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
- 作品数:52 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NF-κB信号通路介导结肠癌多细胞耐药的作用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NF-κB信号通路在结肠癌HT-29细胞多细胞耐药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液体重叠培养系统和常规贴壁法对HT-29细胞进行三维(3D)和单层(2D)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3D培养的HT-29细胞形态,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电泳迁移率改变测定法(EMSA)测定3D和2D培养细胞中NF-κB的活性差异。将3D培养细胞分为两组:3D组(培养液中不加干扰因素)和3D+SN50组(培养液中加入50μg/ml SN50处理24h),采用EMSA测定两组NF-κB活性差异,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并对蛋白条带的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外生半径测定法测定3D培养细胞对氟尿嘧啶的敏感性。结果3D培养的HT-29细胞悬浮生长,细胞相互聚集增殖形成多细胞球,中心为坏死区,周围由多层异型性细胞组成,外围细胞PCNA阳性染色明显。与2D培养细胞相比,3D细胞中NF-κB活性条带颜色较深。EMSA显示3D+SN50组NF-κB活性较3D组低,TUNEL法显示3D组细胞凋亡率(8.71%±0.73%)较3D+SN50组(15.75%±1.02%)明显降低(P<0.01)。3D+SN50组和3D组中,Caspase-3活化片段光密度值分别为126.79±13.48和87.24±10.68(P<0.01),Bax蛋白为129.73±15.28和89.26±14.31(P<0.01),Bcl-2蛋白为97.27±12.63和131.24±14.53(P<0.01)。结论NF-κB活性升高是导致结肠癌HT-29细胞多细胞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有关。
- 李建军潘凤黄海辉胡绍毅边志衡梁后杰
- 关键词:结肠肿瘤NF-Κ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
- siRNA干扰UGT1A1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CPT-11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研究siRNA干扰UGT1A1基因表达对HT-29细胞CPT-11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UGT1A1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显色法(MTT)观察HT-29细胞对CPT-11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UGT1A1-siRNA可显著抑制HT-29细胞中UGT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Con组与MOCK组IC50值分别为25.13和24.87,干扰组IC50值为12.23(P<0.05,VSCon或MOCK组)。结论:转染UGT1A1-siRNA可显着增加结直肠癌HT-29细胞对CPT-11化疗的敏感性。
- 解方为李建军梁后杰
- 关键词:结直肠癌耐药
- RNA干扰对HT29细胞PIDD蛋白表达及细胞耐药性影响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5-FU)刺激后PIDD蛋白在结肠癌HT29细胞中分布的改变,以及小干扰RNA(siRNA)干扰PIDD蛋白前后,HT29细胞耐药性的变化。方法用siRNA干扰HT29细胞内PIDD蛋白的表达,用5-FU刺激HT-29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干扰前后细胞PIDD的表达,并比较5-FU刺激后干扰与未干扰HT-29细胞内PIDD在细胞中分布的变化。MTT比色法检测siRNA干扰前后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并计算各组细胞的IC50值。结果未受5-FU刺激前,PIDD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受5-FU刺激后,PIDD蛋白迁移至细胞核。siRNA干扰后细胞中PIDD表达总量有所下降,胞质及胞核中的表达均降低,受5-FU刺激后PIDD的表达也未见升高,迁移至胞核的PIDD也未增加。MTT检测证明5-FU对转染组(PIDD-360转染12h后的HT29细胞)的IC50值为0.23±0.06μg/ml,与正常组(未作处理的HT29细胞,IC50为2.71±0.70μg/ml)和对照组(阴性对照试剂转染12h后的HT29细胞,IC50为2.78±1.03μg/ml)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siRNA干扰PIDD蛋白后,HT29细胞的耐药性明显下降,推测其机制与胞核中PIDD降低导致的NF-κB活性降低,细胞凋亡增多有关。
- 彭晶晶李建军梁后杰边志衡陈克力江恒
- 关键词:结肠肿瘤HT29细胞RNA干扰
- Ⅱ期结肠癌辅助化疗的选择:从临床特征到分子预测
- @@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美国2009年的统计资料,男性或女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第三位:在中国,2005年结直肠癌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为17.2万和9.9万,新发病例以年均约4%速度增加。...
- 梁后杰李建军
- 关键词:结肠癌辅助化疗
- 文献传递
- 高浓度甲氨喋呤致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损伤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甲氨喋呤 (MTX)对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BMSC)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培养的BMSC中加入不同浓度MTX(对照组 :0 μmol/L ;浓度Ⅰ组 :0 0 1μmol/L ;浓度Ⅱ组 :0 1μmol/L ;浓度Ⅲ组 :1 0 μmol/L) ,对BMSC形态学及生长情况、成纤维细胞集落 (CFU F)数目、BMSC层粘附率和造血细胞混合集落生长情况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浓度Ⅰ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而浓度组Ⅱ和浓度Ⅲ组梭形成纤维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生长曲线低平 (P <0 0 5 ,P <0 0 1) ,CFU F计数或粘附率均较正常组显著减少或降低 (P <0 0 1) ,造血细胞集落生长差 ,以浓度Ⅲ组改变最明显。结论 高浓度MTX可导致离体小鼠BMSC形态学改变、生长受抑以及粘附功能和造血支持功能的损伤 。
- 李建军梁后杰边志衡
- 关键词:甲氨喋呤小鼠抗肿瘤药
- 大剂量甲氨喋呤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氨喋呤 (MTX)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B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按每千克体重经尾静脉注射MTX 0mg(对照组 )、10mg(小剂量组 )、40mg(大剂量组 ) ,化疗后采取骨髓细胞进行分离培养 ,观察BMSC生长、成纤维细胞集落 (CFU F)、BMSC层粘附率和造血细胞混合集落的变化。结果 小剂量组化疗后不同时间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而大剂量组化疗后第 7天开始出现BMSC层粘附率显著下降 ,第 14天后出现生长减慢、CFU F形成能力和造血支持功能降低 ,第3 5天仍低于正常。结论 大剂量化疗可导致BMSC损伤 。
- 李建军梁后杰胡绍毅
- 关键词:甲氨喋呤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抗肿瘤药
- 川芎嗪对大剂量化疗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剂量甲氨喋呤 (MTX)化疗所致骨髓基质细胞 (BMS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建立大剂量MTX化疗损伤BMSC的小鼠模型后 ,按每千克体重腹腔注射川芎嗪 0mg(对照组 )、2 0mg(Ⅰ组 )、40mg(Ⅱ组 ) ,1次 /d ,第2 1天采取骨髓细胞进行体外BMSC培养、成纤维细胞集落 (CFU F)计数、BMSC层粘附率测定和BMSC层上造血细胞混合集落培养。结果 BMSC生长、CFU F计数、BMSC层粘附率、BMSC层上造血细胞混合集落数目均表现为Ⅱ组 >Ⅰ组 >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川芎嗪对大剂量MTX引起的BMSC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 梁后杰李建军胡绍毅
- 关键词:川芎嗪化疗小鼠甲氨喋呤
- 抑制EGFR、IGFR-1β活性对结肠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采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IGFR-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024单独或联合作用于结肠癌细胞,探讨抑制EGFR、IGFR-1β活性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以AnnexinⅤ-FITC/PI双标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ovo细胞G1期阻滞在吉非替尼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AG1024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HT29细胞G1期阻滞在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吉非替尼组和AG1024组均不显著(P>0.05)。HCT116细胞G1期阻滞在AG1024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吉非替尼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Lovo细胞凋亡率增加在吉非替尼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AG1024组的凋亡率无明显增加。HT29细胞凋亡率增加在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吉非替尼组和AG1024组均不明显。HCT116细胞凋亡率增加在AG1024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吉非替尼组的凋亡率无明显增加。结论:抑制Lovo细胞的EGFR活性以及抑制HCT116细胞的IGFR-1β活性可分别引起细胞G1期阻滞及诱导凋亡增加,在HT29细胞中产生这种抑制效应则需要同时抑制EGFR、IGFR-1β的活性。
- 杨黎李建军周岚梁后杰
- 关键词:结肠癌吉非替尼细胞周期凋亡
- 阻断己糖激酶-Ⅱ基因表达对结肠癌化疗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09年
- 目的:观察阻断己糖激酶-Ⅱ(HK-Ⅱ)基因表达对结肠癌LoVo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质粒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法特异性阻断HK-Ⅱ基因表达。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RNA干扰效应。MTT法检测氟尿嘧啶(5-FU)和奥沙利铂(L-OHP)对LoVo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底物比色法测定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胸苷酸合成酶(TS)表达变化。结果:RNA干扰技术特异性下调结肠癌LoVo细胞HK-Ⅱ基因表达,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72.1%和71.2%。阻断HK-Ⅱ基因表达后,结肠癌LoVo细胞5-FU和L-OHP的IC50值分别为(4.70±0.40)μg/ml和(6.27±0.59)μg/ml,均明显低于正常培养细胞的(11.93±0.15)μg/ml和(9.77±0.60)μg/ml(P<0.01);与正常培养细胞相比,RNA干扰的LoVo细胞caspase-3活性明显增高,TS蛋白表达下降。结论:阻断HK-Ⅱ基因表达可能通过活化caspase-3和降低TS表达的途径来增加结肠癌LoVo细胞化疗敏感性。
- 彭秋平潘凤边志衡李建军周进明周琪梁后杰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己糖激酶糖酵解RNA干扰化学治疗
- 透明质酸酶增强5-FU对结肠癌抗癌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yase)在氟尿嘧啶(5-FU)对裸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生长影响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8只雄性裸小鼠左侧腹壁皮下移植三维培养人结肠癌HT-29细胞,随机分为6组,每组3只:Ⅰ组(对照组)、Ⅱ组[Hyase200U/(kg.d)]、Ⅲ组[5-FU30mg/(kg.d)]、Ⅳ组[Hyase50U/(kg.d)+5-FU30mg/(kg.d)]、Ⅴ组[Hyase100U/(kg.d)+5-FU30mg/(kg.d)]和Ⅵ组[Hyase200U/(kg.d)+5-FU30mg/(kg.d)],Hyase于肿瘤细胞移植处第1、5天皮下注射,5-FU于第1~5天右侧腹腔注射。每周以游标卡尺测定瘤体最长径和最短径,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第6周杀鼠称瘤重,取瘤组织行HE染色,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瘤组织中E-钙黏素(E-cadher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并对蛋白条带的光密度(OD)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裸小鼠均成功移植皮下肿瘤,与对照组(Ⅰ组)比较,单纯Hyase治疗组(Ⅱ组)肿瘤体积减小不明显(P>0.05),单纯5-FU治疗组(Ⅲ组)自第3周开始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而不同剂量Hyase联合5-FU治疗组(Ⅳ、Ⅴ、Ⅵ组)瘤体积减小更明显(P<0.05);与单纯5-FU治疗组(Ⅲ组)比较,第3周开始联合治疗组(Ⅳ、Ⅴ、Ⅵ组)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第6周Ⅱ~Ⅵ组抑瘤率分别为6.8%、17.5%、34.1%、46.3%和56.6%;Ⅲ~Ⅵ组瘤重均低于Ⅰ组(P<0.05或P<0.01);Ⅱ、Ⅳ、Ⅴ、Ⅵ组瘤组织内E-cadherin和ICAM-1蛋白条带OD值均较Ⅰ组有不同程度减低,而NF-κBp65蛋白条带OD值在各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透明质酸酶可能通过抗细胞黏附在结肠癌化疗中具有增敏作用。
- 李建军黄海辉潘凤边志衡胡绍毅梁后杰
- 关键词:透明质酸酶氟尿嘧啶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