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杏芬 作品数:15 被引量:7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COBE以后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 1994年 介绍了近几年来在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方面巡天样品、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理论模型等方面的新进展。 褚耀泉 朱杏芬关键词:卫星 宇宙 大尺度结构 与Seyfert星系NGC3516成协的X射线源的光学光谱证认——非宇宙学红移的可能证据 1999年 为了检验有关类星体红移本质的争论 ,研究了Seyfert星系NGC35 1 6周围的6个X射线源 ,对其中的 5个源进行了光谱观测 .观测结果和已知结果表明S1 1 0 2 +72 46 ,S1 1 0 8+ 72 2 6 ,Q1 1 0 6 + 72 44,Q1 1 0 5 + 72 42 ,Q1 1 0 5 + 72 38和Q1 1 0 7+ 72 32是红移分别为 0 .0 89,0 .32 8,0 .6 90 ,0 .92 9,1 .399和 2 .1 0的活动星系核 .这些活动星系核的一些特殊性质倾向于支持类星体有非宇宙学红移的理论 . 魏建彦 褚耀泉 胡景耀 朱杏芬关键词:活动星系核 红移 SEYFERT星系 X射线源 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匀的吗? 被引量:1 2000年 宇宙中的物质在大尺度上是均匀分布的,还是保持着分形分布的特点,成为近年来观测宇宙学中争论的一个热点.Pietronero等人认为直到目前观测到的最大尺度(≈1000h-1Mpc)星系的分布仍保持D≈2的分形结构,而大多数坚持标准模型的宇宙学家都认为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匀分布的.宇宙物质在大尺度上是否均匀分布,将由下一代的红移巡天的结果来判断. 朱杏芬 褚耀泉关键词:宇宙大尺度结构 分形 类星体团演化的证据 1990年 本文讨论了类星体成团随红移的变化。利用Hewitt-Burbidge类星体星表和寻找类星体对的统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类星体成团主要是由于小红移类星体的贡献,大红移类星体没有成团分布的证据。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红移类星体在成团分布上的区别并不是由于样品的绝对光度不同而引起的选择效应,而是反映了类星体团随宇宙时间变化的演化效应。 朱杏芬 褚耀泉关键词:类星体 宇宙学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全面介绍了近几年在宇宙学研究中的新进展,特别是一些最新的引人注目的观测结果。COBE卫星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测量,LEP实验等,进一步支持了热大爆炸模型;同时对宇宙中物质大尺度结构探索中的新发现,例如宇宙长城、巨大吸引物、星系红移分布的周期性等,又对标准的宇宙学模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褚耀泉 朱杏芬关键词:宇宙学 类星体和Abell星系团的角相关函数 1997年 本文采用目前样品数最大的Hewitt Burbidge类星体总表与覆盖全天区的Abell星系团表 (即ACO表 )研究了类星体与星系团分布的成协问题 .利用交叉相关函数方法 ,发现在角距离θ >3°范围内类星体与Abell团呈反相关现象 .这种反相关主要是由光学选类星体产生的 ,射电选类星体的分布与Abell团基本无关 ,这一事实支持了星系团中尘埃的吸收效应的解释 .在θ <3°范围反而无明显的反相关性 ,说明类星体与星系团存在着成协的倾向 .进一步分析表明类星体与星系团的相关性与红移无关 。 朱杏芬关键词:类星体 星系团 大天巨星系红移巡天 被引量:1 1998年 星系的红移巡天是观测宇宙学中最基本的工作,有关宇宙大尺度结构研究中的许多关键问题,例如宇宙中最大结构的尺度,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拓扑特征,以及有关宇宙物质分布的密度场和速度场的许多基本性质的研究,都依赖于覆盖面积足够大、极限星等足够暗的完备的星系红移大样本.通过对巡天的覆盖天区、巡天深度、选样方法、巡样率等方面的分析,比较了最近已完成的一些红移巡天(IRAS、CfA、SSRS、ORS和LCRS等)并对计划中的2dF和SDSS巡天计划作了简要介绍. 褚耀泉 朱杏芬关键词:星系 宇宙学 宇宙 大尺度结构 在NGC1068附近发现的一个新的类星体 2001年 This letter shows that one X ray source close to classical Seyfert galaxy NGC1068 is identified as a quasar with redshift z=0.63. The very high surface density of quasars around NGC1068 suggests that these quasars may be phys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ctive galaxy NGC1068. 朱杏芬 张昊彤 褚耀泉关键词:类星体 X射线源 光谱图 高红移类星体(Ⅰ):类星体的探测和证认 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总结了用光学和其他波段探测类星体的技术上的进展。由于使用了自动识别过程和高速底片扫描设备等新技术,类星体的证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一批高红移类星体样品已经或即将完成,这些大面积、暗亮度的类星体样品将大大地促进我们对类星体空间分布性质的深入了解。 朱杏芬 褚耀泉关键词:类星体 高红移 高红移类星体(Ⅱ):类星体空间密度的演化 1992年 本文总结了在研究类星体空间密度演化(以光度函数形式来表示)方面的成果。近年来发现了一批Z>4的类星体,这些高红移类星体使人们对早期宇宙中的大尺度结构演化和星系形成的理论模型提出了新的观点。对于Z<2.2的类星体光度函数可以用简单的纯光度演化模型来描述。近年来对于高红移类星体的巡天结果表明,在高红移范围内,亮类星体(M_B<-26)的空间密度有明显的降低。 褚耀泉 朱杏芬关键词:类星体 高红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