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开统

作品数:25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7篇地震
  • 5篇地震序列
  • 5篇震级
  • 4篇余震
  • 3篇岩石
  • 3篇声发射
  • 3篇强余震
  • 3篇花岗岩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活动性
  • 2篇地震序列类型
  • 2篇地震预报
  • 2篇岩石破裂
  • 2篇应力降
  • 2篇灾害
  • 2篇粘滑
  • 2篇震级测定
  • 2篇台网
  • 2篇强震
  • 2篇全息

机构

  • 20篇中国地震局
  • 8篇国家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5篇吴开统
  • 7篇焦远碧
  • 5篇程海旭
  • 3篇吕培苓
  • 3篇修济刚
  • 3篇庄灿涛
  • 3篇张智
  • 2篇李文喜
  • 2篇杨满栋
  • 2篇刘杰
  • 1篇王绳祖
  • 1篇郑大林
  • 1篇耿乃光
  • 1篇刘晓红
  • 1篇张流
  • 1篇傅征祥
  • 1篇彭克银
  • 1篇李晓玲
  • 1篇陈荣华

传媒

  • 4篇中国地震
  • 4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地震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山西地震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学刊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1992年中...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2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4篇1989
  • 4篇1986
  • 1篇198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石破裂系分形及分维数测定被引量:6
1995年
花岗岩在固体围压三轴压缩下破裂,然后沿主破裂面摩擦滑动(粘滑或稳滑),实验后我们将样品从围压介质铅中剥出来,做成显微薄片,在20倍显微投影仪下观测其主破裂及裂纹系分布,用尺度法统计并计算裂纹系分维。结果表明,8个样品的无标度区(R)都相同,但是随尺度变化,分维值表现出分段线性的特征。当0.05<R<0.15mm时,裂纹系分维在1.12-1.41之间,主破裂分维在1.08-1.15之间;当0.15<R<7.5mm时,裂纹系分维在1.46-1.83之间,主破裂分维在1.22-1.53之间。主破裂和裂纹系分维值都和围压、应变率等实验条件及破裂强度有关。随围压和应变率不同,主破裂和裂纹系发育成不同形态。在实验的8个样品中,可以用分数维来识别裂纹系的形态和微裂纹的多少。
程海旭吴开统庄灿涛
关键词:分维数岩石花岗岩岩石力学
断层滑动速率、地震重复时间和平均应力降被引量:8
1996年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地震复发间隔研究的现状,系统整理了中国大陆活断层滑动速率,已发现的古地震遣迹及古地震复发间隔。结果表明,在滑动速率较大的活断层发现的古地震复发间隔较短.Kanamori和Allen(1985)研究了具有大范围重复时间(20年到几千年)的板内大地震的震源参数,发现复发间隔较长的大地震具有较高的平均应力降。我们在实验室内研究了应变速率不同时固体围压三轴压缩下完整花岗岩破裂后的粘滑现象。结果表明,粘滑事件的复发间隔受应变速率控制,复发间隔随应变速率升高而减小。粘滑事件在时间上的分布组合方式呈现多样化变化,基本上可分为三种模式:单发式,复发式,群发式。当应变速率较低时,应变速率对应力降的影响较小,当应变速率升高到一定值时,粘滑应力降骤减。在应变速率较低的实验中主破裂发育成两条共轭破裂,随应变速率升高,主破裂逐渐转化为单一破裂。也就是说,当样品的主破裂形成两条共扼破裂时,粘滑应力降较高,而样品的主破裂呈现单一破裂面时,粘滑应力降较低。应力降与粘滑复发间隔的关系较复杂。本文的实验发现,应变速率是影响粘滑复发间隔,应力降以及主破裂的几何分布,破裂面的粗糙程度的关键因素。本文的实验结果对认识天然地震的复发?
程海旭吴开统庄灿涛
关键词:断层滑动速率地震应力降
用全息干涉度量术研究含障碍体岩石的破裂过程
<正>地震断层面上的不均匀体模型——障碍体和凹凸面模型深化了人们对震源物理过程的认识。本文用全息照相(双曝光)法研究了含障碍体岩样在单轴加压下的表面离面位移场,以
张天澜吴开统焦远碧吕培苓
文献传递
镶嵌试件表面位移场的全息显示
1990年
用激光全息干涉法研究了在单轴压力下的镶嵌试件的表面形变,显示了离面位移场的可见图象。发现在载荷达到破裂载荷的90%左右时,沿镶嵌边界出现剧烈形变带和宏观裂纹;当岩芯强度低于或等于外围介质强度时,这种剧烈形变带集中在岩芯以外的一侧;当岩芯强度高于外围介质强度时,这种剧烈形变带形成围空图象。镶嵌试件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地壳的横向不均匀结构,观察它的表面形变过程有助于探讨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物理含义。
张天润吴开统焦远碧吕培苓蔡戴恩
关键词:试件位移场全息摄影
固体围压下完整花岗岩粘滑现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本文用完整的花岗岩样品在固体围压三轴实验装置上压缩,研究围压和应变速率对岩样变形破裂过程、粘滑应力降、粘滑复发间隔及样品主破裂几何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速率较低时,粘滑应力降较大,复发间隔较长且分布无规律。加载速率越大,粘滑应力降越小,复发间隔也近似相等,粘滑事件表现出准周期性。围压和应变率较低时,岩石的主破裂会演变成两个交叉的共轭断裂面;而围压和应变率较高时,岩石的主破裂则演变成单一断裂面或入字形断裂面。本文结果对认识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孕育、发生及重复过程;研究地震重复发生的机制及影响地震复发间隔的主要因素都有重要意义。
程海旭吴开统张流
关键词:粘滑应力降地震复发问题花岗岩
山西强震活动特征被引量:2
1995年
山西地区是著名的强地震活动带,据记载历史上曾发生M≥7地震6次,其平均重复周期约300年左右。1695年临汾地震的灾害非常严重,死亡人数52600人。震中烈度高,极震区面积大,有感范围广。研究表明主震的震源深度大。
吴开统傅征祥李文喜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强震临汾地震
岩石蠕变过程中声发射活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1991年
在常温下、单轴加压下对两种岩石完整样品进行蠕变破坏过程中声发射活动实验.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讨论了蠕变三个阶段中声发射活动特征.在瞬态蠕变阶段,随着加载,声发射活动逐渐增强;在稳态蠕变阶段,在较低的声发射活动背景上,可能出现较强的信号,声发射幅值-频度关系的 m 值可能稳定于某一低值,也可能下降;进入加速蠕变阶段,声发射活动水平增强,m 值下降加快,也可能表现为明显回升后再下降,并与岩石样品的性质有关.将蠕变破坏三个阶段中声发射活动与地震孕育过程中某些地震活动图象变化(如 b 值、前震活动)进行了联系,提出地壳岩石蠕变破坏机制形成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类型的可能性.
吕培苓吴开统焦远碧李纪汉刘晓红
关键词:岩石蠕变声发射B值地震序列
晚期强余震
根据对1915年至1982年期间发生在我国大陆地区浅源强震序列的研究,特别是详细分析我国地震台网在最近十余年的观测资料以及许多地震现场实地考察结果后表明,晚期强余震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点。
吴开统焦远碧郑大林
文献传递
不同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特征被引量:14
1994年
本文研究了不同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特征。得到了利用地震序列第一天特征来判别地震类型的两个指标:地震频度N和震级级差△M。研究结果表明,这两项指标简单明了,使用方便,且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对地震现场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陈荣华吴开统刘杰李晓玲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震活动性震级级差
用b值横截距预报强余震震级的方法探讨被引量:8
1989年
本文在G-R(logN=α—M)关系的基础上,探讨用b值横截距法预报地震序列强余震的震级。选用我国1966—1986年21年内有完整资料的58个Ms≥5.0地震序列,用b值横截距法进行预报检验。这些地震序列的位置分布较广,遍及全国各大区,而且要求每个地震序列满足震级M≥Mo(起始震级)的地震个数不少于50个。统计结果表明,对预报序列中强余震的吻合率为93%以上。另外,我们还用b值横截距法对序列的晚期强余震预测及在主震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预测强余震进行了探索,表明它是可能的。
张智吴开统焦远碧张天润
关键词:余震震级地震预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