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梅
- 作品数:18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丹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2起校园内霍乱暴发疫情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曲鹏姚文清刘敏郭军巧于丹梅王继学
- 关键词:暴发疫情分析霍乱弧菌校园内病原学检测死亡病例
- 丹东市4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 2007年
- 自1963年有完整的疫情资料以来,丹东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经历了低发、波动上升到高发的流行过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对丹东市1963~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 秦丹张帆于丹梅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疫情资料分析防控措施
- 2014—2016年丹东市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14—2016年丹东市流感病毒流行情况,了解病毒毒株的型别及变化特点,为科学预防和控制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 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共采集4 113份ILI咽拭子标本,核酸阳性320份,阳性率为7.78%;包括185份甲型流感病毒(4.50%)和135份乙型流感病毒(3.28%)。其中185份甲型流感病毒进一步分类鉴定为新甲型H1N1 3份,H3 182份;乙型流感进一步分型鉴定为BV 87份,BY 48份。不同年龄组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52,P<0.01),以5~<14年龄组阳性率(10.90%)最高。结论 2014年流感病毒优势株为A甲型H3,2015年为甲型H3亚型和乙型BY亚型,2016年为甲型H3亚型。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丹东市流感发生高峰期。为更好的防控流感,及时掌握流行趋势,仍需加强监测。
- 李航时慧王建华孙玉萍刘奇男于丹梅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病原学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 丹东市2005-2009年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于丹梅
-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发病率
- 辽宁省新布尼亚病毒流行特点及生物特性分析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调查2009—2011年辽宁省8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病原,探讨新布尼亚病毒在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动物宿主及传播媒介。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009—2011年辽宁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液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IgM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鼠肺SFTSV抗原,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鼠肺、蜱悬液、细胞阳性分离物的SFTSV核酸,采用VERO-E6细胞对患者血液及脾悬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进行核苷酸测序分析。结果大连、丹东、抚顺、铁岭均检出SFTSV的IgM抗体阳性;103份中检出20份鼠肺SFTSV抗原阳性,但SFTSV核酸检测均阴性;20组中1组蜱悬液SFTSV核酸检测阳性并分离出SFTSV病毒;148份中有26份急性期血液样本经VERO-E6细胞分离出现细胞病变,经鉴定为SFTSV病毒,并对M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论新布尼亚病毒是辽宁省4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新病原,未检出可能的自然界中的动物宿主鼠类携带SFTSV核酸,蜱可能是其传播媒介之一。
- 刘芸张洁王博田疆毛玲玲孙英伟王子江孙婷婷吴炜于丹梅姚文清赵卓
- 关键词:VERO-E6细胞传播媒介
- 2004年丹东地区霍乱流行病学分析
- 2008年
- 目的了解丹东市2004年霍乱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控制丹东霍乱的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霍乱调查表对2004年霍乱的散发病例、爆发病例和带菌者进行调查,然后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丹东地区共报告霍乱病例15例,其中13例为散发病例,2例为爆发病例,3例带菌者,发病率为0.62/10万,疫情波及振兴区有文艺演出港市3个镇,5个村(街)。年龄分布主要在40~70岁,男女性别比为1:2(5:10),病例职业学生3例,离退休人员3例,工人2例,农民2例,家务及待业2例,医务人员、售货员及其他各1例。临床分型,轻型病例8例,中型3例,重型4例。血清学及噬菌体-生物分型中为小川1b型14例,稻叶1d型1例。结论2004年丹东地区霍乱以散发为主,轻型病例占多数,发病人数趋向于中老年群体,特殊人群如学生群体有爆发疫情发生。这些特点为霍乱防治增加了难度。
- 于丹梅
- 关键词:霍乱流行病学
- 辽宁省首次发现的新布尼亚病毒其培养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发热伴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在细胞分离培养时表现的特异性。方法收集发病一周以内发热伴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首先做血清学检测排除汉坦病毒(Hantavirus,HV),然后将样本采用多种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病毒分离。最后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对病毒进行鉴定。结果从我省发热伴出血征候群血液样本分离出病毒12株,经鉴定均为新布尼亚病毒。结论我省东部山区及丘陵地带有新布尼亚病毒流行,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与肾综合征出血热极为相似。但体外细胞培养及核苷酸序列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 刘芸姚文清耿英芝孙英伟陈静乙王博韩仰欢孙海波雷露李建东于丹梅宫润妍
- 关键词:RT-PCR细胞培养
- 丹东市399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继发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 分析辽宁省丹东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密切接触者的判定、追踪和管理等疫情防控策略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4月24日至5月9日丹东市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密切接触者中不同特征人群的感染风险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39 969例密切接触者中,有622例转归为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总感染率为1.56%。不同年龄组中≤20岁(3.73%)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较高(χ^(2)=312.11,P<0.001),不同接触方式中共同居住(22.62%)、同聚餐聚会(4.74%)、同空间学习(4.95%)感染率较高(χ^(2)=3135.58,P<0.001),末次暴露至指示病例发病日期间隔≤2 d(2.08%)感染率较高(χ^(2)=165.01,P<0.001),指示病例为确诊病例(5.49%)感染率较高(χ^(2)=411.3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同居住(OR:153.04,95%CI:70.64~331.56)、同聚餐聚会(OR:28.06,95%CI:12.36~63.73)、同空间学习(OR:14.79,95%CI:6.69~32.68)、共同工作(OR:12.35,95%CI:5.27~28.96)和指示病例为确诊病例(OR:2.65,95%CI:2.11~3.33)感染风险较高,21~40岁年龄组(OR:0.64,95%CI:0.46~0.89)、41~60岁年龄组(OR:0.56,95%CI:0.42~0.76)和末次暴露至病例发病或首阳间隔≥3 d(OR:0.68,95%CI:0.54~0.84)感染风险较低。结论 年龄、接触方式、与指示病例的末次暴露时间间隔、指示病例分类均为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共同居住、同聚餐聚会和同空间学习的感染率较高,加强密切接触者的精准判定和分类管理,对提高疫情防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姜海强秦玲于丹梅邢立莹刘杨
- 关键词: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影响因素
- 丹东市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分析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2010—2012年丹东市报告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确诊病例52例,年平均发病率2.16/10万,病死率为7.69%。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全身酸痛(82.7%)、头痛(75.0%)、乏力(71.2%)、恶心(76.9%);血常规检查有血小板计数(98.1%)和白细胞计数减少(92.3%);71.2%病例开始表现为感冒症状;病例多来自山区和丘陵地区农村,以男性、中老年、农民为主,发病时间6—10月;48.1%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1例二代病例与首例病例为兄妹关系,有血液接触史。结论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例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多为感冒且症状不典型,发病有明显地域特征,散发病例多见,动物及媒介蜱在新型布尼亚病毒传染给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排除人与人传播可能。
- 张永刚崔荣敏于丹梅刘杨孟祥慧苗长青佟瑞雪
-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
- 一起水质污染引发的甲肝暴发事件
- 2004年
- 于丹梅刘卫东彭伟平
- 关键词:水质污染甲肝流行病潜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