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CP对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报告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报告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经验;将ERCP与其它影像学方法加以比较,认为ERCP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一种更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并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 田自然刘凤旭潘其英顾占军
-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ERCP诊断
- 无症状上消化道憩室的增龄性改变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症状上消化道憩室的增龄性改变。方法选择2003年1~12月无消化道症状的上消化道造影体检的老年前期及老年人645例,年龄50~79岁,按年龄分为50~59岁(206例)、60~69岁(201例)、70~79(238例)组,分别对各年龄组发生上消化道憩室的例数、部位和个数进行分析,比较无症状上消化道憩室的增龄性变化。结果各年龄组发生消化道憩室的例数随增龄而增加,分别为37例(18.0%)、56例(27.9%)、68例(28.6%),后两组与50~5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年龄组食道、胃和十二指肠发生憩室个数随增龄而增多,70~79岁组与50~59、60~6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上消化道憩室以十二指肠降部居多,161例中有104例(64.6%),各组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发生的构成比分别为11.7%(24例)、21.4%(43例)、15.5%(37例)。结论老年人消化道憩室是一种退行性改变,随增龄其检出率和憩室个数增加,且以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居多。
- 于经瀛顾占军林瑞兰
-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憩室放射摄影术年龄因素
- CT体检对腹部器官疾病检出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腹部器官CT体检的疾病检出率和不同年龄组疾病检出情况。方法以493例年龄42~102岁,无临床症状的CT体检者为研究对象,统计腹部各脏器疾病的检出率,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患病情况进行比较。CT扫描全部为平扫,扫描范围从右侧膈肌顶部开始至双肾下极,CT平扫采用5 mm层厚、5 mm间隔连续扫描。结果493例中,实性脏器疾病检出率前5位为肾囊肿(49.7%)、肝囊肿(49.3%)、脂肪肝(19.1%)、胆结石(15.2%)和肾结石(9.5%)。经趋势χ2检验,脂肪肝、肝血管瘤、胆囊结石、肾囊肿、肾结石、肾上腺腺瘤随受检者年龄增长患病检出率增加,患病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均为P〈0.05或P〈0.01)。空腔脏器以食道裂孔疝(3.9%)和十二指肠憩室(3.2%)居多。结论腹部器官CT体检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常见疾病为肾囊肿、肝囊肿、脂肪肝、胆结石、肾结石及食道裂孔疝、十二指肠憩室。脂肪肝、肝血管瘤、胆囊结石、肾囊肿、肾结石、肾上腺腺瘤的患病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 于经瀛姜蕾周诚顾占军林瑞兰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腹部体格检查
- 基于平板探测器断层融合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随着CT、MR的广泛应用,二维、三维、四维重建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X线断层摄影技术逐渐被淘汰。年轻一代的放射诊断医生基本不了解断层技术和临床上的应用,以往依靠断层进行诊断的高年医生也已淡忘了该项技术。近年由于平板探测...
- 于经瀛顾占军周诚
- 关键词:平板探测器
- 不典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被引量:58
- 2003年
- 目的 认识不典型胸部结节病的发生情况和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复习了 4 3例 (平均年龄 5 2 14岁 )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表现 ,凡无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为不典型胸部结节病。结果 2 2例 (5 1 16 % )呈不典型表现 ,其中以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者最多 (9例 ,2 0 93% ) ,其次为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的一侧肺门淋巴结肿大 (6例 ,13 95 % )和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一侧肺门淋巴结肿大 (1例 ,2 33% ) ;6例仅有肺部异常表现 ,而无胸部淋巴结肿大 ,在初诊时均误诊。18例 (81 82 % )不典型者发生在 >5 0岁的病例中 ,仅 4例 (18 18% )发生在 <5 0岁的病例中。结论 半数胸部结节病病例的CT表现不典型 ,多发生在 >5 0岁的较年长者中 。
- 顾占军潘纪戍于经瀛
- 关键词:CT诊断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
- 贲门癌X线诊断的问题
- 1992年
- 总结15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贲门癌,分析其中19例漏诊病例的主要原困。提出提高贲门癌X线诊断的基本问题是:(1)改进X线检查方法,以低张气钡双熏对比造影及适当的投照位置为佳。(2)熟悉贲门区正常X线表现才能敏锐的发现异常。贲门区粘膜增粗、扭曲、中断、消失、扇形粘膜皱襞两边向外膨隆及钡斑等均提示早期癌的可能。(3)明确癌肿向食管及胃侵犯范围。以便于手术參考?躁诿虐┯腙诿啪仿蔚募鸺澳昵崛岁诿虐┑腦线诊断进行了讨论。
- 赵增寿顾占军
- 关键词:贲门癌贲门痉挛
- 老年人食管裂孔疝的多层螺旋CT诊断(附140例国人正常食管裂孔宽径的测量)
- 目的:评价CT测量食管裂孔的临床意义及认识食管裂孔疝在多层螺旋CT上的表现。方法:1,在140例正常人的胸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上测量食管裂孔宽度,并作t值检验;2,在56 例经钡餐造影诊断为老年人食管裂孔疝(EHH)...
- 胡荣剑潘纪戍焦晟顾占军周诚
- 文献传递
- 食管裂孔疝的多层螺旋CT表现(附140例国人正常食管裂孔宽径的测量结果)被引量:27
- 2007年
- 目的评价 CT 测量食管裂孔宽度的临床意义并认识食管裂孔疝(EHH)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表现。方法(1)在140例成人的胸、腹部正常 MSCT 图像上,测量了代表食管裂孔宽度的膈肌脚间距,并作统计学分析;(2)搜集56例经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诊断为食管裂孔疝的胸、腹部 MSCT 资料,测量了患者的膈肌脚间距,并回顾性分析了食管裂孔疝的 CT 表现。结果 (1)140例成人正常膈肌脚间距平均值为(13.44±4.41)mm,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其中≤59岁(80例)和≥60岁(60例)者膈肌脚间距平均值分别为(11.03±2.10)mm 和(16.67±4.64)mm,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2,P<0.01)。成人正常膈肌脚间距的上界为21 mm。(2)56例 EHH的膈肌脚间距测量平均值为(29.50±9.71)mm,与正常膈肌脚间距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84,P<0.01),83.93%(47例)EHH 的膈肌脚间距均较正常上界为大。(3)56例 EHH 在 CT 上都表现为经食管裂孔进入后纵隔心后区内的假肿块或假结节影,其中53例(94.6%)为胃肠型,3例(5.4%)为非胃肠型。胃肠型者中,37例(69.8%)呈假肿块状影,大小16 mm×31 mm~88 mm×110 mm,16例(30.2%)呈直径<30 mm的假结节状软组织影。92.4% EHH 的疝囊内含有气体和(或)对比剂或液气平面,增强时疝囊壁与膈下胃壁一致强化。结论食管裂孔增大是发生 EHH 的前提和主要原因,在 EHH 的 CT 诊断上有重要意义。CT 还能从多方面显示 EHH 的全貌,有助于鉴别诊断及避免将 EHH 误诊为食管或胃的其他病变。
- 胡荣剑潘纪戍焦晟姜蕾顾占军周诚
- 经皮胆管内支架放置术并发症及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被引量:16
- 2002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和置入金属内支架过程中的 17例产生并发症或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 64例恶性胆管梗阻的患者行经皮经肝引流和置入金属内支架术 ,17例发生并发症和遇到意外情况。分别为 :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5例 ;支架脱落在十二指肠1例 ;微导丝断裂 2例 ;胆管穿孔 2例 ;支架位置不佳 3例 ;肝肾功能衰竭导致出血 2例 ;交换导丝折断1例 ;球囊破裂导致支架移位 1例。结果 5例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者 ,对症给予药物治疗或停止操作 ;1例支架脱落在十二指肠 (1枚 )后 ,自动排出体外 ;2例穿刺胆管时微导丝断裂在肝实质内 ,无症状直至病故 ;2例胆管穿孔 ,采用保守治疗均无临床症状 ;3例支架释放后位置不佳 ,再置入短支架 ;2例肝肾衰竭患者愈后差。 1例交换导丝折断在十二指肠内 ,经胃镜取出。 1例球囊破裂导致支架移位 ,再置入 1枚支架。结论 年老体弱和高位胆管梗阻的患者 ,采用经皮胆管内支架放置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有一定难度 ,易出现并发症 。
- 张永春顾占军邓晓涛韩京芬李果珍
- 关键词:肝外胆管阻塞介入性放射学
- CT对小乳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小乳癌、隐匿性乳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 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 ,扫描范围一般自乳房下界至腑窝顶 ,发现病变部位行薄层扫描 ,快速注入造影剂后测量相应层面的最高CT值。结果 CT扫描对小乳癌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其它影像诊断方法 ,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假阳性及假阴性率较高。结论 CT扫描对小乳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假阴性及假阳性率较高 ,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仅供参考 。
- 陈辉周新平顾占军杨睿
- 关键词:CT扫描小乳癌隐性乳癌腋窝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