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耕

作品数:37 被引量:347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心肌
  • 12篇心肌梗塞
  • 12篇梗塞
  • 9篇缺血
  • 8篇心肌缺血
  • 7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电图
  • 6篇心电
  • 6篇心电图
  • 6篇疗法
  • 6篇绞痛
  • 5篇心病
  • 5篇溶栓
  • 5篇冠心病
  • 4篇心绞痛
  • 4篇造影
  • 4篇无症状
  • 4篇急性心肌梗塞

机构

  • 35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浙江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垂杨柳...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邯郸市峰峰矿...

作者

  • 37篇邵耕
  • 26篇张钧华
  • 13篇丁文惠
  • 13篇汪丽蕙
  • 12篇朱国英
  • 9篇李大元
  • 8篇刘梅林
  • 5篇吴林
  • 5篇唐朝枢
  • 5篇胡大一
  • 4篇童琳
  • 4篇高炜
  • 3篇邱原刚
  • 3篇霍勇
  • 3篇陈健
  • 3篇杨虎
  • 3篇林静
  • 2篇林传骧
  • 2篇张树彬
  • 2篇李琳

传媒

  • 9篇中国循环杂志
  • 7篇中华心血管病...
  • 6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10篇1997
  • 4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4篇1992
  • 3篇1990
  • 1篇198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与预后被引量:22
1995年
38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有65例(16.7%)发生梗塞后早期心绞痛,其中31例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有87.1%病例有二或三支严重血管病变。心绞痛发作时ECG提示远离梗塞区缺血组比原梗塞区缺血组1年内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率更高(P<0.02),再梗塞发生率也有增高趋势。一年病死率分别为23.5%和19%。两组总死亡率为21.1%。结果提示,这些患者中,尤其缺血发生在远离梗塞区患者,可能仍然有较多心肌处于缺血和梗塞危险,应加强药物治疗同时有条件尽早实行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以期能改善预后。
丁文惠邵耕张钧华朱国英陈漠水周国栋汪丽蕙
关键词:心绞痛梗塞心肌梗塞预后
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绞痛患者血浆中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被引量:6
1996年
本文测定了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14例)、心绞痛组(11例)和对照组(7例)运动试验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的含量,探讨了这3种肽类物质在SMI和心绞痛发生中作用的差异。结果显示:运动前3组之间血浆ET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3组组血浆ET含量分别为77.70±18.44,111.33±24.82,94.38±12.59ng/L心绞痛组显著高于SMI组(P<0.01).运动前3组之间和运动后3组之间血浆CGRP含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前3组之间血浆SP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3组血浆SP含量分别为2.25±0.21、2.46±0.20、2.18±0.12nmol/L,心绞痛组明显高于SMI组(P<0.05)和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血浆ET、SP含量升高可能参与了心绞痛的发生,而心肌缺血时无症状可能与血浆ET、SP未升高有关。
李大元张钧华童琳邵耕丁文惠林静
关键词:心肌缺血P物质内皮素降钙素
5-羟色胺及其拮抗剂和组织胺在心肌缺血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测定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15例)、心绞痛组(11例)和对照组(7例)运动试验前后血浆组织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并观察了5-羟色胺拮抗剂赛庚啶的效应。结果显示:运动前SMI组血浆组织胺含量明显低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运动后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运动前三组血浆5-羟色胺含量差异无显著性,运动后心绞痛组明显高于SMI组和对照组(P<0.05)。心绞痛组(6例)服用赛庚啶后再次运动试验,在两次运动试验各参数和血浆5-羟色胺含量差异无明显性的状况下,6例心绞痛病人中有3例心绞痛症状消失。提示:组织胺在SMI和心绞痛发生中的作用差异无显性,高血浆5-羟色胺可能参与了心绞痛的发生,而心肌缺血时无症状可能与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未升高有关。P<0.01;心绞痛组与SMI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SMI组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比较:▲P<0.
李大元张钧华邵耕汪丽惠高炜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绞痛组织胺血清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治问题回顾分析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回顾分析1982~1986年35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其中59%是由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而来。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认识不足、误漏诊或处理不当而发展为AMI者占38.6%。在分析同时期收治的2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发现在住院二个月内发展为AMI者占3.2%。结果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治疗与不住院仅按一般心绞痛处理的患者,AMI发生率差别较大。
丁文惠朱国英邵耕许玉韵杜雪萍张京华
关键词: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乌拉地尔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效应被引量:69
1997年
乌拉地尔是α1受体阻滞剂,可用于心力衰竭治疗。本组观察了11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滴注乌拉地尔2~12μgkg-1/min的血液动力学效应。结果表明:乌拉地尔可降低总外周阻力、肺毛细血管楔压、肺血管阻力、肺动脉压,增加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左室作功指数,而心率、平均动脉压与用药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因此,结果提示,静脉滴注乌拉地尔对缺血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刘梅林张钧华熊辉汪波李大元邵耕
关键词:乌拉地尔血液动力学药物疗法
链激酶抗体变化与重组链激酶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链激酶抗体 (SK AB)变化与重组链激酶 (r SK)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 :AMI病人 13例 ,男性 9例 ,女性 4例 ,年龄 56a±s 13a。予r SK 1.5MU于 5%葡萄糖注射液 10 0mL中于 60min内静脉滴注 1次。溶栓前即刻 ,溶栓后 2 ,6,12 ,2 4h ,3d和 7d测定血清SK AB。结果 :溶栓成功者 11例 ,占 85% ;溶栓前平均SK AB滴度为 1∶160 0 ,溶栓后 2h降至 1∶4 0 0 ,并持续至d 3(P <0 .0 1) ,7d明显升高超过 1∶640 0 ;分析溶栓成功者 ,SK AB变化特点相似 ,未发现过敏反应及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r SK溶栓治疗成功率较高 ,且较安全。SK AB水平高低似与溶栓效果无关。
张宝娓高亢张钧华邵耕林静连福治朱运松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冠状动脉开通的诊断问题被引量:27
1997年
溶栓疗法冠状动脉开通的诊断问题邵耕⒇近10余年来,溶栓疗法的广泛开展使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及远期预后有了很大的改观。已知90%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栓闭塞所致,因此,溶栓疗法的成败取决于冠状动脉是否再通。诊断冠状动脉是否开通最可靠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
邵耕
关键词:冠状动脉栓塞溶栓术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抢救中控制液体出入平衡的体会
2004年
1.病历介绍 患者男性,72岁,因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喘憋、出汗3小时,ECG显示Ⅰ、aVL及V1-6导联ST段抬高0.1~0.6mV,于2003年3月17日下午以"急性广泛前壁、侧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 Ⅲ~Ⅳ级"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无胸痛史.
任文林邵耕彭夫松陈玻李莉冯文祥郭忠竹宋丽芬李瑞杰许玉韵陈丽莉李津卢全范书英邢新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抢救
运动试验R波振幅改变诊断冠心病临床价值初步探讨(附170例冠状动脉造影对照)被引量:10
1992年
本文报道120例冠心病与50例正常人的次极量卧位踏车运动试验的结果。用运动试验后R波振幅改变的各种参数及传统的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表明△R、△RST、ΣR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1.7%、75%、68.3%;特异性分别为84%、80%、84%。与ST段指标的敏感性72.5%、特异性76%大致相同。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亦相仿。若联合应用各指标,以平行复合试验法计算,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可提高到88.3%;以系列复合试验法计算则特异性可提高到94%。对ST段阴性而R波参数呈阳性者,亦应考虑冠心病的可能。
吴树燕张家成杨虎秦玉萍李芝仁童玲朱国英邵耕
关键词:R波振幅冠心病
三种无创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被引量:43
1992年
本文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对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运动^(201)铊心肌显像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证明:这三种方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在心绞痛组分别为85.9%、88.7%和58.4%,心肌梗塞组分别为77.2%、91.1%和53.4%,特异性分别为77%、90%和73%。检查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在心绞痛组分别为52.9%、56.3%和58.4%,心肌梗塞组分别为58.7%、75.3%和53.4%。表明这三种方法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有较高价值。
吴林张钧华邵耕汪丽蕙朱国英吴树燕孙学敏
关键词:心绞痛心肌梗塞无症状心肌缺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