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学慧

作品数:24 被引量:56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泥炭
  • 5篇沼泽
  • 5篇泥炭地
  • 4篇三江平原
  • 3篇稻田
  • 3篇有机碳
  • 3篇有机碳储量
  • 3篇湿地
  • 3篇碳储量
  • 3篇土壤
  • 3篇排放量
  • 3篇甲烷排放
  • 2篇稻田甲烷
  • 2篇稻田甲烷排放
  • 2篇稻田甲烷排放...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碳密度
  • 2篇农业
  • 2篇环境保护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24篇马学慧
  • 7篇刘子刚
  • 4篇刘兴土
  • 4篇吕宪国
  • 4篇闫敏华
  • 4篇王铭
  • 2篇杨青
  • 2篇王德宣
  • 2篇王国栋
  • 1篇宋德人
  • 1篇蒋桂文
  • 1篇崔保山
  • 1篇徐惠风
  • 1篇邓伟
  • 1篇郑萱凤
  • 1篇杨平
  • 1篇陈建军
  • 1篇张树文
  • 1篇汪佩芳
  • 1篇淳于树菊

传媒

  • 6篇地理科学
  • 4篇湿地科学
  • 3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吉林气象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沼泽志
赵魁义孙广友杨永兴王德斌张文芬宋德人牛焕光郑萱凤汪佩芳马学慧李颖何池全赵志春张晓平闫敏华蒋桂文淳于树菊何太蓉袁月强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湿地科学工作者在四十年野外考察大量第一手资料基础上,经过分析、归纳、概括而编写的有关沼泽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一部专著,是中国第一部沼泽志。分两部分,第一篇是中国沼泽总论,论述了沼泽形成、发育、...
关键词:
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与储存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根据全国泥炭资源调查的结果,运用有机质含量、干容重、泥炭储量、泥炭地面积等数据估算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并探讨其碳储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泥炭地有机碳总储量约15.03亿t.在各省和各气候区分布不均匀,四川省(6.45亿t)和云南省(2.91亿t)泥炭地有机碳储量最丰富,占总储量的62.29%.各气候区中高原湿润区泥炭地有机碳储量最大(7.14亿t),特别是若尔盖高原泥炭地有机碳储量(6.30亿t)占总储量的41.92%.我国泥炭地有机碳密度一般在80~140kg/m3,最大值为270~360kg/m3,最小值小于80kg/m3,其分布以燕山、太行山至横断山为界,西北部低,东南部高.泥炭地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均值为143.97kg/m2,滇南高原最高,达到637.06kg/m2.区域平均泥炭地有机碳积累强度为208.23 t/km2,若尔盖高原最高达3972.71t/km2.
刘子刚王铭马学慧
关键词:泥炭地碳密度有机碳储量
长春周围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通过对长春及其周围地区稻田上空甲烷浓度和稻田甲烷排放量持续2年的监测研究发现,在水稻生长季内,该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变化曲线里单峰型,排放高峰出现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的水稻孕穗期,且在此期间,稻田上空甲烷浓度和稻田甲烷排放量关系密切。采用持续淹水方式的C稻田的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7.65mg·m-2·h-1;采用间歇灌水方式的A、B稻田分别为0.Z7和0.72mg·m-2·h-1。人为的水管理方式和施肥对该区稻田甲烷排放具有重要影响。采用间歇灌水的水管理方式可大幅度降低稻田甲烷的排放量。
闫敏华王德宣马学慧吕宪国
关键词:稻田甲烷排放量稻田土壤排放通量水管理产甲烷菌
我国泥炭基本性质的区域分异被引量:14
1991年
本文根据近年来对泥炭地实际调查和取样,在大量化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泥炭基本性质进行分区研究和对比,指出泥炭性质与第四纪以来区域环境和变迁有着密切关系。
马学慧蔡省垣王荣芬
关键词:泥炭统计分析
新疆博斯腾湖的湖滨沼泽被引量:14
1989年
新疆博斯腾湖的湖滨沼泽是我国干旱区面积最大的沼泽地。稳定的水源补给是沼泽形成的主要因素,凹陷盆地为沼泽形成和泥炭堆积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场所。本区沼泽来源于水体沼泽化,沼泽类型比较单一,蕴藏着丰富的芦苇和泥炭资源。博斯腾湖及其沼泽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马学慧
关键词:沼泽
大庆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研究
刘兴土张树文王继富李秀军马学慧佟守正赵春生陈建军唐俊梅胡金明徐惠风张友民曲殿玉吴金状赵博虎王金杰索铁夫赵忠学魏武奎王桂娟
大庆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区域农业发展条件,“九五”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回顾,“十五”农业综合开发的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和原则,“十五”农业综合开发的任务、布局及建设内容,完成规划的保障措施,今后农业综合开发...
关键词:
关键词:农业
泥炭资源农业利用现状与前景被引量:40
2000年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泥炭农业利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评价了我国泥炭资源的储量、质量状况。根据我国泥炭性质和质量特征 ,在分析泥炭研究开发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了重点开展泥炭农业利用 ,特别是加强泥炭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建议。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 ,对泥炭农业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孟宪民马学慧崔保山
关键词:泥炭资源
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分区被引量:35
2012年
在全国泥炭资源调查的基础上(1983~1985年),结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泥炭调查的成果,根据泥炭的蕴藏形式、泥炭地有机碳的丰富度、泥炭地有机碳集中分布区的地貌单元和区域位置,将泥炭地有机碳按照埋藏类型和储量划分成3类(埋藏类、裸露类和裸露与埋藏兼有类)、5型(极丰富型、丰富型、较丰富型、贫乏型和极贫乏型)和31个分布区。中国泥炭地的蕴藏类型主要为裸露类,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高原以及东北地区的山地丘陵,包括5型12个分布区;其次是埋藏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沿海平原,包括4型14个分布区;裸露与埋藏兼有类泥炭地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晋北张北地区,仅包括4型5个分布区。
王铭刘子刚马学慧王国栋
关键词:泥炭地有机碳储量
三江平原大面积开荒对自然环境影响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被引量:144
2000年
根据多年在三江平原野外考察积累的大量资料 ,对比开垦前后不同年代的数据 ,分析三江平原大面积开荒引起的区域环境变化 ,包括生态类型的变化、土地退化、水环境变化以及动植物资源的变化等 ,并在总结三江平原开荒过程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环境保护对策。
刘兴土马学慧
关键词:环境变化环境保护对策生态环境
世界泥炭分布规律被引量:9
2013年
全球地形复杂多样,泥炭资源分布也不均衡,根据泥炭的堆积强度,概括了全球泥炭的6个堆积带:①极地弱度泥炭堆积带;②中纬度弱度泥炭堆积带;③山地弱度泥炭堆积带;④热带和亚热带弱度泥炭堆积带;⑤温带强度泥炭堆积带;⑥潮湿热带强度泥炭堆积带。根据泥炭的地表形态,划分了以下主要泥炭地类型:苔原多边形泥炭地、冻结的丘状泥炭地、高低位镶嵌的泥炭地、毯状披盖式泥炭地、凸起的贫营养泥炭地和平坦的富营养泥炭地;论述了主要泥炭地类型的分布以及每类泥炭地的特点和赋存特征;总结了估算全球泥炭地面积的研究进展。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大尺度泥炭地面积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未来精确估算泥炭地面积的方法及泥炭地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性。
王铭刘子刚马学慧王国栋
关键词:泥炭泥炭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