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清

作品数:62 被引量:225H指数:9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文化科学
  • 15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地理
  • 17篇教学
  • 15篇理教
  • 10篇地理教学
  • 8篇土壤
  • 6篇中学地理
  • 6篇理学
  • 5篇地理课
  • 5篇地理学
  • 5篇教育
  • 5篇课程
  • 5篇课堂
  • 5篇教师
  • 4篇知识
  • 4篇旅游
  • 3篇地理课程
  • 3篇新课改
  • 3篇养分
  • 3篇有效性
  • 3篇玉米

机构

  • 59篇吉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四平市土壤肥...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60篇张清
  • 23篇陈智文
  • 5篇李筱琳
  • 5篇张雪
  • 4篇孙艳楠
  • 3篇李思佳
  • 3篇刘吉平
  • 3篇王海霞
  • 3篇孙丹丹
  • 3篇李晓青
  • 2篇孙蕾
  • 2篇张琳
  • 2篇李蒙
  • 2篇姜月
  • 2篇任茹
  • 1篇崔运成
  • 1篇董娜娜
  • 1篇朱灵珊
  • 1篇何红波
  • 1篇王柏

传媒

  • 20篇中学地理教学...
  • 5篇世界农业
  • 4篇吉林师范大学...
  • 4篇中学教学参考
  • 3篇吉林省教育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非金属矿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非金属矿...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松辽学刊(社...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引入地理时事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2017年
地理时事资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资源。地理学科文理特性决定地理教学与地理时事分割不开。基于教学有效性实质,分析地理时事选择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时事地理资料,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张清刘武娜
关键词:地理教学有效性
玉米秸秆添加对土壤碳氮周转相关酶活性动态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玉米秸秆是旱地农田重要的可利用资源,归还的秸秆通过不断分解可维持或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了解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土壤碳氮周转相关酶活性动态变化,阐明外源碳输入对土壤碳氮周转及有机质形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360天),研究添加量分别为0(CK)、5 mg g^-1(T1)、10 mg g^-1(T2)的玉米秸秆对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和微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酶(CB)、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分解及其对土壤酶和物质转化的调控分为特征各异的三个阶段。土壤中易分解组分的分解主要发生在培养前90天(第一阶段),此阶段内各处理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均显著降低,6种土壤酶活性均较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土壤βG和CB活性无显著变化,而木质素酶活性缓慢升高,表明木质素与活性较高的组分分解可能存在共代谢作用。各处理中LAP活性在30天时升高而后降低,表明当氮需求量增加时,可通过蛋白质的分解提供可利用氮。在第二阶段(90~240天),6种土壤酶活性均显著升高且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水解酶和氧化酶通过协同作用维持土壤碳氮供需平衡。在培养的第三阶段(240~360天),除PPO外其它5种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说明微生物可能主要依靠分解酚类物质维持自身的代谢。在整个培养期间,与对照处理相比,秸秆添加后可利用底物增多,土壤微生物量提高3~57%(T1)和3~146%(T2)。秸秆添加使水解酶(βG,CB,NAG,LAP)活性升高,但使氧化酶(PPO,PER)活性降低,表明秸秆添加可能减少了微生物对稳定性底物的利用,促进了木质素等难分解组分积累、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本研究为深入理解秸秆生物降解、提高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钱瑞雪刘岩陈智文何红波张清
关键词:玉米秸秆土壤微生物量
环渤海地区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动态预测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环渤海地区2017—2021年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污染物浓度与社会经济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克里金插值法对环渤海地区AQI与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AQI与污染物浓度、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关系,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2022年6月—2023年12月空气质量及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AQI及污染物浓度大致呈逐年降低的趋势。AQI的逐月变化呈“W”形,O_(3)浓度的年内变化呈倒“V”形,其余污染物则呈现与O_(3)相反的变化趋势。AQI大致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特点,而污染物浓度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环渤海地区5个代表性城市的AQI类别以良好为主,冬季首要污染物主要为PM_(2.5)、PM10,夏季首要污染物以O_(3)为主。人口数量是影响AQI的主要因素,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对AQI具有一定影响。预测结果显示,未来环渤海地区AQI、主要污染物浓度(O_(3)除外)均呈现出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王宇蝶滕泽宇陈智文张清
关键词: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时间序列预测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生活化教学再认识被引量:4
2018年
核心素养体现了新课改的逐渐深入,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这与国家改革相契合,对传统地理教学和教师专业提出了挑战。地理学科特点决定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特性,以核心素养目标达成视角分析地理生活化教学功能,提出了教师地理生活化教学问题及改进策略。
鲁飞张清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在农村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地理思想的培养,使地理思想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注重应用,锻炼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这对学生学习生活化的地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思想包括:人地关系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地理综合性的思想、因地制宜的思想。
董娜娜张清刘丽翠
关键词:地理思想地理观念
建设东北优质大豆产业带 提升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被引量:7
2005年
张清
关键词:产业带国际竞争力大豆价格大豆生产优质大豆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反思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论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指出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 ,探讨了加强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 ,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途径。
张清陈智文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地理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改革校园网
改性磷铵玉米苗期盆栽试验初报
2007年
利用天然缩聚高分子化合物、天然非金属矿物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改性磷铵1号,在此基础上添加二价金属碳酸盐等制得改性磷铵2号。在玉米苗期进行砂土盆栽试验以确定改性磷铵对土壤有效磷的变化、地上部分植株含磷量和生物量的影响。设3kg土+100mg·kg-1P2O5(对照),3kg土+100mg·kg-1P2O5(改性磷铵1号),3kg土+100mg·kg-1P2O5(改性磷铵2号)3个处理。结果表明,改性磷铵提高了砂土有效磷含量、玉米含磷量和生物有效性,施入磷酸一铵、改性磷铵1号和2号20d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施入时的30%、35%和44%;施入改性磷铵1号玉米地上部分植株含磷量较施入磷酸一铵高1.5mg·plant-1;施入改性磷铵2号的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较施入磷酸一铵高1.6g·pot-1。
张清陈智文刘吉平李筱琳王海霞
关键词:玉米含磷量盆栽
入世后吉林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2002年
本文结合吉林省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入世后给吉林省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提出了今后农业发展的初步战略 .
张清陈智文田金生
关键词:入世农业发展战略
吉林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被引量:26
2003年
文章分析了吉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各地的农业资源差异、交通状况、原有基础设施服务条件等状况,提出了吉林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张清陈智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