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鞠霞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断面
  • 2篇水交换
  • 2篇吕宋
  • 2篇吕宋海峡
  • 1篇动力计算
  • 1篇盐度
  • 1篇源区
  • 1篇运输量
  • 1篇水体
  • 1篇水温
  • 1篇水文环境
  • 1篇热通量
  • 1篇浊度
  • 1篇温度
  • 1篇温度分布
  • 1篇西边界流
  • 1篇流场
  • 1篇环流
  • 1篇黄渤海
  • 1篇海洋站

机构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作者

  • 7篇鞠霞
  • 3篇吴德星
  • 2篇鲍献文
  • 2篇马超
  • 1篇熊学军
  • 1篇乔璐璐
  • 1篇王勇智
  • 1篇林霄沛

传媒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吕宋海峡120°E断面水交换特征被引量:16
2009年
利用2007年7~8月吕宋海峡120°E断面(18.5°N~21.5°N)CTD观测数据,分析了该断面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分布特征,并用动力计算方法计算了断面的流速,得到了通过该断面的海水体积通量。计算结果显示,通过断面的海水主要由南海向太平洋输送,总的交换量为3.15 Sv。19°30′N~20°30′N之间,南海水通过吕宋海峡进入太平洋,而19°30′N以南和20°30′N以北至21°30′N之间,海水由太平洋进入南海。此外,流出吕宋海峡的表层流速最大可达1.3 m/s,流入南海的表层流速最大可达60 cm/s,位于19°30′N以南。
鲍献文鞠霞吴德星
关键词:吕宋海峡动力计算运输量水交换
黄渤海水文环境演变特征及冬季大风过程的影响
本文基于“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调查数据和历史观测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手段,揭示了黄渤海水文环境的演变特征,阐明了大风过程对黄渤海水交换和水文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  黄渤海的温度和盐度都存在...
鞠霞
关键词:黄渤海水文环境大风过程水交换
夏冬季北黄海水体浊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应用2007年1月和7月国家908专项北黄海区块水体调查获取的浊度等资料,分析了夏季和冬季北黄海海域水体浊度的水平和垂向分布特征,初步阐述了夏、冬季北黄海水体浊度分布具有南北高,中间低的特征。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山东半岛东北沿岸和辽东半岛东南沿岸为高浊度区,中部海域受北黄海冷水团的影响而维持低浊度。夏季,北黄海冷水团导致的水体层结效应产生了"水障"作用——悬浮物只能沿岸分布和输送;冬季,山东半岛东端外海的强海流切变锋阻碍了悬浮物的纬向输送。此外,研究还发现由于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的作用,导致夏、冬季黄海中部的沉积动力环境有所差异。
王勇智鞠霞乔璐璐鲍献文
关键词:浊度温度
黄、渤海断面及海洋站的盐度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超前滞后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36°N断面、大连—成山头断面和渤海中部断面盐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特征,讨论了环黄、渤海海洋站之间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36°N断面、大连—成山头断面和渤海中部断面盐度的整体趋势都是升高,黄河流量的减小是造成渤海盐度升高的重要原因。黄海千里岩站1960~2000年间的盐度整体趋势也是升高,年变化率为0.01/a,造成盐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减少,并且其短期震荡可能和ElNio有关,长期变化则与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有关。此外,千里岩站和其他海洋站之间的盐度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只是在时间上存在着1~3个月的超前。对黄、渤海盐度长期变化的系统分析表明,近海盐度可能受到外洋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近海环境演变的认识。
马超鞠霞吴德星林霄沛
关键词:盐度
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的流场及热通量研究
利用国家863项目2005年秋季在菲律宾外海的CTD观测数据(7.5°-18°N,130° E以西至菲律宾沿岸),对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的水团进行了划分,计算了地转流场,系统地分析了该海域的环流特征,还对这里的热通量做...
鞠霞
关键词:北太平洋流场热通量环流
文献传递
渤、黄、东海水温季节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13年
利用"908"专项所获取的CTD观测资料,系统地阐述了渤、黄、东海温度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冬季,水平方向上,水温分布呈现多舌状:外海温度多暖舌结构,近岸等温线基本平行于岸线,并出现多个指向南方的冷水舌,且暖流区与近岸冷水区间形成了较强的温度峰。夏季,三大海域底层均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冷水团和冷水块,最为典型的有"渤中冷水"、"辽东湾冷水"、黄海冷水团、青岛冷水团和东海北部底层冷水。春、秋季水温分布呈现过渡季节的特征。春季,跃层开始出现,"渤中冷水"及黄海冷水团等冷水现象开始形成。进入秋季,跃层明显下沉,直至消失,水温分布逐渐呈现垂向均匀状况。同时,分析还表明,三大海域的水温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水温分布的年变幅从北向南、从近岸向外海递减。
鞠霞熊学军
关键词:温度分布
利用Argos浮标资料对黑潮入侵南海问题的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对Argos浮标资料的分析,针对黑潮能否在吕宋海峡入侵南海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潮由吕宋海峡入侵南海主要发生在秋、冬两季,春、夏季基本上不发生。而入侵主要是以流的形式传入,秋季少量的入侵水会有分支沿台湾海峡北上,冬季黑潮自吕宋海峡入侵南海后向西进入南海腹部。并对其季节变化原因作了初步讨论,该区域风应力和黑潮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重要原因。
马超吴德星鞠霞
关键词:黑潮吕宋海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