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立
-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张家口坝上高背鲫鱼RAPD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RAPD技术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引物对张家口坝上高背鲫鱼水泉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共检测出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5个,多态位点比例(P)为35.2%,平均每个引物提供的标记为4.2个;利用NTsyspc2.1软件获得该水库野生鲫鱼群体20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个体间遗传距离(D)在0.007 2~0.140 7之间,平均为0.063 5;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S)在0.859 3~0.992 8之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93.65%;研究表明,张家口坝上野生高背鲫鱼群体由于环境封闭,没有外来品种引起的杂交现象,基因纯和程度较高,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低。
- 韩青动吴江立陈力
- 关键词:随机扩增多态DNA
- 中华绒螯蟹眼柄视神经节发育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于光镜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不同阶段的眼柄神经节的发育特征及其神经分泌细胞。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以及细胞质染色的深浅,将眼柄神经分泌细胞分为4种类型;并讨论了这4种细胞在河蟹不同阶段的变化。
- 吴江立穆淑梅郭明伸康现江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眼柄神经分泌细胞
- 中华绒螯蟹组蛋白H3、H4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精子发生中的变化
- 为了研究组蛋白H3、H4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发生中分布特征的变化,首先利用PCR技术克隆出组蛋白H3、H4的编码区基因,其中H3的编码区包含408 bp的碱基,编码136个氨基酸,预测...
- 康现江吴江立穆淑梅郭明申陈廷荣张朝晖李振秋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精子发生组蛋白基因克隆免疫定位
- 中华绒螯蟹组蛋白H3基因保守序列的克隆、表达及抗体制备
- 2014年
- 为了研究组蛋白H3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发生中的动态特征,采用PCR技术扩增中华绒螯蟹H3基因编码区的DNA片段,将其重组至含有6个His标签序列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上,转化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以0.2 mmol/L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pET-30a-H3重组蛋白。SDS-PAGE表明,重组菌成功表达出了分子量约为21 ku的目标蛋白质,融合蛋白以上清和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采用镍柱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制备兔抗血清。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至此,成功地克隆了中华绒螯蟹H3编码区基因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精子发生中的动态特征提供了基础。
- 康现江吴江立穆淑梅张朝晖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组蛋白H3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 中华绒螯蟹蜕皮周期及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9
- 2012年
- 采用Darch蜕皮周期分期方法,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蜕皮周期进行了划分,并初步探讨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变化。根据第三颚足末端刚毛和表皮的形态学特征,可将中华绒螯蟹的蜕皮周期分为蜕皮后期(A-B期)、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期(D期)和蜕皮期(E期),其中D期可进一步分为D0、D1、D3-43个亚期。在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蜕皮后A-B期开始升高,于蜕皮前早期D0阶段达最大(P<0.05),随后又逐渐降低,至蜕皮前晚期D3-4阶段降至最低(P<0.05);胃蛋白酶活力在蜕皮周期中于蜕皮前晚期D3-4阶段显著降低(P<0.05),其他阶段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认为,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可分为C、D0、D1、D3-4、A-B 5个时期,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发生周期性变化。
- 康现江田志环吴江立穆淑梅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形态学肝胰腺消化酶
- 中华绒螯蟹组蛋白H2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精子发生中的定位被引量:1
- 2019年
- 精子发生是指由精原细胞发育为成熟精子的过程。在大多数的物种中,此过程涉及到与DNA结合的碱性蛋白的变化。体细胞类型的组蛋白全部或者部分被过渡蛋白替代,随后又被碱性更强的鱼精蛋白替代,伴随蛋白的逐级替换,此类动物精子核为浓缩的,染色质包装紧密。中华绒螯蟹的精子染色质呈松散的结构,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利用PCR技术克隆了中华绒螯蟹组蛋白H2A基因的编码区,制备了其多克隆抗体,通过免疫荧光检测了组蛋白H2A在精子发生中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组蛋白H2A基因编码区为369bp,编码12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3.1ku。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H2A与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的同源性极高,均为99.19%。免疫荧光显示,H2A存在于中华绒螯蟹精子发生的整个过程,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的H2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均有表达,在精细胞和成熟的精子中的H2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华绒螯蟹成熟精子核内组蛋白H2A的保留可能与其非浓缩核有一定关联。
- 吴江立陈廷荣穆淑梅穆淑梅张晗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基因克隆精子发生
- 中华绒螯蟹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精子发生中的变化特征
- 在大多数动物的精子发生过程中,与DNA结合的碱性蛋白会逐渐发生变化,体细胞的组蛋白会被一种过渡蛋白替代,随后被碱性更强的鱼精蛋白替代,随着替代的蛋白碱性越来越强,精子核被一步步浓缩成了致密的结构。中华绒螯蟹,又称毛蟹、河...
- 吴江立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精子发生组蛋白基因基因克隆
- 切除单侧、双侧眼柄对中华绒螯蟹生理生化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
- 位于眼柄中的器官-窦腺复合体(XO-SG)是甲壳动物内分泌调控中心,它分泌和产生多种激素,包括性腺抑制激素(gonald-inhibiting hormone,GIH)、蜕皮抑制激素(molt-inhibiting ho...
- 吴江立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眼柄蛋白浓度总脂蜕皮激素
- 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血淋巴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被引量:3
- 2012年
- 利用生物化学及原子吸收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血淋巴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华绒螯蟹蜕皮前期,血淋巴中总糖、总脂、总蛋白和4种无机离子(Ca2+、Mg2+、Cu2+、Zn2+)的含量都呈上升趋势。总糖含量在D0期达到高峰,Ca2+、Cu2+和Zn2+含量于D1期达到高峰,总脂和总蛋白含量于D3-4期达到高峰;蜕皮后,总糖、Ca2+、Mg2+含量升高,总脂、总蛋白和Cu2+、Zn2+含量开始降低。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血淋巴生化成分的变化与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 田志环康现江吴江立穆淑梅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血淋巴总脂无机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