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玉
-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1960—2011年秦岭南北地表干湿变化时空特征被引量:7
- 2014年
- 运用P-M模型、气候倾向率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秦岭南北近52年地表干湿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潜在蒸散量(ET0)和干燥度指数(I)均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型式;(2)ET0呈下降趋势,降速为-0.314mm/a(P<0.05),其中1993年之前下降趋势显著,为-2.699mm/a(P<0.01);(3)I呈缓慢上升趋势,增速为0.022/10a,在空间上呈现中部下降、两侧上升的分布型式,上升和下降趋势区域分别占62.62%和37.38%;(4)各年代干湿分界线变化显著,20世纪90年代最干旱,21世纪干燥程度有所缓解;(5)秦岭南北地表干湿状况及干湿分界线的变化主要归因于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及降水量的变化.
- 任志远李冬玉刘宪锋
- 关键词:潜在蒸散干湿变化
- 商品购销地域分布研究方法初探被引量:2
- 1992年
- 本文对商品购销基地的确定,它们在地域分布上的集中程度以及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等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各地区商品供求状况的衡量指标、以及确定商品调出,调入区、商品合理流向的方法。
- 李冬玉
- 陕西省人口资源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基于两期人口普查数据,运用ESDA方法,分析陕西省2000年至2010年人口分布变化空间格局与自然、经济、社会驱动力。将驱动力进行多元回归并进行空间栅格拟合,得出不同尺度的人口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口变化北部快南部慢,全局集聚程度提高,人口变化率局部集聚中部高北部低,人口重心北移,在人口变化趋势与植被变化的关系上多数地区人口对植被有正向影响但南部少数区县为负向;建立多元回归方程能近似的模拟人口变化规律,人口的增长多在河谷地带与高速公路沿线,地势平坦的区域经济中心与交通便利区域。趋势拟合显示,自然因素本身并不在短时间内决定人口迁移,但受到经济拉力作用时,自然条件较差地区往往人口减少会较快。根据不同驱动因子的作用,将其按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进行分类,为后续的因子选取提供依据。
- 任志远李冬玉刘焱序
- 关键词:人口变化驱动力
- 关中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与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选取陕西省关中地区海拔高度、坡度、多年平均降雨量、河网密度、交通网密度、GDP和人口密度等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随机空间采样,建立2000年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概率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运用G IS技术和结合2000年相关数据,模拟出2000年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的模拟准确率为91.7%,耕地的模拟准确率能达到86.3%,草地的模拟准确率为68.7%,对关中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的驱动作用具有较好的解释。
- 任志远李冬玉杨勇
- 关键词:土地利用驱动力
- 陕西省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测评被引量:20
- 2013年
- 为促进陕西省耕地可持续利用,中文采用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测评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评模型对陕西省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大气调节功能价值、涵养水源功能价值、水土保持功能价值和净化环境功能价值进行测评,并从省域和市域两个尺度分别探讨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09年陕西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呈现上升趋势,10年共增加205.37亿元。各组分贡献率中,涵养水源价值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水土保持价值,净化环境价值贡献率最小;2)从市域尺度分析,2000~2009年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最多的是榆林市,10年共增加96.95亿元;而减少最多的是安康市,10年共减少77.24亿元。从价值组分分析,大气调节价值增加最多的是榆林市,10年间共增加39.55亿元;水土保持价值增加较多的是西安市、延安市和榆林市,分别增加12.74亿元、10.7亿元和8.02亿元;涵养水源价值增加较多的是延安市和榆林市,分别增加31.23亿元和49.39亿元;而净化环境价值变化较小,除铜川市保持不变外,其余各市均呈小幅度减小趋势。
- 李冬玉任志远刘宪锋林志慧
- 关键词: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动态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