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虚构
  • 2篇语言
  • 2篇追问
  • 2篇共在
  • 1篇道德力
  • 1篇叙事
  • 1篇意象
  • 1篇语境
  • 1篇语音
  • 1篇运思
  • 1篇在场
  • 1篇在者
  • 1篇真理
  • 1篇生命
  • 1篇实效
  • 1篇情景
  • 1篇资本
  • 1篇箴言
  • 1篇物性
  • 1篇历史性

机构

  • 7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7篇刘磊
  • 2篇党海荣
  • 2篇席成孝
  • 1篇樊征
  • 1篇张汉志
  • 1篇王增智
  • 1篇韩强
  • 1篇李旭虹
  • 1篇南岳

传媒

  • 2篇河西学院学报
  • 2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天水行政学院...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关于工具理性之价值意象虚构的批判
2009年
作为规范描述的意义理论希求在自由的主题下通过对概念的技术操作以及自由世界基本秩序的原则设计和拟定把世界分划为学科式科学的专门课题—客体,但是,把概念的逻辑限定贯穿到思想的涌动之中难道是合理的吗?在商业化的时代背景下,商品对世界历史的命名活动乃是从商品自身的合用性、实效性所制造的由资本的逻辑展开的身份增殖的虚像所推动的虚假需求和意象消费那里建构起来的。可是,用商品来注疏世界历史也是合法的么?这里的追问和运思试图表明,今天市场上流行的依靠计算理性来证明神性的技术在救渡人成为自由人的过程中酿就的无思状态只是在制造异化的遮蔽。
刘磊王增智
关键词:语言共在在场
我们何在? 为何在?——论资本叙事对历史的解构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在着重分析消费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影响下人与物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对经济决定论语境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刘磊张汉志
关键词:资本解构
生-死“之间”:关于存在者的历史性的存在——源自海德格尔的《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的运思和追问
2008年
生-死"之间"意味着存在者向有限的既定的历史性的穿透。在这里,"之间"命名为对操持的承担,呼求着生命的出席,同时还标画着存在者刻画的源始根据所在。运思生-死"之间",不仅是就发生性的开展来把捉存在者向其自身的切近,揭露存在者的存在;而且也是就存在者的切身向死性来领会存在者在场的历史性、有限性,进而以有限性为根据来筹划存在者的持存,从而使得存在者在寻视其命运的通途中得以赢获自身。
刘磊樊征党海荣
关键词:存在者历史性
论实效价值论语境下思的困境被引量:1
2007年
社会机体的运转不只是依赖于物质生产和经济交流,它还通过并构思想概念以形成一整套推动社会安全运转的价值系统。可是,时尚、股票、房地产等等热浪的不断袭来非但没有丰富并完善这一价值系统,反而经由解构的作用使其变得破碎不堪。也就是说,物质生活水准的提升只带动着生产、交换、消费,它们在维持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并未伴随有精神剩余价值的积累,那么,单纯物质财富的创造除了为人们提供简单的生存技巧之外并未提供现实的智慧给人们用于实现"上帝之国"。科学与技术出现了分离。
刘磊席成孝
关键词:实效
论工具理性对道德力的侵蚀被引量:4
2008年
人成为现实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语言,也包括其对理性的价值信仰。正是由于理性的作用,方才构成了人的现实性的基本内涵。但是,理性引导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不断地推动新的经济奇迹的产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体验经济奇迹所带来的审美革命的同时,人们又丧失了创造自由思想的能力。他们将自身附着在资本之上并成为物质利益的雇员,他们也不再将社会责任看作是理性的崇高使命来追求。在"历史就是经济的叙事"的观念的指导下,人的形象正被权力所修正,被技术所重塑。
刘磊李旭虹
关键词:道德力
关于真理本质的追问
2009年
对真理的澄清和揭示不是对现成摆明到我面前的存在者之是的实在事件所表象出的"真理是"的翻译,因为,就存在者其历史性地存在而言,对真理及其本质的追问和运思就必然把存在者带到存在者的近旁相互照面。此一照面显明了存在者作为存在者整体(共在)之相关存在者归属于世界一体而来的命运的联结。文本的追问表明,真理既不是从意向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意见与实在的符合,也不是商业化、市场化时代前提下对所谓受技术理性支配的合理的可接受性的策划,毋宁说,真理作为一种显露标画的乃是思之所思以及命运的广度。
韩强刘磊席成孝
关键词:真理命运生命共在
关于意义语音论之情景虚构的批判被引量:2
2008年
人是在语言中与他们所触及的世界相遇的,他的现实性只在他的最本质的存在特性即"向死之在"中才得以实现。意义毋宁是如同标准答案一样的理解模式,它将世界凝定为为他的在场,形成与共在相分离、相对立、相冲突的一个封闭的异域,它不仅不能成为我们对未来走向这一亟待明晰的问题的解答,而且也缺乏从语言的存在中指涉此在的处身之所的揭示能力。本文通过对意义语音论批判,试图为存在者在场里"是我"欠缺的状态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得以澄明提供一种可能性。
刘磊南岳党海荣
关键词:语言物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