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祥
- 作品数:114 被引量:1,483H指数:25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提高农杆菌转化水稻频率几个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9
- 2004年
- 以 6个重要的籼稻和粳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影响农杆菌转化水稻频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结果表明 ,对于籼稻品种而言 ,CC培养基是愈伤组织的最适诱导培养基 ;添加 1.0~ 2 .0mg/LABA能有效地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 ;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山梨醇能改善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 ,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而对于粳稻品种来说 ,适宜的诱导培养基是NB培养基 ,添加ABA对愈伤组织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对于多次继代的愈伤可以适当增加蔗糖浓度以提高抗性愈伤率。此外 ,在筛选时期适当加大筛选压力 ,分化时去掉筛选压力 ,壮苗时加适当的选择压力 ,可提高转化率。在分化时 ,采用适宜的激素配比有利于提高分化率。应用所优化的农杆菌转化系统 ,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转化植株。
- 张平左示敏李爱宏张亚芳陈宗祥潘学彪
- 关键词:水稻愈伤组织激素培养基
- 提高水稻插入突变体库利用效率的尝试被引量:2
- 2007年
- T-DNA标签法是一种以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为基础来创造插入突变体库,从而高通量地分离和克隆植物功能基因的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水稻插入突变体库的利用效率较低。为了提高水稻插入突变体库的利用效率,结合水稻一个双拷贝T-DNA插入突变体的发现和鉴定研究,通过特异PCR检测、侧翼序列与目标性状的共分离分析,在1个双插入位点均为杂合的植株的后代株系中分拆了2个插入事件,分离出目标性状存在遗传分离且只带有1个插入事件的后代株系,为后续的共分离检测和基因克隆研究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由此产生了对插入突变体库中的非串联多拷贝插入标签系进行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提出来与同行商榷。
- 张亚芳潘存红李爱宏汤雯武茹陈宗祥许爱霞潘学彪
- 关键词:水稻
- 水稻品种Jasmine85抗纹枯病主效QTLs的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38
- 1999年
- 对水稻抗病品种Jasmine85与感病品种Lemont的杂交组合构建F2 世代的单株无性系群体 ,以牙签嵌入法对 1 2 8个无性系群体进行纹枯病菌接种 ,选择极端抗感无性系构建抗感近等基因池 .用 94个均匀分布于 1 2条染色体上的多态性探针 ,与抗感近等基因池进行Southern杂交 ,从池间筛选出 3个阳性多态性分子标记 ,进而检测到 3个主效抗病QTLs(暂命名为Rh 2 ,Rh 3和Rh 7) .它们均来自抗病亲本Jasmine85 ,分别位于第 2 ,3和 7染色体上 ,各自能解释表型抗性变异的 1 4 4% ,2 6 1 %和 2 2 2 % .这些QTLs与控制株高的基因之间表现为独立遗传 ,但第 7染色体上 1个能够解释 46 1 %生育期表型变异的主效基因与Rh 7位于相同区间 .Rh
- 潘学彪邹军煌陈宗祥陆驹飞于恒秀李海涛王子斌M.C.Rush朱立煌
-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定位
- 水稻抗纹枯病主效QTL的精细定位与分子育种
- 纹枯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到我国水稻生产。纹枯病致病菌(R.solanikühn)具有强腐生性和宽寄主特点,水稻对其的抗性受数量基因控制,由于至今未发现高抗种质,加上接种鉴定的难度较大,导致采用传统抗病育种策略...
- 左示敏殷跃军王辉朱俊凯陈宗祥张亚芳潘学彪
- 文献传递
- 扬农稻1号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 2015年
- 扬农稻1号系扬州大学农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抗多种病害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根据多年生产实践,依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对扬农稻1号种子生产、栽培技术、种子收获、清选、包装和贮藏等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扬农稻1号种子生产提供依据。
- 华鹤良李国生陈宗祥柏银传
- 关键词: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 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武陵粳1号”被引量:21
- 2009年
- 条纹叶枯病是21世纪以来江苏省最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食味品质较优的主栽品种武育粳3号因高度感染该病而种植面积锐减。本研究以镇稻88为抗条纹叶枯病毒病基因Stvb-i的供体亲本,采用回交育种策略,改良武育粳3号的抗条纹叶枯病性能。在连续回交和自交过程中,以紧密连锁的双侧分子标记对Stvb-i进行"前景"选择,同时对后代与轮回亲本遗传背景的相似程度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背景"选择,在短期内育成抗条纹叶枯病的"武育粳3号",命名为"武陵粳1号"。新品种保持了原品种的基本农艺性状、丰产性、稳产性和优异的食味品质,并大幅度提高了其条纹叶枯病抗性水平,在江苏省多点抗性鉴定试验中的平均病株率仅为4.4%,极显著低于原品种(53.2%)。
- 潘学彪陈宗祥左示敏张亚芳吴旭江马宁江祺祥阙金华周春和
-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回交育种轮回亲本标记辅助选择
- 粳稻米糊化温度的遗传研究被引量:35
- 1995年
- 以碱扩散值(ASV)表示稻米的糊化温度(GT).用糊化温度不同的7个粳稻品种配置12个杂交组合,测定了各组合不同世代(P_1,P_2,F_1,F_2)的ASV值,研究粳稻米糊化温度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所用糊化温度分属高、中、低不同类型的粳稻亲本,是由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基因的显性效应表现为高GT>低GT>中GT,除主效基因的作用外,还存在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
- 李欣汤述翥陈宗祥顾铭洪
- 关键词:稻米品质糊化温度数量性状粳稻
- 四川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17
- 2015年
- 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 )侵染引起的稻瘟病是全球水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利用6对 SSR 荧光标记对采自四川绵阳、营山、雅安、北川和武胜地区的5个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24个稻瘟病菌中检测出4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观测等位基因数为7.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1,所有位点均显著偏离 Hardy-Weinberg平衡.5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0.374)低于期望杂合度(0.502),暗示群体内存在因近交而导致的杂合子缺失. AMOVA 分析显示,绝大多数遗传变异(81.17%)存在于群体内个体间,仅有18.83%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的差异.5个地理群体间呈现高水平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为0.057~0.528).Mantel 检验表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未达显著水平,说明稻瘟病菌的遗传变异呈现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群体遗传学数据分析表明5个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流(基因流水平为0.472~4.347),基于贝叶斯聚类法的 Structure 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 王玲左示敏张亚芳陈宗祥潘学彪黄世文
- 关键词:稻瘟病稻瘟病菌SSR
- 水稻抗纹枯病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研究被引量:39
- 2009年
- 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控温室中进行水稻苗期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与田间相应的成株期抗性试验进行比较,研究水稻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结果表明:85%的相对湿度为纹枯病菌侵染危害水稻苗期植株的适宜湿度;苗期5个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差异极显著,可将其分为相对感病(Lemont、武育粳3号)和相对抗病(YSBR1、Jasmine85、特青)2大类;接种叶龄对发病程度有显著的影响,5个品种在四叶期接种时的平均病级显著高于五叶期接种的平均病级;苗期水稻品种间抗感差异小于田间鉴定试验结果,但两者间品种抗感趋势基本一致。苗期快速鉴定技术可用于大规模水稻品种(组合)的抗性筛选或初步鉴定。
- 王子斌左示敏李刚陈夕军陈宗祥张亚芳潘学彪
-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抗性接种
- 江苏近年育成粳稻新品种/系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及穗颈瘟抗性分析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明确水稻品种携带的抗稻瘟病基育种应用价值,是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控制病害流行的重要前期工作。【方法】利用功能标记分析了14个抗稻瘟病基因在江苏近年育成的195个粳稻新品种/系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中158个品种和17份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高世代回交株系进行穗颈瘟接种鉴定。【结果】大多数品种携带2~5个抗病基因,但所有品种均不含有Pigm基因;Pib、Pita和Pikh基因在供试品种中的分布频率较高,均在45%以上,其余基因均在30%以内;Pid3、Pid2、Pia、Pb1在新育成品种中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审定品种。测试品种对穗颈瘟的抗性主要与3个基因显著相关,贡献率由高至低依次为Pia、Pi3/5/i和Pita;其中,Pia或Pi3/5/i与Pita间的聚合效应均显著高于各基因单独存在时的抗病效应,且以Pia和Pita间的聚合效应最强,携带该基因组合的所有品种对穗颈瘟均表现抗至高抗水平抗性。回交导入Pigm基因的所有17份株系对穗颈瘟的抗性均显著高于各自轮回亲本,且均达到了抗病以上水平。【结论】抗病基因Pigm及基因组合“Pia+Pita”在江苏粳稻抗穗颈瘟育种中具有重要的育种应用价值。
- 王小秋杜海波陈夕军李明友王嘉楠许志文冯志明陈宗祥左示敏
- 关键词:粳稻穗颈瘟基因分布育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