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毓庆

作品数:180 被引量:416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文学
  • 11篇社会学
  • 10篇历史地理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4篇语言文字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7篇诗经
  • 21篇文学
  • 16篇《诗》
  • 16篇《诗经》
  • 13篇《诗》学
  • 12篇文化
  • 9篇经学
  • 7篇文学研究
  • 7篇《诗经》研究
  • 6篇代文
  • 6篇古代文学
  • 5篇神话
  • 5篇诗序
  • 5篇明代
  • 4篇学术
  • 4篇诗学
  • 4篇先秦
  • 4篇古代文学研究
  • 3篇学史
  • 3篇炎帝

机构

  • 97篇山西大学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河南省社科院
  • 1篇西北师大
  • 1篇淮阴师范专科...

作者

  • 98篇刘毓庆
  • 18篇郭万金
  • 2篇张小敏
  • 2篇柳杨
  • 1篇李蹊
  • 1篇张安琪
  • 1篇汤漳平
  • 1篇崔富章
  • 1篇刘鳞龙
  • 1篇曹大中
  • 1篇赵逵夫
  • 1篇王卯根
  • 1篇潘啸龙
  • 1篇萧兵
  • 1篇唐婷

传媒

  • 13篇晋阳学刊
  • 8篇文艺研究
  • 6篇文学评论
  • 4篇中州学刊
  • 4篇诗经研究丛刊
  • 2篇文史哲
  • 2篇中国语文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铜仁学院学报
  • 2篇山西大同大学...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文学遗产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云南艺术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4篇2007
  • 9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汉赋对文学自觉进程的意义被引量:14
2002年
中国文学的自觉,经历了文字自觉、语言自觉与文学自觉三个历程。汉赋则是语言自觉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以反政教、反朴野的艺术精神,在审美追求中,完成了文学由奴婢地位走向独立自由的巨大进步。对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刘毓庆
关键词:语言自觉文学自觉汉赋
“窈窕”考被引量:15
2002年
《诗经·关雎》篇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因“窈窕”与“淑女”连言,后世遂将“窈窕”作为形容女性体态、容貌美好之词,出现于诗歌、文章及口语中。但“窈窕”之本义如何?何以其有美好之意?则鲜有问津者。考汉唐经师关于“窈窕”约有六家异说:《毛传》:“窈窕,幽闲也。”此其一。《文选》卷二十一颜延年《秋胡诗》李善注引薛君《韩诗章句》曰:“窈窕,贞专貌。”
刘毓庆
关键词:《诗经·关雎》《文选》章句汉唐《毛传》
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孔门后学的诗学倾向被引量:10
2004年
楚竹书《孔子诗论》非出自孔子 ,乃孔门后学之作。其与《论语》中所体现出的孔子《诗》学 ,应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风。竹书《诗论》与孔子《诗》学之间 ,在学诗以培养人格、传承礼乐文明等文化精神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但更多的是发展。竹书已不再强调《诗》的社会功能 ,不再考虑《诗》的比附性意义 ,而是在对诗意的理解中 ,把握诗旨 ,并把诗与社会、政治及历史联系起来 ,从《诗》中探寻周代社会政治盛衰之迹。呈现出由《诗》之文本入手的学术性倾向。其对孔子诗学的最大发展则在于对诗歌本质与性质的认识。
刘毓庆
关键词:《孔子诗论》《论语》
太行、太岳之野炎帝踪迹探寻
关于中华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发祥地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最关注的有两个地方,一是湖南炎陵县,一是陕西宝鸡。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有“炎帝陵”,并有文献记载与民间传说做支撑。但更多的学者认为:传说炎帝神农氏时“雨粟”、“植谷”,谷和粟...
刘毓庆
郑玄诗学理论及其对传统诗论的转换被引量:4
2007年
郑玄集两汉《诗经》研究之大成,他的诗论中最有价值的是他对传统诗论的修正与改造——在汉代大一统特定的历史语境与文化语境下,对先秦儒者提出的"美刺"和"情志"的内涵作了切换。于"美刺"之中,注入了"诵美讥过"的意义;于"诗言志"中,注入了"好恶之情"的意义。给这两种理论以新的生命活力,为其后的诗论和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
刘毓庆李蹊
关键词:传统诗论诗学理论《诗经》研究历史语境生命活力
乡绅消失后的乡村命运被引量:1
2016年
传统中国乡村,在当代人的眼里,可能是与贫穷、饥饿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还是在乡村耆旧的心中,乡村更多的是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祥和。我们从晋南村落幸存的老宅门楣上残留的'耕读传家''地接芳邻''稼穑为宝''职思其居''居易俟命''君子攸宁'之类题字,感受到了村落中曾经飘荡着的诗雅风韵和背后深藏着的意蕴。
刘毓庆
关键词:命运老宅乡村当代人村落
《诗经胡传》略论
2000年
《诗经胡传》是明代《诗》学著作中 ,用功较勤的一部 ,海内甚少传本。此书具有集明代《诗经》研究大成之意味 ,故经学之研究与文学之研究双轨并驱。无论在经文勘正上 ,还是在文字训诂、名物考证、诗旨探讨、文学分析上 ,都取得了他人不可替代的成绩 ,对《诗》
刘毓庆
关键词:经学文学
西周春秋间《诗》之文化角色的变迁被引量:3
2003年
在西周及东迁之初 ,诗乐合一 ,诗从属于乐。诗没有独立性与灵活性可言 ,只是作为一种凝定在音乐旋律上的语言符号 ,随着乐舞服务于典礼仪式。春秋之后 ,在“礼”、“仪”剥离的文化思潮中 ,赋诗引诗之风兴起、诗开始脱离乐的羁绊、从典礼仪式中走出 ,直接以其内容走向“礼” ,服务于政治外交。这种文化角色的变迁 ,反映了诗学观念上的一次巨大革命。没有这场革命 ,《诗经》对于中国文化的巨大意义将会消失。
刘毓庆
关键词:文化角色诗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离骚》管窥之四
1984年
王注:“皇,皇天也。赫戏,光明貌。”洪补“《西京赋》云:叛赫戏以辉煌。赫戏,炎盛也。”按:训皇为皇天,与训皇为皇考一样不可通。清儒知其不妥,故朱冀《离骚辨》云:“升皇者。初日之名也。……今世俗称西坠之日为落照,则东升之日名之日升皇。”这是很有道理的。唯朱冀袭旧说仍读陟如字,则似有可商。在《离骚》中,一般第一个是动词者,后面跟着的则是动词的宾语,如“驾八龙之婉婉”,“载云旗之委蛇”,“诏西皇使涉予”等俱是。而“
刘毓庆
关键词:离骚如字清儒宾语管窥
读《李群玉诗集》(卷上)札记
1992年
羊春秋先生辑注的《李群玉诗集》是一部拓荒性的著作。不仅辑录了历代典籍中有关李群玉的各种资料四十余条,且对李诗作了补遗和校注。注释中亦不乏精辟之见。但千虑之下,难免有疏。一些地方过于简略,当注而没有加注。如《赠方处土》:“赤霄终得意”,赤霄何解?《湖中别成威阇黎》“安假喻芭蕉”,此用何典?《盛春》“吴宫新暖日”,何言吴宫?这些地方都当说明而没有说明。其次有些地方虽加了注,却不能说明问题,如《将游罗浮登广陵楞伽台别羽客》:“送云归蓬壶,望鹤灭秋碧”,羊注对习见的“蓬壶”以及很容易理解的“
刘毓庆
关键词:札记诗集四皓太子全唐诗中篇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