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君
- 作品数:17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问题及对策选择
-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寻租行为都普遍存在,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采购领域作为公共资金的主要使用途径之一,是各国寻租活动的高发区,我国也不例外。寻租活动造成了社会资源浪费、采购质量...
- 丁兆君
- 关键词:寻租理论博弈论政府采购制度
- 文献传递
- 论中国国家预算的整合
- 2009年
- 由于特殊国情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中国目前建立的公共预算无法涵盖各级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行为,这与市场经济对预算的完整性、透明性、规范性要求相背离。整合国家预算的目的就在于对中国的财政权力资源进行整合,对财政权力结构进行约束,建立由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共同组成的国家预算。
- 丁兆君
- 关键词:国家预算复式预算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预算社会保障预算
- 论积极财政政策的继续实施
- 2002年
- 在我国 ,积极财政政策成功的实施了四年 ,此政策带来的积极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但作为市场经济下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短期性的总量失衡进行反周期调节的政策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 ,其继续实施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案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 丁兆君
- 关键词: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国债投资拉动
- 辽宁省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与产业结构调整
- 2011年
- 本文立足于省情,结合辽宁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为下一步辽宁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丁兆君
-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土地资源管理
- 我国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探析被引量:1
- 2020年
- 博士生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招生选拔是博士生教育的起点,关系着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士生招生选拔方式经过不断改革发展,已初步形成较为有效的选拔模式,文章借助历史-实践-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实现人才有效选拔的理论逻辑,指出"去笔试化"已成为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国家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选拔。
- 李增森丁兆君李晓琳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博士生招生招生改革
- 论我国市场经济下财政权力结构的重构被引量:1
- 2009年
- 我国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面临着诸多的社会不均衡,原因在于尚未形成一种稳定的社会系统结构。以财政社会学的视角,财政体制是"权力的制度性调配"载体,规范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成员、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力以及权力资源的分配。因此,市场经济下社会系统结构的调整必然要以财政权力结构的重构为基础,而西方的公共财政体制理论为这种重构的有效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丁兆君
- 关键词:财政社会学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体制
- 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与其他一般性公共服务相比,由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具有经济发展先导性以及对地方经济明显的拉动效应,地方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资金规模与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而单纯依靠政府的"卖地"收入以及政府债务来维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是难以持续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凸显已然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本文在对部分地区的地方融资平台调研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市场化"理念建立"双主体"的地方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体制的具体构想。
- 丁兆君
-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 我国财政体制理论演化综述
- 2010年
- 本文按时间顺序对我国财政理论的变化进行综述,突出我国财政体制理论形成的特殊性,重点归纳西方财政联邦主义对我国"分税制"体制理论产生的影响。
- 丁兆君
- 关键词:国家分配论公共财政体制
-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政府采购领域的寻租活动,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本文在深入剖析其内涵的基础上认为,产权关系模糊不清、委托代理机制的弊端以及经济人为自身谋取利益,是政府采购中寻租产生的主要原因。要有效抑制政府采购中的寻租,必须从明确认识、健全政府采购法以及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等多个层面入手。
- 丁兆君
- 关键词:寻租理论政府采购制度委托代理
- 公共产品理论适用性的再讨论——兼论社会共同需要论的回归被引量:7
- 2014年
- 既往学界对公共产品理论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存在极大偏差,导致我们在制定实际财政政策、规范政府行为时理论依据与现实情况严重脱节。基于对公共产品理论内容产生发展过程的掌握,就公共产品理论本身至少有三方面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和解读。第一,(非)竞争性是产品客观属性,而是否具有排他性则取决于外部条件;第二,产品的消费竞争程度决定了产品"公共性"的大小;第三,产品的"公共性"不等于社会共同需要。公共产品理论在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中的缺陷在于:公共产品的"公共性"无法成为政府支出范畴界定的理论依据;政府支出范畴应着眼于市场供给有效却忽略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据此,重新构建政府支出的理论框架至少应包括以下三层次逻辑的内容:首先,政府支出范畴应根据社会的共同需要来界定,确保经济社会的公平正义;其次,社会共同需要的确定应是全体公民公共选择的结果,保证政府支出的社会合意性;最后,政府支出模式应结合市场手段进行创新,提高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利用效率。
- 丁兆君
- 关键词:公共产品政府支出社会共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