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
- 作品数:109 被引量:53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铬污染人工湿地薏米对铬的积累和分布被引量:5
- 2018年
- 通过桶栽构筑微型垂直流人工湿地,在生活污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r^(6+)(0、20、40 mg·L^(-1),用K_2Cr_2O_7配置),研究了在铬(Cr)污染条件下薏米不同器官和亚细胞水平对铬的积累及分布。结果表明:薏米根茎叶铬含量均随铬处理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根部铬含量最高,其次是叶片,茎部铬含量最低。随着铬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细胞壁和液泡中的铬含量大幅上升,但细胞器中铬含量上升幅度较低,根部细胞壁、细胞器、可溶部分及液泡铬含量均显著大于茎、叶相关细胞组分,根、茎、叶亚细胞水平铬含量分布均依次为细胞壁>液泡>细胞器。其中,细胞壁铬含量极显著大于液泡以及其他细胞器,薏米根部把大部分铬隔离在细胞壁中,从而降低了地上部分对铬的吸收,导致地上部分干重、鲜重的受抑制程度均低于根系,表明根部细胞壁是降低铬在薏米体内积累的重要屏障,也是薏米在低浓度铬胁迫下能够存活的根本保证。
- 李志刚杨幽安芮辰李琼李素丽梁和李正文
- 关键词:铬薏米亚细胞水平人工湿地转运系数
- 有机肥与粉垄互作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及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明有机肥与粉垄互作模式下甘蔗光合生理特性的响应,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进行2年田间试验,设置蚯蚓粪+复合肥(F1)、猪粪+复合肥(F2)和复合肥(CK)3种施肥方式,利用生理学和组织细胞学技术研究有机肥与粉垄互作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及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高于CK,在宿根蔗伸长期,叶片苹果酸脱氢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有机肥处理的叶片厚度、叶肉细胞大小、维管束面积均大于CK;宿根蔗F2处理下的发株率和分蘖率均显著大于CK;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CK。综上所述,有机肥与粉垄互作有利于提高光合酶活性和气孔导度等相关指标,改善甘蔗叶肉细胞和维管组织结构,有利干物质的积累和运转,提高甘蔗的产量。
- 杨丽佩韩世健韦本辉李志刚黎瑞玲朱水芳肖纪铭李素丽
- 关键词:甘蔗有机肥光合生理
-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甘蔗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 2015年
- 采用常规均匀灌溉(CI)、常规滴灌(CDI)、分根区交替均匀灌溉(APRI)、分根区交替滴灌(APDI)4种灌溉方式和70%~80%θf(高水)、55%~65%θf(中水)和40%~50%θf(低水)3个灌溉水平,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甘蔗的相关生理生化性状,研究和分析分根区交替灌溉技术对甘蔗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期为甘蔗的最佳灌溉方式及灌溉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同一灌溉方式下,不同灌溉水平对SOD、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程度为低水〉高水〉中水,对伸长期的影响程度为低水〉中水〉高水;同一灌溉水平下,不同灌溉方式对各生育期SOD、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程度为APDI〉APRI〉CDI〉CI。
- 杨平飞李素丽李正文李志刚杨海霞李兰平
- 关键词:甘蔗分根区交替灌溉生理生化性状
- 粉垄耕作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并促进甘蔗维管组织发育和养分吸收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研究粉垄耕作对宿根蔗和新植蔗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甘蔗对养分吸收以及植株解剖形态的影响,为粉垄耕作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以常规耕作为对照(CK,耕作深度25 cm),粉垄耕作(垂直旋深40 cm)为处理,甘蔗种植采用新植甘蔗和宿根两种方法。在甘蔗主要生育期,采集植株和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甘蔗对养分的吸收和积累量,同时测定叶中氮代谢酶活性和根系活力,观测根系维管束形态结构,并测定根系活力。【结果】与常规耕作相比,粉垄耕作条件下,土壤容重降低了8.6%~16.9%,土壤速效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8.7%~77.6%和8.2%~25.6%,差异显著;甘蔗叶片氮磷含量提高,增幅分别为11.4%~19.4%和5.3%~34.8%;显著提高了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数、产量。粉垄耕作下,甘蔗茎维管束更大,分布更密集,蔗茎维管束数量、维管束面积、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韧皮部面积显著增加,新植蔗和宿根蔗茎维管束面积分别增加了15.2%和16.7%,维管束数量分别增加28.0%和17.8%;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分别提高7.8%和7.9%;韧皮部面积分别增加29.7%和30.8%;在苗期、伸长期和成熟期,粉垄耕作的甘蔗根系活力分别比传统耕作处理增加了1.29、1.39和1.25倍,新植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分别增加了149.6%、36.5%和65.6%,宿根蔗叶GS活性分别增加了65.9%、36.0%和93.3%(P<0.05);在苗期和伸长期,新植蔗叶片谷氨酸合成酶(GOGAT)分别显著提高了40.3%和69.1%,宿根蔗分别增加37.9%和42.4%;苗期粉垄耕作宿根蔗亚硝酸还原酶(NR)活性显著高于常规耕作甘蔗9.5%。【结论】粉垄耕作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速效氮磷含量,改善甘蔗维管组织,提高甘蔗体内氮磷含量,提高根系活力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有利于甘蔗吸收和转运氮素,促进了�
- 李浩黄金玲李志刚韦本辉陈晓茹韩世健梁晓莹李素丽
- 关键词:甘蔗土壤容重维管组织
- PBL教学模式在植物学网络课程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6年
- 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该研究根据PBL的特征和要素,结合植物学课程特点,设计出一套以"设计问题、学生分组、学生选题、课前探究、教师精讲、展示成果、综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线上+线下"植物学网络课程,使植物学网络课程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系统有序。就在植物学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植物学教学水平。
- 李素丽宋亚妮李志刚
-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植物学网络课程
- 一种区域感知的图像引导故事续写方法
- 本发明的一种区域感知的图像引导故事续写方法,通过抽取故事上下文中的关键词,获取故事发展线索,利用现有的大规模知识图网络中抽取故事线索的知识图,通过计算与输入图像之间的相似度对知识图进行过滤。对输入的图像构建场景图。对过滤...
- 黄清宝李志刚黎丕鉴
- 一种甜瓜用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甜瓜用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甘蔗渣38‑45份、甘蔗滤泥45‑55份、酒精废液40‑50份、花生麸20‑25份、尿素15‑20份、钙镁磷肥12‑18份、氯化钾10‑15份、枯草芽...
- 李素丽李志刚刘显富滕开冲
- 文献传递
- 铬对生活污水中氮磷的植物净化效果及体内氮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采用水培法,设置4个Cr6+质量浓度(0,1,10,20mg·L-1)处理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和薏米(Coix aquatica Roxb),以此研究铬对生活污水中氮磷净化效果及植物体内氮磷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期内,铬质量浓度为1mg·L-1时促进风车草和薏米对总氮的去除,铬质量浓度为20mg·L-1时则抑制;总氮去除率因处理时间不同而不同,表现在处理17d时0mg·L-1、1mg·L-1铬处理显著高于处理7d,但20mg·L-1处理则相反;除Cr20处理外,薏米对总氮的去除率显著高于风车草。(2)风车草和薏米对生活污水中总磷的去除率随铬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表现在处理17d时10mg·L-1、20mg·L-1铬处理显著低于处理7d;在20mg·L-1铬处理下皆显著低于对照;风车草对总磷的去除率在10mg·L-1、20mg·L-1铬处理下显著高于薏米。(3)不同质量浓度Cr6+处理下风车草和薏米体内氮、磷质量分数的变化不同,其中20mg·L-1铬处理下风车草茎和薏米根、茎及叶片皆显著低于对照。
- 李志刚李素丽黄海连蒲琦陈竑陈伟刚王振丰
- 关键词:生活污水磷
- 粉垄耕作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1年
- 为了探明粉垄耕作下甘蔗光合生理特性与甘蔗高质高产的相关性,阐明粉垄条件下甘蔗光合生理特性的响应,以‘桂糖42号’为供试品种,设常规耕作(CK)和粉垄耕作(粉垄)共2个处理,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结果表明:甘蔗伸长期,粉垄甘蔗的叶绿素含量、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活性、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活性分别比常规耕作甘蔗提高5.4%、18.6%、23.5%和30.9%,差异均达显著。此外,粉垄甘蔗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_(r))在伸长期和成熟期也显著大于对照。粉垄耕作下甘蔗单茎重、茎长、茎径、有效茎与理论产量等农艺性状均达到显著差异,单茎重提高32.7%,茎长增加13.1%,茎径增加17.6%,有效茎数量提高5.3%,理论产量增加20741 kg/hm^(2);纯度、锤度、蔗汁糖分和甘蔗糖分等工艺品质也均达显著差异,分别提高5.2%、9.0%、14.5%和13.4%。粉垄耕作能提高甘蔗伸长期光合作用相关的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作用,促进甘蔗生长,提高甘蔗产量与品质。
- 李素丽黄金玲韦本辉梁晓莹陆睿杰王令强李志刚
- 关键词:甘蔗光合作用
- 基于慕课平台的植物学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被引量:3
- 2017年
- 传统的植物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阻碍其学习创新能力。慕课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地方高校正在积极应对慕课热潮,按课程特色因地制宜地利用慕课资源实施植物学混合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实现植物学课程"翻转式"教学,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慕课"之路。
- 李素丽李志刚李子玲王爱勤何龙飞
- 关键词:植物学混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