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瑞华

张瑞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27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清教
  • 3篇叙事
  • 2篇谭恩美
  • 2篇维奇
  • 2篇文化
  • 2篇文学
  • 2篇喜福会
  • 2篇霍桑
  • 2篇《喜福会》
  • 2篇伯克
  • 1篇德里罗
  • 1篇地域性
  • 1篇意识形态
  • 1篇韵味
  • 1篇政府
  • 1篇中美文化
  • 1篇商帮
  • 1篇商业伦理
  • 1篇神话
  • 1篇审美批评

机构

  • 18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8篇张瑞华
  • 2篇浦惠红
  • 1篇张媛
  • 1篇程爱民

传媒

  • 3篇国外文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求索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南方论丛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1
  • 1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对话:一种文化冲突模式——读霍桑的《恩迪科与红十字》与《欢乐山的五月柱》被引量:2
2009年
19世纪最初几十年,美国社会危机四伏。为了确立一种民族共识,许多文化、政治代言人将目光投向美国早期历史,尤其是殖民地清教历史。霍桑以其对清教的特殊情感,在《恩迪科与红十字》与《欢乐山的五月柱》中描绘了一幅完全不同于政治家与史学家的清教历史画卷。
张瑞华
关键词:霍桑清教
书写“9.11”“图像事件”:《特别响,非常近》的图像叙事被引量:5
2016年
"9.11"被看作是个"图像事件",不仅因为遭遇在一个"图像时代",而且也与袭击对象、事件的传播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紧紧相关。本文对美国新锐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第二部小说《特别响,非常近》中图像与文本的关系进行解读,认为小说在文本图像化与图像文本化的双重过程中,用图像叙事书写一个"图像事件",既取得了形式上的创新,又使形式与内容在"图像事件"这一概念上达到了完美的契合。作品中的图像叙事代表了"9.11"小说的一大成就。
张瑞华
晋商商业行为的伦理分析与运用
晋商是明清时期的一个实力雄厚的地域性商帮,位列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晋商将长期商业活动中共同形成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内化、演变,最终形成了晋商独特的商业伦理及商业行为准则,成就了其长达500年的辉...
张瑞华
关键词:商业伦理利益相关者
文献传递
9/11反叙事: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被引量:7
2014年
唐·德里罗在《坠落的人》中的9/11反叙事书写,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创伤、一个多声音的叙事合奏、一个"坠落的人"的表演与再现、一种相对应的反叙事形式四个方面,呈现出德里罗书写反叙事的本质,即:利用官方叙事,对之进行重新书写,最终达到挑战主流叙事、再现真相、进行文化批评的目的。
张瑞华
对谭恩美作品的文化思考被引量:26
2001年
这里从文化批评的角度 ,分析了谭恩美作品中母女双方的处境 ,试图说明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 ,她们都是不平等权力下的性别“他者”以及种族“他者”。尽管母亲的“讲故事”策略使母女关系从对抗走向和解 ,从分裂走向融合 ,但在实际生活中 ,华裔难于为自己构筑起一个统一的身份 ,华裔女性也难于成为温妮为女儿珍珠 (为所有华裔女性 )建构的真正意义上的“莫愁女”。
张瑞华
关键词:谭恩美种族母女关系华裔女性
菲利普·拉夫的文学批评思想被引量:1
2008年
菲利普.拉夫是美国纽约知识分子舆论工具——《党派评论》的创始者、编辑,但他同时也是位影响深远的社会—文学批评家。他的批评不失为一位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文学、参与社会、参与历史的结晶。拉夫的文学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但他同时运用了存在主义、心理分析、社会学中的一些概念,吸取了范.威克.布鲁克斯关于"有用的过去"、艾略特关于艺术的传统与才能以及阿诺德的批评思想的精髓。拉夫提倡文学过程的自律,蔑视任何形式的以意识形态评判作品的批评家,但他又异于绝对"审美"的批评家,注重艺术的政治含义。因此,拉夫的批评很具道德责任,反映了一位公共知识分子对艺术的审美与政治关怀。
张瑞华
关键词:审美批评文学与意识形态
论梭罗的公民不服从被引量:3
2011年
梭罗是位超验主义作家,但他同时关注社会、投身社会,并勇于实践自己的思想。梭罗视"个人"为最高法则,相信个体的能力,崇尚个性之美。尽管抗拒政府,梭罗却不是一位无政府主义者,他对政府的态度总体上是乐观的。梭罗的不服从视野是地区性的或是基于现实的,而非全球性的或理论性的。这种政治哲学吸取了古希腊自然法精神的精华,并且接近于近代洛克、卢梭的民主思想。
浦惠红张瑞华
关键词:梭罗公民不服从政府
约翰·温斯罗普的意义——从海丝特为温斯罗普总督守灵说起
2011年
霍桑的作品约有一半涉及清教,而且这些作品几乎都涉及清教领袖。尽管这些领袖人物大多是陪衬,但他们对理解作品及霍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提供相关清教历史语境,旨在说明霍桑如何有意识地替换、拼凑以及操控历史事实以及人物命运,表达他对激进主义的排斥。另一方面,有感于海丝特为温斯罗普守灵这一细节,结合霍桑时代的社会危机,本文还分析了温斯罗普思想与行为的意义,以及他与霍桑在对联邦的信念及持有保守的渐进主义思想方面的关联。
张瑞华
关键词:霍桑清教激进主义
美国20世纪的清教研究
清教,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处于激烈的辩争之中。无论是作为一种神学,还是一场运动,或者是一套世俗化的思想、“一种人生观”、一套“价值准则”乃至“生活方式”,其意义总是扑朔迷离、游移不定。尽管争执不断、褒贬不一,学者们...
张瑞华
关键词:美国文化美国政治清教思想
解读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国麻将被引量:63
2001年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麻将的寓意。文章通过对麻将会、麻将规则、麻将技巧及作品结构的分析 ,试图揭示作者借助麻将在作品主题与表现形式上达到的有机统一 。
张瑞华
关键词:谭恩美《喜福会》女作家陌生化韵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