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恬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卒中
  • 4篇缺血
  • 3篇血性
  • 3篇缺血性卒中
  • 3篇卒中后
  • 2篇动脉
  • 2篇针刺
  • 2篇上消化道
  • 2篇上消化道出血
  • 2篇吞咽
  • 2篇吞咽困难
  • 2篇卒中患者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出血
  • 2篇廉泉
  • 2篇廉泉穴
  • 2篇疗效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化道

机构

  • 13篇南昌市第二医...
  • 2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13篇陈恬
  • 6篇樊萍
  • 3篇程富香
  • 2篇王荣
  • 2篇丁卫江
  • 2篇史雁
  • 1篇杨志杰
  • 1篇雷鸣
  • 1篇王茜
  • 1篇刘薇
  • 1篇赖鸿
  • 1篇黄坤
  • 1篇张国强

传媒

  • 2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2006天坛...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江西省第五次...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脑卒中是临床假性延髓麻痹发生的最常见原因.Aydogdu等报道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假性延髓麻痹发生率可达14%-94%。2005年发表的《成人卒中后康复指南》指出45%的入院卒中患者存在假性延髓麻痹。
陈恬程富香
关键词: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
缺血性卒中患者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分析
目的和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严重危及居民生命健康的疾病,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卒中各级预防已写进各...
樊萍陈恬王荣
PU-399神经科首诊发现的艾滋病2例
陈恬罗志强樊萍史雁伍曙光黄坤
TCD在缺血性卒中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一例
TCD是一种已在各级医院广泛使用的,方便便宜,可床边操作的无创检查,能快速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管筛查,结合颈动脉超声,磁共振及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对大部分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血管功能评估,对缺血性卒中分型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在...
樊萍陈恬
文献传递
针刺廉泉穴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被引量:36
2014年
目的:验证针刺廉泉穴对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A组、针刺B组和康复组,每组6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刺A组采用针刺廉泉穴治疗;针刺B组采用针刺合谷、内关穴治疗;康复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吞咽功能进行评分,比较各组肺炎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VFSS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针刺A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针刺A组肺炎发生率低于针刺B组、康复组[3.3%(2/60)vs 6.7%(4/60)、8.3%(5/60),均P<0.05];针刺A组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95.0%(57/60)vs 81.7%(49/60)、75.0%(45/60),均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刺廉泉穴能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肺炎发生率。
程富香陈恬
关键词:吞咽困难中风针刺疗法
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疗效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我院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评分(mRS)等数据,分析影响疗效...
陶然伍曙光陈恬
针刺廉泉穴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廉泉对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0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康复组各60例.三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单一局部取穴:廉泉,对照组双侧远端取穴:合谷、内...
程富香陈恬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卒中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一例
2010年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80岁,以"突发言语不能,左侧肢体乏力1h"于2009年7月20日收住我院.患者发病前一天晚入睡时如常,夜间起床小便1次无明显异常,6:00左右晨起时发现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能,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1片,症状无改善,30min后至我院急诊,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检查后以"脑梗死"住院治疗.
樊萍陈恬
关键词:脑梗死超声多普勒
临床表现为TIA的MRA右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
本文首先介绍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基本病历,然后分析了临床诊断结果以诊断原因,最后就右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论断过程进行了论述.
陈恬史雁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动脉闭塞
文献传递
南昌城区中老年人群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检测
2010年
目的研究南昌城区中老年人群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建立正常参考值。方法将422名30岁以上成年人(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者除外)按除年龄因素外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为正常组与对照组两个队列。以年龄段各分为5组,并分男女亚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IMT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厚;IMT显著增厚出现在男性年龄>40岁、女性年龄>50岁时;男性的IMT均值较女性略厚;39岁以下或50岁以上各组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对照组均值较正常组的增厚(P<0.05)。颈总动脉内径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宽;男女两性颈总动脉内径均从50岁后明显增宽;颈总动脉内径男性较女性增宽(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随增龄而增长,39岁以下正常组队列和对照组队列均未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0岁以上正常组队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发生率为5.06%,对照组队列为20.60%;男、女性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颈动脉狭窄3例5条血管,狭窄>50%,均发生在对照组队列。结论该研究以正常组队列40岁以上各组的颈总动脉IMT均值作为南昌城区中老年人群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的颈动脉IMT正常参考值;该研究各年龄组IMT测定值较国内文献报告数值稍低;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多种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无性别差异。
王茜陈恬樊萍杨志杰张国强刘薇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