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
- 作品数:30 被引量:151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验证被引量:3
- 2003年
- 张秀春柏朋刚陆军
- 关键词:剂量学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放射疗法
- 食道钡剂造影在评价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中的运用被引量:17
- 2015年
-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评价方法多为主观的问卷调查,缺乏有效的客观检测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价方法,了解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其严重程度。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0月—2013年12月门诊复查的128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其中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组患者89例,常规放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CRT)组患者39例。采用食道钡剂造影方法,评价吞咽功能障碍情况。每位患者吞食3种不同浓度的钡剂,并在X线透视下动态观察不同浓度钡剂在通过口腔、咽部和食道时是否存在以下问题:①在口腔受阻无法下咽;②分流至声门或气管;③潴留在梨状窝和舌会厌隙;④舌骨、会厌活动受限;⑤通过咽部不畅,时间延长;⑥通过食道入口处速度减慢。结果:在128例患者中,食道钡剂造影检测出吞咽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为60.2%,调强组和常规组分别为52.8%和76.9%(P=0.018);放疗后1年内、1~2年和2年后发病率分别为63.1%、33.3%和69.0%(P=0.019)。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较多见,采用IMRT的患者其发生率较低。食道钡剂造影可以客观的评价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其严重程度。
- 林冯杰徐鹭英陈惠琴李华圣邱素芳林少俊胡彩容陆军
- 关键词:鼻咽癌吞咽功能障碍
- 用锥形束CT测量下腹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
- 在实际放射治疗中常有分次间病人的摆位误差和解剖形态发生变化,以及分次内器官运动,从而导致实际传递的剂量分布出现边缘模糊,使剂量梯度变缓。这种偏差将导致肿瘤边缘的漏照射或者危及器官的过量照射,从而降低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增加...
- 张秀春胡彩容陆军柏朋刚
- 关键词:摆位误差
- 锥形束CT基于六自由度床的校位精度分析
- 目的:检测并分析锥形束CT(CBCT)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的机械稳定性,及其联合六自由度床(Hexapod Robot Treatment Fable,HRTT)使用时的校位精度。方法:测量XVI(X-ray...
- 胡彩容陆军张秀春吴君心潘建基
- 关键词:CBCTIGRT
- 文献传递
- TQA数据趋势与TomoTherapy输出稳定性的联系
- 2020年
- 目的:探讨TomoTherapy QualityAssurance(TQA)数据趋势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系统输出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HT系统近3年内TQA各个模块的参数和数据趋势,探讨其与HT系统的静态输出剂量和输出能量(D20/D10)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楔形阶梯静态模块的z轴偏移参数与HT的静态输出剂量的相关性最强(r=0.883,P<0.01)。基本剂量测定模块的出口检测器平整度值对能量变化最敏感(r=0.902),其次是楔形阶梯静态模块的能量差异(r=0.897)和楔形阶梯螺旋模块的能量差异(r=0.852),灵敏度分别为2.3×10^-4、3.1×10^-4和5.7×10^-4。结论:TQA有助于用户追踪HT输出剂量和能量变化,及早进行必要的机器维护或剂量校准。
- 陈济鸿张秀春柏朋刚陆军陈文娟陈开强李奇欣胡彩容林金勇
- 关键词:螺旋断层放疗
- 应用位移技术改善多叶准直器射野的矩齿状边缘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HD鄄270MLCTM位移技术对不规则射野边缘的改善程度。[方法]设计一个由3条不同斜度的靶区轮廓边缘形成的三角形射野并选择一实际鼻咽癌病人的面颈联合野,分别由西门子MLC1cm宽度叶片、HD鄄270技术的3种虚拟叶片宽度5mm、3mm、2mm和低熔点铅整体挡铅形成多个射野,用柯达感光胶片在加速器下拍片并读出相对等剂量曲线分布图,用有效半影和等剂量曲线波动度来评价剂量分布和射野适形度。[结果]与单纯MLC射野的矩齿状剂量分布相比,3种虚拟叶片宽度的HD鄄270射野的等剂量线分布明显光滑,剂量波动和有效半影显著降低,深度dmax处有效半影的平均值由单纯MLC射野的10.5mm降低到叶片虚拟宽度2mm的HD鄄270射野的6.3mm。[结论]HD鄄270技术能有效降低剂量波动和有效半影,实现等中心叶片宽度<1cm的虚拟mini鄄MLC。
- 陆军潘建基吴君心郑步宏张秀春
- 关键词:多叶准直器
- ^(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的放射防护被引量:13
- 2004年
- 在^(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过程中,做好放射防护对工作人员、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十分重要。全文概述有关辐射防护常用量及辐射防护正当化、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的原则,外照射防护的方法,125I粒子源的操作规程。
- 陆军
- 关键词:^125I近距离放疗
- 鼻咽癌调强放疗对吞咽功能保护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吞咽功能障碍是鼻咽癌放疗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不同的放疗技术造成的吞咽功能损伤也有较大区别。本研究旨在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对鼻咽癌患者吞咽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1-09—01—2012—12—30福建省肿瘤医院初治无远处转移的Ⅰ~ⅣA期鼻咽癌患者90例,分成保护吞咽结构调强组(IMRT—P)、常规调强组(IMRT—C)和二维常规放疗组(2D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2D-CRT),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吞咽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各吞咽结构在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结果随访至2014—12—30,随访时间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随访率100%。吞咽功能损伤总发生率为46.7%(42/90),其中IMRT—P组33.3%(10/30),IMRT—C组50.0%(15/30),2D-CRT组76.7%(23/30)。IMRT—P组重度损伤为0,中度损伤为2%;而2D-CRT组出现重度损伤为13%,中度损伤为7%。在剂量学方面,IMRT—P计划中,吞咽结构咽缩肌(PC)和喉(GSF)的平均剂量(Dmean)、受照体积(V40、V50、V60分别表示接受40、50和60Gy照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百分比),明显好于IMRT—C和2D-CRT计划,P〈0.05。其中吞咽结构PC在IMRT—P计划中的Dmean和V50分别为47.4Gy和4.05%;IMRT-C组的Dmean和V50分别为49.4Gy和5.13%;而2D-CRT组的Dmean和V50分别为57.7Gy和10.6%。结论调强放疗可以有效降低吞咽结构照射剂量从而减少吞咽功能损伤的发生率。
- 徐鹭英林冯杰邱素芳胡彩容林少俊陆军
-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辐射剂量学
- 140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背景与目的:局部复发鼻咽癌再次放疗的方式很多,但常规放疗后良反应大,目前关于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治疗复发鼻咽癌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3D-CRT对140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本院于1997年5月—2009年6月对140例经病理活检和(或)通过CT/MRI证实颅底病变或颅神经症状进展而确诊为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采用3D-CRT治疗。患者中位复发时间为27.5个月(1~156个月),50.7%患者的复发为T3-4期,患者3D-CRT治疗的最小计划放疗剂量是GTV-P为DT 59.4 Gy/1.8~2 Gy(联合或不联合化疗)。结果:复发后中位照射剂量是62 Gy(39~82 Gy);中位随访时间25.5个月(3~135个月),随访率100%。3、5年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局部控制率(loco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RFS)分别为44.53%vs 31%,42.82%vs 29.13%,44.19%vs 30.76%。48例患者(34.3%)出现中重度并发症,其中鼻咽溃疡13例(9.29%),颅神经损伤21例(15%),张口困难20例(14.3%),听力下降16例(11.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采用3D-CRT对局部复发鼻咽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邱素芳林少俊陆军周衍潘建基
- 关键词:鼻咽癌局部复发3D-CRT
- TomoDirect和TomoHelical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比较4野和6野断层定野照射(TomoDirect)及断层螺旋照射(TomoHelical)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放疗计划应用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作为回顾性研究,本文选取16例已行调强(IMRT)治疗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计划系统上分别进行4野和6野的TomoDirect及TomoHelical3种技术的模拟计划,比较3种技术设计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及治疗参数。结果3种技术设计的乳腺癌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其中,4野TomoDirect技术对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尤其是脊髓、健侧乳腺最大剂量Dmax,肺的V5,心脏Dmean(F=595.60、129.24、60.44、65.37,P〈0.05)的保护优于TomoHelical技术,但在靶区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方面,以TomoHelical技术较优(F=2.78、60.93,P〈0.05)。6野TomoDirect技术,在保证较TomoHelical技术低的危及器官限量的条件下,提高了4野TomoDirect技术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此外,TomoDirect技术的机器跳数均优于TomoHelical技术,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治疗时间(F=24.89、3.75,P〈0.05)。结论对于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6野TomoDirect技术设计的计划具有一定优势,与TomoHelical技术相比,6野TomoDirect大大降低了危及器官受量;与4野TomoDirect技术相比,6野TomoDirect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较优,更适宜于早期乳腺癌患者。
- 林金勇胡彩容张秀春陆军柏朋刚郑明志陈济鸿程燕铭吴君心潘建基
- 关键词: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剂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