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肜
- 作品数:58 被引量:135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佛教与中国美学之特质被引量:3
- 2003年
- “生成”(Becoming)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它将存在(Being)与非存在(Nonbeing)都纳入了思之领域。中国美学对“非存在”的关注由于深受佛教的催生和激励而愈加深化和内化。表现在艺术形态上,中国各门艺术都以显现“非存在之中的存在”为基本精神气质。
- 彭肜
- 关键词:佛教中国美学形而上学审美特征
- 茶关世象——陈安健的“茶馆”系列油画被引量:1
- 2013年
- 陈安健老师与川渝的茶馆之间一定存在着一段"宿世因缘"。否则,很难理解他为什么会在40岁那年突然开始将所有的人生体验、生命感受、艺术积累以及时间精力都投入和倾注到"茶馆"系列的油画创作当中去了。基于超级写实主义的语言方式,人们一般习惯于将其"茶馆"
- 彭肜
- 关键词:超级写实主义生命感受语言方式照相写实主义
- 崇高悲剧的缩减与衰变——论中国当代美术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被引量:1
- 2011年
- 20世纪中国美术弥漫着"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从"革命悲剧"到"悲情悲剧"、从一元化崇高悲剧到多元悲剧形态,中国当代美术的悲剧性呈现了一个从独白到缩减,再到衰竭的弧线式下降状态。中国当代艺术最值得关注的,仍然是后悲剧时代的人文书写问题。人类的存在状况永远存在着多元价值的悲剧性冲突,如何图绘与表征这些冲突则是艺术一项挥之不去的使命。
- 彭肜
- 关键词:中国当代美术悲剧意识悲剧精神
- 隐痛:中国当代艺术的蔑视经验——基于霍耐特承认理论的社会病理学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在中国当代艺术传达的多种生存感觉与生命经验中,伤害、委屈、愤懑、无奈、焦虑等等隐痛体验极为引人注目。从霍耐特"承认理论"看,这些隐痛体验涉及到主体因"不被承认"而引发的"蔑视体验"。中国当代艺术的"蔑视体验"不仅具有"屈辱的肉身"这样的视觉讽喻性表征图像,更具有"权利剥夺"和"尊严丧失"的社会性意涵。
- 彭肜
-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生命经验霍耐特蔑视隐痛
- “布”的前世今生——李向明抽象艺术的此在感与世界性
- 2013年
- 2012年夏末秋初,《土沿·2012李向明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如期举行。这是李向明同名同地的笫二次个人展览。作为同学和好友,我一直关注着他的创作和思考.大家也多次在他的工作窒见面,一次次近观作品,讨论艺术.对他以“土语”命名的作品有了更多、更新的体会。近几年,他的工作室电陡然多了成堆的颜色暗淡、质地不明的各种布块、布条、补丁、口袋.据说大多来自太行山区和冀中地区。时间流逝,这些杂乩的陈年旧布被一双艺术之手慢慢打造淬炼。忽然,它们出现在画框中、画面上。
- 彭肜
- 关键词:抽象艺术中国美术馆艺术展
- 语式转换:中国当代美术中的乡土叙事被引量:6
- 2008年
- 中国当代艺术史,因为各种思潮的交互影响、各种风格样式的接连登场而显得异常复杂,在艺术史写作中的任何简单化的取舍与侧重都有可能面临一种表述上的风险。但如何在纷繁的现象中看到始终具有价值感的重要问题,是美术史研究必须面对的。对中国当代艺术中"乡土艺术"的历史梳理,是中国当代艺术反思中应该着力强调的方面。同时,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新乡土语式"绘画,它所秉持的"后人本主义"的生态立场为中国乡土美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 彭肜
- 关键词:乡土叙事当代美术语式美术史研究风格样式
- 作为美术史叙事话语的“西北”——西北艺术与战时美术史叙事被引量:5
- 2016年
- 抗日战争时期,众多艺术家、文物学者先后前往西北旅行考察,他们在发现艺术史迹的同时,更在其中找寻精神意义和对新艺术创作的启发。美术史叙事中的"西北",通过这些西行者的话语转述与艺术创造,被移入了大量具有独特时代语义的内涵。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雄健有力的"汉唐精神",教化功能和通俗化特征,以及对"中国文艺复兴"的价值期许,被视为"西北"话语最为重要的意义内容。也因此,"西北"在抗战时期被建构为一个对中国美术史叙事影响至今的关键性术语。
- 彭肜王永涛
- 关键词:中国美术史叙事话语抗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 中国现代美术的抉择与转型——评黄宗贤教授的《大忧患时代的抉择》被引量:1
- 2004年
- 彭肜
- 关键词:绘画艺术审美文化现代美术
- 新时期美术二十年回顾被引量:1
- 1999年
- 彭肜
- 关键词:美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特征现代派社会文化
- 图像的编码与分层--罗兰·巴特的图像分层理论被引量:7
- 2009年
- 从传统视觉理论——如贡布里希——阐释图像与代码问题时的矛盾着手,分析罗兰·巴特在图像符号上的分层理论。不难看出,巴特将图像分解为"语言学讯息层"、"外延图像层"和"内涵图像层"三个层面。图像分层理论剖析了图像符号的构成关系,有利于挖掘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编码在图像中运作的机制,为深入研究图像符号提供了有效的模式,是当代视觉文化和视觉艺术研究的重要理论。分层理论也存在对图像外延讯息和内涵讯息划分过于实在的问题,巴特特别地夸大了照片符号的无编码性。
- 闵锐彭肜
- 关键词:罗兰·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