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军
- 作品数:11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 三重门:我与“他者”之隔膜——卡夫卡的《乡村教师》解读
- 2012年
- 随着西方社会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分工也越来越明显。由此造成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隔膜也越来越深。卡夫卡在其作品《乡村教师》中,对这种日益严重的隔膜予以深切的文本关照。《乡村教师》渗透着卡夫卡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人与他者之间仿佛筑着三重门,重重都厚重笨拙,无法逾越。
- 李韶丽彭军
- 关键词:他者
- 波特笔下双重性格的母亲——以短篇小说《他》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凯瑟琳·安·波特作为20世纪美国女作家,以细腻简练的文笔结合自身的生活背景,揭露社会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他》这篇小说淋漓尽致地描写了一位生养了弱智儿子的母亲在生活拮据的情况下虐待儿子又忏悔的扭曲心理。小说运用精练细腻的文字,运用象征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在极度贫穷的生活状态下,人所体现出的在虚荣讲究的外表下掩饰的自私冷酷、弱肉强食的本能。善良仁爱的母亲和虚荣冷酷的母亲的斗争贯穿故事的始终。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波特短篇小说的特点:一是从波特的成长环境入手;二是利用技巧风格来突显主题;三是矛盾的双重性着重体现写作主题。波特把生了个傻儿子又处在生活拮据的家庭中,一位母亲心理的矛盾和纠结刻画得深刻细腻,淋漓尽致,并着重突出了人的隔阂和情感交流的困境主题。
- 彭军
- 关键词:写作技巧创作主题双重性格
- 少年的烦恼——成长中的蜕变——多丽丝·莱辛的作品《穿越隧道》
- 2017年
- 这是一次特殊的海滩度假,在这次度假中男孩杰瑞不仅经历了外在的巨大障碍-要学会潜水,像其他大男孩那样穿越海底的一个礁石洞,还要面临自我成长所需要经历的内心的挣扎,克服小男孩的胆怯懦弱以及少年的叛逆和不服输的傲慢。这些都是年轻人在个人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自我发现、自我困惑和自我沉淀的化茧成蝶的过程。这是青少年成长期中所经历的克服困难的外在挣扎和促使个人性格形成的内在挑战的自我发现的阶段,这一关键期是否能顺利安全的度过将对一个人的人性的健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彭军
- 关键词:自我发现叛逆
- 《玛利亚·康塞普西翁》中的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
- 2015年
- 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玛利亚·康塞普西翁》是以墨西哥的原始文化气息为故事背景,讲诉了男主人公胡安和孕妇妻子玛利亚·康塞普西翁以及同村姑娘玛利亚?罗莎情妇的故事。这两个女人不惜牺牲自我,为争取同一个男人而自相残杀。在基督教和墨西哥原始伦理与法律发生矛盾时,法律显得那么的不屑一击。两个代表不同原型的女性——"圣母"和"妓女"的斗争都是为了追求自己渴望的幸福,都把矛盾指向了对方,而且都在保护矛盾的制造者--胡安,这就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意识与觉悟落后的悲哀。
- 彭军
- 关键词:男性神话
- 叛逆中收获成长——浅谈短篇小说《吸吮者》
- 2019年
- 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剖析了青少年的复杂心理,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在叛逆中收获成长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青春期青少年的特点:既颓废没落,又淳朴敏感,对成人世界的恐惧使成长生活变得郁闷和焦虑。小说反映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青涩和苦恼[1]。这是两个少年的成长历程:一个从青少年到青年的成长;一个是儿童到青少年的蜕变历程。两个孩子相差四岁,进入各自不同的成长发育期和不同的心理成熟期。“我”的叛逆期刚过,“sucker”的叛逆期又来了,“我”作为过来人对“sucker”是体会理解的,但又比较困难去驾驭“sucker”。因为“我”在叛逆期使用的冷酷伤人的那些话刺激了“sucker”的心理,加速了“sucker”的叛逆期的到来,这让“我”因此感到内疚并期待“sucker”能相对顺利地完成他的叛逆期。
- 彭军
- 犹太移民的幸福追求——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研究
- 2019年
-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美国小说家。其《店员》这篇小说中,作为鞋匠出身的父亲对孩子婚姻的看法完全不同于孩子自己的选择,虽然担心孩子的最终选择会达不到他期待的幸福美满,但最终还是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作者用怜悯而扭曲的幽默手法描绘了移民美国的犹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子女教育的先进理念。
- 彭军
- 关键词:伯纳德·马拉默德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