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宁

作品数:29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置换术
  • 8篇随访
  • 8篇椎间盘
  • 8篇疗效
  • 8篇颈椎
  • 6篇长期随访
  • 5篇椎间盘置换
  • 4篇手术
  • 4篇退行性
  • 4篇颈椎病
  • 4篇脊柱
  • 4篇骨化
  • 4篇长期疗效
  • 3篇腰椎
  • 3篇术前
  • 3篇椎间盘置换术
  • 3篇椎旁
  • 3篇疗效观察
  • 3篇颈椎间盘
  • 2篇单节段

机构

  • 29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部县人民医...
  • 1篇山西中医药大...

作者

  • 29篇张宁
  • 16篇田伟
  • 16篇何达
  • 10篇韩骁
  • 10篇王晋超
  • 6篇吴静晔
  • 6篇彭本刚
  • 6篇刘波
  • 5篇孙宇庆
  • 4篇刘亚军
  • 4篇李加宁
  • 3篇郎昭
  • 3篇苗旭涛
  • 2篇李楠
  • 2篇雷蕙嘉
  • 2篇王玉梅
  • 2篇朱思翔
  • 2篇马赛
  • 2篇李文军
  • 1篇王肇敏

传媒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199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不同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不同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单节段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椎间孔入路(PETD)组和经椎板间入路(PEID)组,每组均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PEID组的手术时间短于PETD组,X线透视次数少于PE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PE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1 d直腿抬高试验角度、住院时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O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呈降低趋势(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间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和PEID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LDH总体疗效和安全性接近,PETD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PEID的操作难度更低、可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透视次数。临床中应视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
乐赛男郭海艳赵佳刘丽娟蒋继乐张宁
关键词: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一种检测脊柱螺钉固定强度的扭矩改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脊柱螺钉固定强度的扭矩改锥,包括起子本体、扭矩采样电路、差分电压放大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单片机、振动电机;所述扭矩采样电路通过差分放大电路放大力矩传感器信号,所述单片机通过对比所设置预警力矩与实际...
吴静晔唐强朱志斌孙宇庆张宁郎昭葛腾辉田伟
文献传递
单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长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单节段与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86例患者101个节段行单双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3.9±9.3)岁。按手术节段数患者分为两组:单节段组71个节段,双节段组30个节段。评估患者的临床功能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Odom's标准;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功能与影像学评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单节段组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5.90±15.18)°,末次随访时为(46.31±13.03)°;手术节段ROM术前为(9.67±4.54)°,末次随访时为(8.63±5.34)°;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13±1.32)°,末次随访时为(1.23±1.92)°。双节段组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0.14±11.59)°,末次随访时为(38.33±12.31)°;手术节段ROM术前为(9.10±4.00)°,末次随访时为(6.51±4.61)°,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3.09±2.15)°,末次随访时为(0.44±4.62)°。单节段组患者JOA改善率为(69.40±36.80)%,NDI下降(12.06±8.20)%,Odom's标准优良率为91.5%。双节段组患者JOA改善率为(59.44±59.80)%,NDI下降(12.53±9.47)%,Odom's标准优良率为80.0%。单节段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优于双节段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双节段Bryan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较为满意的长期疗效,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颈椎整体活动度优于双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
宋卿鹏田伟何达韩骁张宁李祖昌王晋超
关键词:单节段双节段长期随访
腰大肌指数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保守治疗的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索腰大肌指数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保守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门急诊接受保守治疗的63例OVCF患者,根据L3椎体中间层面的腰大肌指数,分为低骨骼肌质量组和非低骨骼肌质量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基础信息,以及两组患者在骨折时、骨折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椎体塌陷率和腰背部疼痛程度,分析骨骼肌质量与OVCF患者保守治疗的预后相关性。结果低骨骼肌质量组与非低骨骼肌质量组在性别、年龄、BMI、骨密度以及骨折节段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骨骼肌质量组的患者保守治疗后1个月(P=0.006)、3个月(P<0.001)和6个月(P<0.001)的椎体塌陷率的组比非低骨骼肌质量组更严重,保守治疗6个月(P<0.001)后的腰背痛恢复效果更差。结论在OVCF患者保守治疗6个月的随访期间,低腰大肌指数的患者具有更差的预后,椎体塌陷进展更快,残留腰背痛更显著。
马赛张宁蒋雯王倩何达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保守治疗
全脊柱成像系统与传统X线在腰椎-骨盆矢状面参数的一致性对比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腰椎-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全脊柱EOS成像系统(whole-spine EOS images,EOS)与传统X线成像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进行标准站立位EOS脊柱全长正侧位和传统X线腰椎骨盆正侧位摄片。2名主治医师分别使用Surgimap软件对50例患者EOS侧位片和传统X线腰椎骨盆侧位片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dorsis,LL)进行测量,并于间隔2周后在再次测量。对2名医师测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可信度分析),对2名医师前后2次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可重复性分析)。利用4次测量数据分析腰椎-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在EOS与传统X线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使用EOS成像和传统X线成像测量的PI角均值分别为(50.5±12.6)°和(51.4±12.2)°(均值差0.9,差值95%置信区间为0.2-1.6,P=0.020);PT角均值分别为(16.2±8.9)°和(16.9±8.6)°(均值差0.7,差值95%置信区间为-0.6-2.0,P=0.283);SS角均值分别为(34.3±9.9)°和(34.5±10.4)°(均值差0.2,差值95%置信区间为-1.2-1.5,P=0.800);LL角均值分别为(42.7±14.9)°和(43.3±15.3)°(均值差0.6,差值95%置信区间为-0.8-2.0,P=0.149)。两种不同成像方法测量骨盆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5),但均差值小(0.9°),无临床差异性;PT、SS、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成像方法组间可信度分析显示,2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侧位PI、PT、SS、LL均有极佳的一致性(EOS成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993、0.980、0.989,X线成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85、0.976、0.988)。可重复性分析显示,2名主治医师前后2次测量的PI、PT、SS、LL均有极佳的一致性(组内ICC为0.963~0.996)。结论:在局部腰椎骨盆段,EOS成像与传统X线成像测量的PI、PT、SS、LL一致性良好,对指导临床的应用没有差异性。
尉峰吴静晔孙宇庆李加宁范明星张宁
关键词:骨盆测量脊柱前凸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BMD and CT value along the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
目的 The purchase of 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s in osteoporotic vertebrae will be compromised.An alternative to...
孙宇庆张宁
关键词:CBTBMD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行Bryan假体CADR治疗的29例CSR患者10年以上随访资料。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40~70岁,平均54.1岁。病程2~144个月,平均19.2个月。病变节段:C_(3、4) 2例,C_(4、5) 6例,C_(5、6) 18例,C_(6、7) 3例。依据术前压迫因素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14例(A组)及合并骨赘增生组15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影像学和临床功能指标,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及末次随访时ROM丢失(ROM<3°)发生率、手术节段Cobb角及局部后凸发生率、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临床功能指标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整体疗效评估(采用Odom标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153个月,平均130个月。影像学评估结果示,组内比较:除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Cobb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外,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除B组末次随访时ROM丢失发生率、高等级PO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外,其余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功能评估结果示,A、B组末次随访时N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B组手术前后NDI、末次随访时NDI降低率及Odo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疗效优良率均达100%。结论 CADR治疗CSR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且单纯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远期手术节段ROM的保留程度优于合并骨赘增生患者。
宋卿鹏田伟何达韩骁张宁王晋超李祖昌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神经根型颈椎病远期随访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7年12月17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37~76岁(平均57.2±8.9岁),男13例,女4例。手术节段:C4/5 3例,C5/6 9例,C6/7 5例。依据术前CT及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7例,合并骨赘形成组10例。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与高等级(3~4级)椎旁骨化;临床功能评价指标包括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Odom′s评定。比较两组间各评价指标的差异及组内术前术后各指标差异。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等级数据使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患者手术时年龄56.1±11.7岁,男5例,女2例,C5/6节段3例,C6/7节段4例,手术节段ROM术前为8.18°±3.70°,末次随访时为9.07°±4.76°,1例出现ROM丧失;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2.78°±14.89°,末次随访时为47.34°±6.93°;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77°±1.08°,末次随访时为2.37°±1.48°;各影像学评估指标(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例(14.3%)出现局部后凸,1例出现高等级椎旁骨化。合并骨赘形成组患者手术时年龄57.9±7.0岁,男8例,女2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6例,C6/7节段1例,手术节段ROM术前为11.46°±5.19°,末次随访时为6.41°±4.87°,3例出现ROM丧失;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5.53°±11.89°,末次随访时为41.60°±13.45°;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14°±1.35°,末次随访时为1.29°±1.33°,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ROM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1例出现局部后凸,4例出现高等级椎旁骨化。末次随访时,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
宋卿鹏田伟何达韩骁张宁王晋超李祖昌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长期随访
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71例行单节段Bryan假体CADR且随访超过10年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7例;年龄26~69岁,平均45.9岁。根据术后出院前侧位X线片测量的人工颈椎间盘角结果将患者分为后凸组(人工颈椎间盘角为负值)和非后凸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以下指标:影像学指标[颈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负值表明手术节段存在局部后凸畸形)、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3、4级为高等级)];临床功能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整体疗效评估(Odom评分)]。结果71例患者分为后凸组24例、非后凸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165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前两组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及手术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组手术节段Cobb角显著低于非后凸组(t=2.636,P=0.013)。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3,P=0.168),但后凸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和Cobb角均显著低于非后凸组(P<0.05)。根据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Cobb角,后凸组局部后凸畸形9例(37.5%),非后凸组7例(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31)。两组PO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4,P=0.004);其中后凸组低等级PO 10例(41.7%)、高等级PO 14例(58.3%),非后凸组低等级PO 36例(76.6%)、高等级PO 11例(23.4%)。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以及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及Odem评分、手术前后NDI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可能会导致CADR术后远期手术节段活动度降低,局部�
宋卿鹏田伟何达韩骁张宁王晋超李祖昌冯啸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远期疗效
大鼠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分离、培养及纯化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进行鉴定。方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取其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经冲洗、剪碎成浆状后,以Ⅱ型胶原酶消化。消化液经滤网过滤后,离心悬浮细胞,并接种于培养瓶内。经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以免疫荧光方法对其表面标志CD44,CD29及CD106,CD34进行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评估。结果原代培养的ASCs呈星型或多角型,经传代后的ASCs形态比较均一,呈长梭形,漩涡样生长。冻存复苏后的ASCs仍保持较好的活力,存活率较高。经差速贴壁法可获得较纯的ASCs。免疫荧光检测ASCs表面标志鉴定结果显示CD44,CD29阳性表达,CD106,CD34阴性表达。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改进的了ASCs分离培养及纯化方法,为ASCs最终应用于临床提供了有意义的实验依据。
雷蕙嘉孙建军彭本刚张宁朱思翔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细胞培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