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锐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5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启蒙
  • 3篇形态学
  • 3篇启蒙时代
  • 3篇文化
  • 3篇美学
  • 2篇想像
  • 1篇德国古典哲学
  • 1篇多德
  • 1篇叙事
  • 1篇亚里士多德
  • 1篇原诗
  • 1篇哲学
  • 1篇身份
  • 1篇审美现代性
  • 1篇诗论
  • 1篇世界文学
  • 1篇视域
  • 1篇启蒙文化
  • 1篇自然人
  • 1篇文化建设

机构

  • 13篇黑龙江大学

作者

  • 13篇施锐

传媒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外语学刊
  • 2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理论观察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外国文论的...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歌德的“形态学”美学观念及其现代性文化启示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通过对歌德首创的"形态学"概念内涵的阐发,系统梳理和论述了歌德文艺美学思想的独特性及其对后世的启迪和影响。"形态学"是歌德以有机论为其内核,在植物变形研究中提出并移植于文艺美学领域的概念,"形态学"视域下的歌德文艺美学观念对19-20世纪之交艺术史领域研究理念和方法上的巨大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沃尔夫林、李格尔、沃林格等艺术史家在研究中均贯彻了"形态学"的基本思想。歌德的"形态学"理论对近代以来主体性哲学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有所批判,其关于人与自然、艺术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启示了现代和后现代生态运动、过程哲学等思潮对主体性哲学的进一步批判和颠覆。
施锐
关键词:形态学
西方近代美学影响的焦虑——读张政文教授《西方审美现代性的确立与转向》
2009年
施锐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近代美学德国古典哲学
希腊想像与启蒙时代的德意志身份重构
德意志启蒙终结了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身份作为第一性自我认同的漫长历史,同时,也使德意志身份重构这一决定民族命运和未来的重大问题凸显出来.启蒙时代的德意志身份重构确立了一条最佳路途:返回古代且越过古罗马,直指西方文明最本源的古...
施锐
关键词:文化建设启蒙时代
文献传递
启蒙时代的德意志身份重构问题
2012年
德意志启蒙终结了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身份作为第一性自我认同的漫长历史,同时,也使德意志身份重构这一决定民族命运和未来的重大问题凸显出来。德意志身份重构的重心落到文化之维而非政治之维,其参照范式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身份重构。德意志身份重构只能通过与南部欧洲古典传统的通连才有望取得成功。德意志身份重构的总体工程中,德意志—希腊的亲和性叙事成为了基本主题和绝对主导性维度,实现了全方位和深度展开的希腊复兴。
施锐
关键词:启蒙
希腊想像与启蒙时代的德意志身份重构被引量:2
2013年
德意志启蒙终结了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身份作为第一性自我认同的漫长历史,同时也使德意志身份重构这一决定民族命运和未来的重大问题凸显出来。启蒙时代的德意志身份重构确立了一条最佳路途:返回古代且越过古罗马,直指西方文明最本源的古希腊,建构起一种希腊-德意志的亲和性叙事。德意志思想家们想象出一个它所需要的与历史实存若即若离的希腊图景。
施锐
关键词:启蒙
德意志“希腊想象”研究
德意志希腊想象是德意志启蒙的产物。德意志启蒙终结了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身份作为第一性自我认同的漫长历史,从而引发了德意志身份重构问题,“希腊想象”和希腊-德意志亲和性叙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展开。   温克尔曼通过“高贵的单...
施锐
关键词:文化启蒙
文献传递
马丁·路德与德意志启蒙文化被引量:1
2011年
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为德意志启蒙最终的成功铺平了道路,德意志启蒙中的"文化与政治"问题同样与马丁.路德有着极深的渊源。德意志文化启蒙已然实现之际,政治启蒙却依然遥远,文化与政治如同马丁.路德的时代一样,悲剧性地分裂着。
施锐
关键词:文化
海德格尔的希腊思想词语现象学
2011年
海德格尔宣称采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通过对"逻各斯"等希腊思想词语"六经注我"式的词源学考察,建构起其独树一帜的"存在史"叙事方式。
施锐
关键词:现象学
“形态学”视域下的歌德文艺美学研究
本文通过对歌德首创的“形态学”概念内涵的阐发,系统梳理和论述了歌德文艺美学思想的独特性及其对后世的启迪和影响。“形态学”是歌德在植物变形研究中提出并移植于文艺美学领域的概念,以有机论为其内核。歌德的“美是一种本原现象”、...
施锐
关键词:形态学文艺美学
文献传递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摹仿”一词大概起源于远古希腊时期宗教祭祀、典礼的秘仪活动。公元前五世纪,这一术语的应用范围从祭典领域转移到了哲学和技艺领域。“摹仿说”两大奠基人——古今的哲学巨匠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其在认识论中和叙述字中都拥有相同和不同的解读。柏拉图认为诗人画家的摹仿只触及灵魂中的低下部分,与理念世界的真实存在相去甚远,无补于城邦治理和公民道德,败坏社会风气。而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迥异于柏拉图。在他看来现实事物包括人的活动,就是真实存在,诗摹仿人的活动,也就是在创造艺术真实。摹仿不只是映现外在形象更是人的一种求知活动,以形象方式获求真理,形成关于人自身的创新知识,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对柏拉图摹仿说的一种扬弃。
施锐
关键词:摹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