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亦中

李亦中

作品数:70 被引量:212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艺术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学

主题

  • 47篇电影
  • 16篇中国电影
  • 6篇影视
  • 5篇影评
  • 5篇影像
  • 4篇电影史
  • 4篇电影市场
  • 4篇文化
  • 4篇美国电影
  • 3篇导演
  • 3篇电影评价
  • 3篇电影业
  • 3篇入世
  • 3篇桑弧
  • 3篇教育
  • 3篇跨世纪
  • 3篇观众
  • 3篇父亲
  • 2篇电影教育
  • 2篇电影艺术

机构

  • 58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中央财经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宁夏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上海戏剧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

  • 67篇李亦中
  • 3篇刘晓静
  • 2篇顾广欣
  • 2篇赵菲
  • 2篇万传法
  • 1篇张智华
  • 1篇吴帆
  • 1篇黄会林
  • 1篇张悦
  • 1篇周星
  • 1篇章柏青
  • 1篇厉震林
  • 1篇王宜文
  • 1篇瞿栋
  • 1篇黄式宪
  • 1篇姚国强
  • 1篇尹鸿
  • 1篇胡智锋
  • 1篇聂伟
  • 1篇赵菲

传媒

  • 14篇现代传播(中...
  • 13篇当代电影
  • 6篇电影艺术
  • 4篇电影新作
  • 4篇北京电影学院...
  • 2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现代传播(北...
  • 1篇广东财经职业...
  • 1篇东方电影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艺术学界
  • 1篇电影理论研究...
  • 1篇第四届全国科...
  • 1篇新中国电影六...
  • 1篇中国法学会财...
  • 1篇中国电影评论...
  • 1篇中国高等院校...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解方程被引量:12
2011年
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已经启动。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分别涉及中国电影在海外能见度问题、输出影片"文化折扣"问题,以及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三个路径。在理论层面上阐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和"中国元素,国际表达"两种理念的互补;在操作层面结合典型案例,提出相关应对之策。
李亦中
关键词:文化折扣
意识形态化刻板成见——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壁垒被引量:1
2015年
相比在国际商业片与艺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欧美电影,中国电影缺乏吸引力与渗透力。在外国观众眼中,银幕上的中国人和中国形象,被一种来自传播内容/文本的"他者性"强化为各种刻板成见。虽然中国市场被西方电影业争相看好,但由于长久以来缺乏客观公正的文化视野,造成对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偏颇的认识。中国电影被建构为一种意识形态化的异国电影,缺乏文化亲缘性和感召力。唯有改变长期以来的刻板成见,中国电影才能在跨文化国际传播中取得突破。
刘晓静李亦中
关键词:中国电影刻板成见意识形态
《金陵十三钗》改编得失谈
2012年
1994年,张艺谋写了篇《文学驮着电影走》,由衷感恩电影受惠于文学。确实,自他执导处女作《红高粱》以来,一篇篇中国现当代小说驮着张艺谋电影,走遍大江南北,走向了世界。
李亦中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改编金陵《红高粱》现当代小说
桑弧导演“十七年”电影创作再观照被引量:6
2014年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期间,中国电影面临"四起四落"的态势,桑弧导演借助明智领导人提供的宝贵机遇,把握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积极从事电影创作,赢得了执导新中国电影三个"第一"的美誉。本文结合近年挖掘的有关文献史料,对桑弧导演的四部代表性作品予以再观照,以此深化、细化对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发展的认识。
李亦中
关键词:戏曲艺术片《祝福》立体电影
《假凤虚凰》解读
2016年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喜剧片曾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弱项,无论在拍摄数量或总体水平上,往往屈居于正剧、悲剧之后。在中国电影史上,20世纪20年代的默片喜剧如《滑稽大王游沪记》《掷果缘》等主要摹仿好莱坞闹剧,以滑稽情景取悦观众;30年代出现一些含有喜剧成分的影片,如《新旧上海》《十字街头》《压岁钱》等,社会内涵增强了,但喜剧样式并不纯粹。
李亦中
关键词:中国电影史社会内涵旧上海喜剧电影
辩证看待3D电影热
电影自1895年12月28日诞生以降,一百多年来的发展无不受惠于科技进步。这门'第七艺术'历经从无声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立体声、从胶片载体到数字载体的演变,一次次近似'脱胎换骨'的再生,都体现...
李亦中赵菲
关键词:3D电影生理反应
中国电影缺五种故事被引量:2
2015年
电影是内容产业,"内容为王"的前提是"故事为王"。从中国影坛现状来看,创作题材还不够丰富多样,故事种类趋于同质化,远不能满足广大观众日益挑剔的审美需求,有五类故事片长期空缺,分别是新闻故事、职业故事、司法故事、科学故事、系列故事。
李亦中
关键词:中国电影故事
欧洲电影一度逆袭美国本土市场的启示
2015年
欧洲电影曾在20世纪40年代来到60年代中期逆袭好莱坞,一度在美国本土占得优势。以艺术品质与色情噱头为特质的欧洲电影,恰好满足了美国知识阶层和年轻人为主体的市场需求。对日益重视海外市场的中国电影而言,这段历史颇有启示意义。
刘晓静李亦中
关键词:欧洲电影观众需求
教育资源:中国电影在上海
2005年
李亦中
关键词:电影史教育资源上海国际电影节硕士学位
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
2009年
我是在档期较后时段观看本片的,比起纸媒与网络舆论掀起的一片争议,影院里显得安静,缭绕观众席的“气场”是压抑而沉重的,银幕上久违的黑白肃杀影像与动荡不息的画面张力,让人们看得透不过气来。记得有这么一种说法:在前苏联和俄罗斯,卫国战争题材影片常拍常新,都已经拍到了第四代、第五代。反观中国影坛,抗战故事片在相当长时间内未能超越《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地道战》的模式。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方有《红高梁》、《晚钟》开始趟新路。这次年轻的陆川主动请战,出于电影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再次触摸中华民族历史上惨痛的一页。
李亦中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战争题材影片《小兵张嘎》《地道战》《红高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