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爱华
- 作品数:123 被引量:38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恶性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了解本院初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对163例NH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比率。结果本组NHL患者HBsAg阳性率为20.86%,明显高于该地区普通人群(13.28%);20—50岁组患者HBsAg阳性率高于低年龄组。结论NHL患者HBsAg阳性率高于普通人群,HBV感染可能对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有一定的作用。
- 张祥忠何敏彭爱华童秀珍李娟陈运贤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非霍奇金淋巴瘤
-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粘附分子Mac-1、LFA-1、L-选择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童秀珍洪文德罗绍凯彭爱华陈运贤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粘附分子MAC-1LFA-1
- 245例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回顾分析
- <正>为了探讨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便减少其误诊与漏诊率,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住院诊治的245例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发现如下特点:1、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男性...
- 杨茂华彭爱华李娟张国材罗绍凯
- 文献传递
- 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三氧化二砷和常规化疗巩固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缓解后三氧化二砷(ATO)和常规化疗交替巩固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初治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采用ATO和常规化疗交替巩固治疗方案:ATO10mg/d每周5d×4周或连续20d为1疗程,化疗为常规剂量蒽环类药物-阿糖胞苷"3+7"方案。【结果】54例初治APL患者CR后采用ATO和常规化疗交替巩固治疗方案,男29例,女25例,中位年龄31岁,ATO和化疗巩固中位疗程数各4(2~8)个,ATO总剂量中位数15.1(5.9~34.8)mg/kg。ATO巩固治疗结束阶段常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不增加细菌感染率,其它毒副作用轻微、可逆。巩固治疗期间无治疗相关死亡,所有患者在巩固治疗期间获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中位随访39(12~91)个月,复发2例,其CR期分别为25和46个月;3年、5年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累积复发风险分别为(97.7±2.3)%、(93.4±4.7)%和(2.4±2.3)%、(6.8±4.7)%,其中CR>5年17例(占31%)、>3年29例(占54%),无ATO慢性蓄积中毒和继发第二恶性肿瘤的发生。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性别、病初WBC、Hb、PLT、LDH值、外周血和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以及诱导治疗方案中维甲酸是否联合ATO与LFS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初治APL缓解后采用ATO联合常规化疗安全有效,可获得更高的长期无病生存率。
- 王荷花许多荣张婧李娟童秀珍彭爱华张国材罗绍凯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三氧化二砷化疗缓解后治疗
- 内科临床见习带教点滴体会被引量:3
- 2003年
-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联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学生怎样将临床所见实际病例与已在课堂学习到的书本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医学道德品质,这是医学生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章就带教老师如何从三方面去教学和培养在内科血液病见习的医学生。
- 彭爱华
- 关键词:内科临床见习临床教学
- 异搏定对化疗药物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的增强效应被引量:2
- 1995年
- 用体外克隆形成培养技术研究异搏定(VPL)对化疗药物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及足叶乙甙(VP-16)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VPL能明显提高不同浓度的3种药物体外对K562、Raji及L-CFU的杀伤敏感性,而不增加其对GM-CFU的毒性。2.20μmol·L-1VPL联用0.92μmol·L-1ADM、0.025μmol·L-1VCR或1.71μmol·L-1VP-16对L-CFU的杀伤作用分别为不加VPL组的1.96、1.65及1.95倍,而GMCFU集落存活率则无明显改变,提示VPL能选择性提高上述化疗药物的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效果。
- 戴木水洪文德庞国元彭爱华罗绍凯
- 关键词:白血病异搏定ABMT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与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疗效的比较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比较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和异基因骨髓移植(auo-BMT)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allo-PBSCT治疗15例,BMT治疗17例.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Cy)60 mg/(kg@d)×2 d+单次全身照射7.5~8.0 Gy;或白消安(Bu)4 mg/(kg@d)×4 d+Cy 60 mg/(kg@d)×2 d.[结果]32例均植活,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allo-PBSCT组分别14 d和15 d,allo-BMT组分别为20 d和23 d(P<0.05).allo-PBSCT组移植相关死亡3例(20%),复发3例(20%),9例无病生存,2年无病生存率为64%±10%:allo-BMT组相关死亡4例(24%),复发3例(18%),10例无病生存,2年无病生存率为59%±1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llo-PBSCT组有5例(33%),BMT6例(35%)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llo-PBSCT组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6例(40%),明显高于allo-BMT组2例(12%),P<0.05.[结论]allo-PBSCT疗效与allo-BMT相当,但allo-PBSCT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
- 张国材罗绍凯李娟彭爱华童秀珍郑冬谭恩勋洪文德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 Fas-Fasl系统及凋亡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研究Fas Fasl系统及凋亡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anemia ,AA)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TUNEL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方法检测凋亡细胞和Fas、Fasl表达细胞 ,并计算其百分率 ;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sFas含量。结果 :AA患者骨髓单核细胞 (BMMNC)中的凋亡细胞百分率为 2 9.6 3%± 17.71% ,Fas表达细胞百分率为 2 4 .81%± 9.4 5 % ,Fasl表达细胞百分率为 2 1.83%± 7.91% ,血清sFas含量为 5 .72± 0 .34μg/L ,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2 .2 7%± 0 .74 %、1.93%± 0 .32 %、4 .18%± 1.0 2 %及 7.5 5± 0 .79μg/L)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AA患者凋亡细胞百分率与Fas+ 细胞或Fasl+ 细胞百分率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Fas 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以及机体对其调控的失常可能参与了AA患者骨髓造血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 ,但体内可能还存在另外的机制 。
- 张祥忠洪文德彭爱华张国材罗绍凯童秀珍许多荣安业浩
- 关键词:细胞凋亡再生障碍性贫血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KM3细胞TRAIL受体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及骨髓瘤细胞系(KM3细胞)中4种TRAIL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TRAIL的选择性杀瘤机制及化疗药物对TRAIL受体的影响。方法 应用半定量RT 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MM患者、15名正常对照者BMMNC和KM3细胞中4种TRAIL受体的表达,并比较了12例MM患者化疗前后BMMNC及KM3细胞与阿霉素共孵育前后4种TRAIL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MM患者BMMNC死亡受体DR4、DR5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DR5的表达高于DR4(P<0. 05);诱捕受体DcR1、DcR2在MM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KM3细胞死亡受体DR4、DR5强表达,未检测到诱捕受体DcR1、DcR2的表达; MM患者化疗后BMMNC及KM3细胞与阿霉素共孵育后DR5的表达均上调(P<0. 05)。结论 死亡受体DR4、DR5和诱捕受体DcR1、DcR2在MM患者BMMNC和正常人BMMNC中表达有差异,这可能是TRAIL可以选择性杀死MM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MM患者化疗后BMMNC及KM3细胞与阿霉素共孵育后死亡受体DR5表达上调,提示化疗药物可能通过上调死亡受体DR5的表达而促使细胞凋亡。
- 李娟黎军和罗绍凯赵莹张国材郑冬童秀珍彭爱华
- 关键词:KM3细胞DR5TRAIL受体死亡受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 静脉剂型白消安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对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毒性被引量:9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白消安(busulfan,Bu)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中的常用药物,口服Bu由于胃肠道吸收不稳定,影响移植疗效且毒性风险增加。本研究评价静脉剂型Bu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Bu/Cy)作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PBSCT)预处理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例白血病患者采用静脉剂型Bu/Cy,20例采用口服Bu/Cy预处理方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相关毒性。结果:静脉剂型Bu组15例(100.0%)患者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9~15)天和15(11~24)天,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6例(40.0%),其中Ⅰ~Ⅱ度4例,Ⅲ~Ⅳ度2例。预处理相关毒性,7例(46.6%)发生呕吐,1例(6.7%)口腔粘膜炎,1例(6.7%)出血性膀胱炎,2例(13.3%)肝功能损害。中位随访时间为180(35~420)天,14例(93.3%)截止随访时仍生存,1例死于严重aGVHD合并肺部、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静脉剂型Bu组在肝脏毒性、口腔粘膜炎发生率分别明显低于口服组(13.3%vs.60.0%、6.7%vs.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造血重建、aGVHD、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剂型白消安组成的Bu/Cy方案作为白血病allo-PBSCT预处理,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降低。
- 童秀珍许多荣邹外一李娟罗绍凯彭爱华张国材郑冬
- 关键词:白血病白消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