD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及CD患者肠黏膜组织IL-12/IL-23p40表达明显升高(F=32.90,P〈O.05)。CD患者结肠黏膜中IL-12/IL-23p40与miRNA-10a表达呈负相关(r=-0.8545,P〈0.01)。经IFX治疗3次后,IBD患者肠黏膜miRNA10a表达明显升高(t=3.341、3.382,P均〈0.05)。IFX体外刺激后肠黏膜miRNA-10a表达明显升高(t=3.095、7.193,P均〈0.05)。结论miRNA-10a与IBD患者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其对IL-12/IL-23p40有靶向作用,miRNA-10a可能成为IBD治疗新靶点。
刘嫦钦邬瑞金陈腾飞汤茂春吴维邱骅婧刘占举
关键词:克罗恩病结肠炎溃疡性微RNAS白细胞介素12
肠道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肠道细菌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和健康者中的表达差异,分析肠道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方法收集经过内镜检查及病理报告确诊的100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80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80例健康者的粪便及血清样本,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沙门氏菌(S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IBD患者中Cd、Sm和Sa的感染率分别为10.6%、8.3%和7.8%,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3,0.018,0.023);活动期CD和UC患者Cd、Sm和Sa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08,0.022;P=0.025,0.011;P=0.025,0.021),CD和UC患者的细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D患者病变部位包含结肠、使用激素及免疫制剂治疗,与上述3种细菌的感染有显著关联(P<0.05),而吸烟史及使用美沙拉嗪治疗与细菌感染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肠道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关系密切。
邱骅婧刘占举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