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
-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胆汁中结合胆汁酸的分析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患者胆囊胆汁中8种结合胆汁酸的浓度差异,筛选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代谢性鉴别诊断标志物。方法采集2013年1—6月行胆囊切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组(20例)和腺瘤性息肉组(10例);另外选取10例非胆囊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取3组患者的胆囊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分析8种结合性胆汁酸的含量。结果8种结合胆汁酸在10min内分离完全,各胆汁酸标准曲线在8-5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值为0.9996~0.9999,最低检测限为3.90-7.81μg/ml。腺瘤性息肉组胆囊胆汁中牛磺胆酸(TCA)浓度为(75±51)μg/ml,显著低于胆固醇性息肉组[(228±206)斗∥ml,g=3.120,P=0.014]和对照组[(104±40)μ/ml,q=2.950,P=0.027],胆固醇性息肉组胆囊胆汁中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浓度[(604±444)μg/ml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组[(310±182)wg/ml,q=2.560,P=0.048]和对照组[(308±21)μg/ml,q=2.970,P=0.023]。结论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胆汁中TCA和TCDCA浓度高于腺瘤性息肉,有望成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代谢性鉴别诊断标志物。
- 葛春林孙涛王坤黄鹏孟静娟
- 关键词:胆囊疾病胆酸类
- 胆囊息肉样变患者血清中八种结合胆汁酸含量的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通过分析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患者血清中8种结合胆汁酸的浓度差异,寻找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代谢性鉴别诊断标志物。方法采集2013年3至11月行胆囊切除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组(18例)、腺瘤性息肉组(9例),胆囊结石患者为对照组(20例)。取3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清,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分析血清中8种结合性胆汁酸的含量。结果8种结合胆汁酸在10 min内分离完全,各胆汁酸标准曲线在3.91~500.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值为0.995~0.999,最低检测限为3.91~7.81 mg/L。腺瘤性息肉组血清中甘氨胆酸(GCA)浓度为(3.48±1.66) mg/L,显著高于胆固醇性息肉组[(2.16±0.71) mg/L, q=5.182,P=0.001]和对照组[(2.15±0.45) mg/L,q=5.313,P=0.001]。腺瘤性息肉组血清中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浓度为(12.67±1.74) mg/L,显著高于胆固醇性息肉组[(10.53±3.04) mg/L, q=3.253,P=0.026]和对照组[(10.72±1.58) mg/L,q=3.015,P=0.038]。腺瘤性息肉组血清中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浓度为(6.79±2.90) mg/L,显著高于胆固醇性息肉组[(4.47±2.35) mg/L, q=3.412,P=0.020]和对照组[(4.72±2.11) mg/L,q=3.091,P=0.034]。结论 GCA、GCDCA 和TCDCA在腺瘤性息肉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显著高于胆固醇性息肉患者,有望成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代谢性鉴别诊断标志物。
- 黄鹏赵梅芬孟凡斌孙涛贺春旭陈镜宇张家利黄加鹏葛春林
- 关键词:胆囊疾病胆酸类
- 腹腔镜胆囊切除日间手术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4年4月28日至2014年7月20日拟行日间LC 30例,其中胆囊结石16例,胆囊息肉1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2例,慢性胆囊炎1例。患者术前于门诊行术前检查并进行准入评估。术后当日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进行出院评估。术后5 d内每天均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并记录患者身体状况。结果:30例拟行日间手术的患者中,3例经术前检查未达日间手术准入标准转入常规住院治疗,余27例均顺利完成日间LC,其中26例于24 h内出院,术后无并发症或仅有轻微不适,1例术后体温达38.5℃,未达日间手术出院标准留院观察3 d后出院。结论:日间LC安全、可行,可降低医疗费用,适合在我国大型医院开展。
- 华晔葛春林黄加鹏陈镜宇黄鹏贺春旭孟凡斌
- 关键词:日间手术病例报告
- 西罗莫司抑制胰腺癌生长及对葡萄糖转运蛋白和己糖激酶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观察西罗莫司能否通过控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对胰腺癌的糖酵解代谢途径产生影响以抑制肿瘤生长,探讨以mTOR信号通路为靶点治疗胰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西罗莫司处理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比较其肿瘤与对照组的差异;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肿瘤中mTOR、HIF-1α、葡萄糖载体蛋白-1(GLUT-1)以及己糖激酶-Ⅱ(HK-Ⅱ)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测定肿瘤中HK-Ⅱ活性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西罗莫司组胰腺癌裸鼠原位模型的瘤重分别为(1.97 ±0.21)g和(0.38±0.10)g,体积分别为(1.40±0.15) mm3和(0.27±0.07) mm3,对照组的瘤重和体积均明显大于西罗莫司组(P< 0.01);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中的mTOR、GLUT-1及HK-Ⅱ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西罗莫司组(P<0.05),但两组的HIF-1α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对照组中的p-mTOR、HIF-1α、GLUT-1及HK-Ⅱ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西罗莫司组(P<0.05);对照组的HK-Ⅱ活性明显高于西罗莫司组(P<0.05).结论 西罗莫司能够通过控制HIF-1α对胰腺癌的GLUT-1和HK-Ⅱ产生影响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提示阻断mTOR通路可对胰腺癌的糖酵解代谢途径产生影响,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黄加鹏张家利华晔黄鹏葛春林
- 关键词:胰腺肿瘤糖酵解西罗莫司葡萄糖转运蛋白己糖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