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彬
- 作品数:12 被引量:244H指数:8
- 供职机构:大连水产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农业部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夏眠期间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运用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刺参夏眠状态和正常状态的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状态下相比,进入夏眠后刺参消化道发生退化,消化道整体变细,变短。消化道各部分的界限变得不明显。消化道基本结构未发生变化,仍然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但内表面柱状细胞变矮,皱襞减少,纤毛和微绒毛几乎完全脱落,分泌颗粒减少或消失。粘膜下层结缔组织变得稀疏,细胞数目减少。肌层变薄。外膜外表面的变化不大,但出现增厚的现象。对于不同夏眠阶段刺参消化道的区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李润玲丁君张玉勇程莹曹学彬常亚青
- 关键词:刺参消化道组织学扫描电镜
-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61
- 2007年
- 虾夷扇贝为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入我国并逐渐开展养殖的双壳贝类,目前已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养殖。实验采用微卫星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大连獐子岛底播增殖放流群体(CC)、黄海北部海区采集的野生群体(HQ)、日本青森养殖群体(JX)、俄罗斯远东日本海沿岸养殖群体(RX)及大连大长山岛养殖上壳白化群体(ZB)等5个虾夷扇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其中HQ群体为本课题组2005年在黄海北部采集的野生群体,本研究筛选出一个该群体的特异性遗传标记。用8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共获得4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处于3—9之间,大小为100—340bp,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1535,基因型数为3—21个,PIC(PolymorphismInformationContent)值处于0.0322-0.5944之间。5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3292、0.3048、0.3167、0.2708、0.3042,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595、0.4002、0.3838、0.3620、0.3885,群体间的多态性差异不显著。根据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聚类分析发现,CC和HQ群体亲缘关系最近,JX和RX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ZB群体与JX和RX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通过Hardy—Weinberg平衡及F-检验发现,5个群体都不同程度的偏离平衡,表明各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稳定性较低,且5个群体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状态,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但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的个体间。
- 常亚青陈晓霞丁君曹学彬李润玲孙效文
- 关键词:虾夷扇贝微卫星
- 人工诱导马粪海胆雌核发育的早期胚胎发育及细胞学观察被引量:8
- 2008年
- 以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dmus为试验材料,采用紫外线照射使精子遗传失活,用热休克抑制第1次卵裂,并对对照组、照射组及二倍化组的早期胚胎进行乙酸-地衣红压片观察,还对马粪海胆雌核发育早期的胚胎发育、细胞学及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照射组和二倍化组的受精率、上浮率、细胞分裂同步性和二倍体率较对照组降低,畸形率升高,且胚胎发育滞后60-90min;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说明,精子顶体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是导致受精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二倍化组上浮率(8.0%)和二倍体率(21.4%)较照射组的上浮率(4.9%)和二倍体率明显升高。细胞学观察发现,用紫外线照射后的精子没有像雌性原核那样形成雄性原核,而是浓缩为一染色质小体——DCB小体,不能与雌性原核融合,也不能进行正常的核分裂。经紫外线照射后,受精卵的细胞分裂方式也发生改变,出现三极或者四极分离,同时出现不均等卵裂。经热休克处理后,压片观察发现,在受精卵细胞中出现圆形的泡状区域。
- 曹学彬丁君常亚青
- 关键词:马粪海胆雌核发育胚胎发育细胞学观察
- 1龄虾夷扇贝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被引量:70
- 2008年
- 随机抽取浮筏养殖的97个体形规则的1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计算其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贝壳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各重量性状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总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对各重量性状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壳高和壳宽与活体重的相关程度较大,但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是影响活体重的次要因素,但二者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直接影响都很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壳长、壳宽、壳高对各重量性状的回归方程:Y=-16.4103+3.9683X1+1.5254X2+2.7990X3,Z=-5.5523+2.0535X1,W=-1.5683+0.5480X1。该回归方程可以为虾夷扇贝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常亚青张存善曹学彬杨小刚李云峰
- 关键词:虾夷扇贝形态性状重量性状通径分析
- 中间球海胆雌核发育单倍体胚胎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2004年
- 采用不同剂量(30~330mJ/cm2)的紫外线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intermedius精子进行照射失活,获得了雌核发育的单倍体胚胎。测定了照射组与对照组的受精率、单倍体诱导率、2~4细胞期的畸形率和破膜囊胚成活率,探明了精子灭活的紫外线适宜剂量为270mJ/cm2;并进行了早期胚胎地衣红压片观察和早期囊胚染色体数分析,观察到照射组早期胚胎的精核具有DCB小体,对照组早期囊胚的染色体数为2n=42,照射组雌核发育单倍体胚胎的染色体数为n=21。
- 丁君常亚青曹学彬张玉勇
- 关键词:中间球海胆雌核发育单倍体胚胎照射剂量受精染色体制备
- 黄海北部大连沿岸虾夷扇贝天然苗采集技术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在调查了2005、2006年黄海北部大连海域虾夷扇贝的繁殖期、浮游幼虫的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对虾夷扇贝海区天然采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6年该区域的獐子岛海域、大长山岛海域、广鹿岛海域养殖的虾夷扇贝的繁殖期在4月初至5月上旬,盛期在4月15~25日。4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此区域均可发现大量的虾夷扇贝浮游面盘幼虫,不同区域浮游幼虫密度变化很大。5月底至6月初是面盘幼虫集中的附着变态时期,在海区投放附着袋可进行虾夷扇贝天然苗的采集。从各海区虾夷扇贝浮游幼虫的拖网调查和采苗结果看,在虾夷扇贝主要养殖区獐子岛、大长山岛海域和广鹿岛海域,浮游幼虫在浮游的初始阶段能够形成较高的密度,但在附着阶段密度极低,不能采集到大量苗种,但在远离虾夷扇贝养殖区的大李家湾和凌水湾,浮游幼虫的出现比养殖区晚,在幼虫附着期能达到较高密度。能够采集到大量天然苗种。2005年在凌水湾的采苗数量达526±131个/袋(壳长0.6~1 mm),2006年在大李家湾的采苗数量达673±200个/袋(壳长0.6~1mm)。
- 常亚青王庆志宋坚曹学彬李石磊
- 关键词:虾夷扇贝繁殖期采苗技术
- 我国主要经济海胆的工厂化育苗技术被引量:6
- 2007年
- 主要对我国主要经济海胆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光棘球海胆(S.nudus)、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和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种海胆的选择、促熟、雌雄鉴定、催产,海胆幼虫的发育、培育,稚海胆的收集、培育,以及饵料的培养进行了综述。
- 曹学彬常亚青
- 关键词:海胆虾夷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马粪海胆紫海胆工厂化育苗
- 虾夷马粪海胆早期生长发育的遗传力估计被引量:40
- 2003年
- 以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为亲本,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每个雄性海胆配 5个雌性海胆,每个雌性个体产生若干幼体,构成了11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35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母系孵化后生长到3月龄和5月龄的全同胞幼海胆40~50个后代的体重和壳径,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半同胞组内相关分析法研究了虾夷马粪海胆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3月龄和5月龄的海胆体重的狭义遗传力估计值为0.339~0.523,壳径的狭义遗传力估计值为0.316~0.487。分析结果显示,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均显著大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表明由雄性遗传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准确可靠,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计算的狭义遗传力是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
- 刘小林常亚青相建海宋坚曹学彬
- 关键词:虾夷马粪海胆生长发育遗传力
- 虾夷扇贝野生苗与人工培育苗养殖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
- 2008年
- 于2005年11月—2007年3月在大连长海县广鹿岛海区,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野生苗与人工培育苗的海上筏式养殖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前期(2005年11月),野生苗(7月龄)的平均壳长、壳高、壳厚和湿重分别为15.38、16.22、3.72 mm和0.53 g,明显低于人工苗(9月龄)(P<0.01);2006年7月,野生苗(15月龄)与同时期的人工苗(21月龄)的平均壳长、壳高、壳厚和活体湿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2007年3月,野生苗(23月龄)壳长、壳高、壳厚和湿重分别为78.49、80.71、22.05 mm和65.12 g,高于同期的人工苗(25月龄);整个养殖阶段,野生苗的日生长量高于人工苗;野生苗和人工苗的养殖成活率平均为80.37%和75.35%,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从海上养殖效果可知,野生苗完全可以替代部分室内人工培育苗种。
- 曹学彬张存善王庆志宋坚常亚青
- 关键词:虾夷扇贝野生苗人工苗
- 不同种海胆体腔细胞类型及体液中的酶活力被引量:13
- 2006年
- 以中国主要经济海胆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以及杂交种海胆马粪海胆(♀)×虾夷马粪海胆(♂)、虾夷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马粪海胆(♀)×紫海胆(♂)和紫海胆(♀)×光棘球海胆(♂)为对象,进行海胆的血细胞及体液中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海胆血细胞可分为4类,分别为色素细胞、纤毛游走细胞、变形吞噬细胞和无色球形细胞,比例分别为4.56%~10.96%、9.69%~12.18%、76.40%~85.36%和0.35%~1.03%;海胆血细胞体外有凝聚和吞噬现象。不同种海胆体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SZ)的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紫海胆血清中各种酶的活性都较高,其中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6种海胆中都是最高的,分别为2.871U/mg和182.149U/mL。马粪海胆(♀)×虾夷马粪海胆(♂)的溶菌酶活性最高,为0.085U/mL;虾夷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为1.070U/mg,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 丁君常亚青王长海李海芳于亚男曹学彬
- 关键词:海胆体腔细胞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