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TCD
  • 2篇电生理
  • 2篇电图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神经电
  • 2篇神经电生理
  • 2篇脑梗
  • 2篇CT
  • 1篇电生理学
  • 1篇电生理研究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发性脑梗死
  • 1篇多发性脑梗死...
  • 1篇多发性硬化
  • 1篇血栓性
  • 1篇血栓性脑梗塞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机构

  • 4篇江苏省苏北人...
  • 3篇扬州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8篇曹珍兰
  • 3篇陈丽明
  • 2篇陈丽明
  • 2篇李军
  • 2篇苏岚
  • 1篇徐运
  • 1篇徐运
  • 1篇左红梅
  • 1篇沈志梅
  • 1篇徐继扬
  • 1篇朱艳
  • 1篇许俊
  • 1篇徐远
  • 1篇赵海宁
  • 1篇袁成林
  • 1篇朱文荣

传媒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现代电生理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第九届全国肌...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腮腺炎性脑膜炎脑电图分析
2003年
目的:探讨腮腺炎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变化。方法:对60例腮腺炎性脑膜炎病人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中广泛弥漫性异常46例(76.6%),边缘状态8例(13.3%),正常范围6例(10%),3例伴抽搐者,1例见病样放电。结论:腮腺炎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症状与脑电图变化大致呈平行关系。
曹珍兰
关键词:临床症状脑电图转归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相关因素和P_(300)的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的相关因素及P300对MID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38 例MID和32 例无痴呆脑梗死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既往史、梗死部位进行对比分析,并用听觉Odd-ball序列测试P300。结果 MID组受教育程度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2 次卒中史、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双侧梗死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 0.05~0.01)。MID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显著降低。结论 文化水平低、高血压、糖尿病、反复卒中是MID的危险因素。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双侧梗死与MID的发生有关。对MID认知功能损害的判断,P300 是一种客观的、有实用价值的电生理学指标。
李军袁成林陈丽明曹珍兰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P300
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电生理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与电生理改变。方法84例MS患者中,对其中16例有周围神经损害的MS患者(PNMS组)和68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的MS患者(NPNMS组)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MS患者中周围神经损害的发生率为19.0%(16/84)。表现为肢体麻木14例(87.5%),肢体无力12例(75.0%),神经根性疼痛4例(25.0%);腱反射减低15例(93.7%),末梢型感觉障碍13例(81.2%),肌萎缩5例(31.2%)。PNMS组患者的平均年龄[(44.6±12.5)岁]、病程[(39.3±18.3)个月]与NPNMS组[(32.2±11.5)岁、(31.6±17.2)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NMS组以脊髓型MS(11例,68.7%)多见,NPNMS组以脑型MS(49例,72.1%)多见(均P<0.01)。PNMS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者分别为79.7%、68.7%,F波异常为75.0%;NPNMS组MCV、SCV减慢者分别为7.9%、5.5%,F波异常为5.9%;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经皮质类固醇等治疗PNMS组除2例无效外,其余患者均随病情好转而恢复。结论MS合并周围神经损害者年龄偏大,病程较长,脊髓型MS多见;MS出现周围神经损害不影响患者的预后;部分临床上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的MS患者神经电生理也有异常,神经电生理检查对MS周围神经损害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李军沈志梅朱艳赵海宁曹珍兰许俊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
脑血栓形成早期TCD、CT比较研究
1998年
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相当一部分患者无定位体征,在临床上极易被忽视,而不能及时作出诊断,本文回顾1994~1996年578例脑血栓形成的住院病人,选择其中52例经CT、2例经MRI证实为脑血栓形成、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对其早...
陈丽明徐运曹珍兰
关键词:脑血栓TCDCT
60例腰骶神经根压迫症的肌电图分析
腰骶神经根病变是周围神经病损中最常见的一种,大多数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而压迫神经根所致,肌电图对腰骶神经根压迫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为此,我们将本院近两年间60例腰骶神经根受损患者的肌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
曹珍兰陈丽明苏岚左红梅
关键词:肌电图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
文献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早期TCD、CT比较研究被引量:14
1997年
选择5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TCI)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对其早期(发病24小时内)TCD、CT检查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CD异常率(83.3%)明显高于CT异常率(5.6%)。TCD异常中以血管狭窄为主,以MCA受累最多。提示TCD能及时提供脑血液动力学变化,弥补了CT对ATCI早期诊断的不足。临床上对无明显定位体征而TCD提示脑血管狭窄的病例,需警惕ATCI的可能。
陈丽明徐运曹珍兰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TCDCT
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学特点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的神经电生理学特点。方法对60例CTS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S组60例患者98块患侧拇短展肌中39块呈神经源性损害。CTS组60例患者98条患侧正中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均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TS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传导速度减慢;CTS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延长,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均P<0.05)。结论 CTS的神经电生理学特点为正中神经SNAP传导速度减慢或SNAP波幅降低,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延长,拇短展肌呈神经源性损害。
曹珍兰徐继扬朱文荣曹洪弘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学
TCD对基底动脉远端检测的探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检测基底动脉远端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4例TCD检查基底动脉(BA)远端血流速增快病例,利用SPSS9.0统计学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BA远端异常组远端血流速较健康对照组及BA近端血流速均增高(P<0.01)。结论应用TCD检查BA时,除对常规深度检测外,应尽可能检测BA中远段,以免遗漏此处异常病例。
陈丽明徐远曹珍兰苏岚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