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传光
- 作品数:70 被引量:273H指数:7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记于心外化于行”的哲学思考被引量:1
- 2015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功用在于外化为个体自觉行动。作为自觉行动的"外化于行"首先应表现为一种固定化的习性,而非"权宜之计"的随机行为;其次应作为"价值审美"的行动表现,既欣赏价值遵循的行为,又厌恶违背价值准则的行为;最后应受公共理性的指导,基于公共利益遵循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真正实现可能会遭遇实用理性、差序格局与价值信任危机的困境。从哲学视角分析,这些困境的解决依赖于以实践理性提升实用理性;以"普遍主义"克服"差序格局"的"特殊主义";价值信任的重构三管齐下,方能有效。
- 魏传光葛畅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思考
- 马克思与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比析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受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影响,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与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反思性"、实践观、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等方面有着许多的相同性、承继性,同时吉登斯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也有着一定程度的深化。本文旨在通过二者现代性思想的比析,寻求对现代性更为深刻的认识。
- 魏传光
- 关键词:吉登斯
- 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被引量:1
- 2021年
- 编辑同志:民族复兴,大道同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语重心长的讲话,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号召,激励和鼓舞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 魏传光
- 关键词:以史为鉴民族复兴团结奋斗汇聚
- 传统德育“人学空场”问题及其展开被引量:4
- 2003年
- 传统德育"人学空场"是指在传统德育实践中,不是以人,特别不是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它所传授的是剥离了人性内涵的空洞的道德规范,在实施中背离了把握人性所特有的过程与规律。"人学空场"的背后,实际上包含着人与社会关系的错误理解;人与道德关系认识的倒置;把握人与把握物方式同一化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是解决传统德育"人学空场"的理论基础。
- 魏传光葛畅
- 关键词:德育道德
- 风险社会中人的发展研究
- 魏传光
- 关键词:人学
- 人的“生存实践性”: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和革命基石被引量:5
- 2006年
- 传统人学对人的理解基本有两种向度,即超验生存观和自然主义生存观。马克思扬弃了这两种基本人学态度,从实践和生存出发去思考和审视人。马克思人学认为,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确切所指乃是人“本源性”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方式,人之存在就在于他的历史性的“生存”与“生活”,“生存实践性”是人所“特有”的生存方式,构成了人之为人的“奥秘”和深层根据。人的“生存实践性”成为了马克思全新人学的核心,也完成了对人理解的革命性转变。
- 魏传光
-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
- 人的和谐发展力探微
- 2009年
-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发展系统中的科技力与人文力、物质力与精神力、外在认识力和自我认识力在人的发展实践中严重失衡,前者处于主宰地位,而后者明显不足,无法实现对前者的有效制衡,带来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因而当下需要关注人的发展系统,使不同的发展力在发展系统中保持力量的平衡与协调,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 魏传光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思维方式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在当前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育者还运用概念思维方式,教学中充斥着抽象性概念的说教,讲授的内容与日常生活隔离,价值观念形态凝固性,缺乏创新性与发展性,使得本来应充盈着鲜活生命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树立实践思维方式,在思维方式上确立感性的对象性原则、现象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实践思维方式养成的主要方式是"个体道德叙事"和"对话"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魏传光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思维方式
- 传统德育“人学空场”问题的理论层面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传统德育存在着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不以受教育者为主体,所传授的是剥离了人性内涵的空洞的道德规范,在实施中背离了把握人性所特有的过程与规律。这些都可以统称传统德育的“人学空场”问题。在理论层面上,造成“人学空场”的原因主要有:人与社会关系的错误理解;人与道德关系认识的倒置;把握人与把握物方式同一化。
- 魏传光
- 关键词:德育解释学循环道德规范
- 从“理念式道德”到“实践式道德”——对马克思主义是“非道德主义”的驳斥被引量:3
- 2017年
-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对道德的否定性论述和消极性评价,是部分西方学者判定马克思主义是"非道德主义"的主要依据。但对于终身与"意识"做斗争的马克思来讲,他消极对待的或反对的只是具有规范的超验性和意识的终极确定性的"理念式道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理念式道德"折射的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乃至整个西方哲学传统,这种形态和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出发去理解道德、志向于改变世界、重视革命意识、反对道德说教的思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池与分野。马克思主义"跳出道德同情的羁绊",建构了一种实践的、历史的观点理解道德的非模式化、非实体化的"实践式道德"。
- 魏传光
- 关键词:非道德主义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