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新海

李新海

作品数:277 被引量:3,298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1篇期刊文章
  • 62篇专利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0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27篇玉米
  • 88篇基因
  • 41篇自交
  • 41篇自交系
  • 38篇性状
  • 34篇玉米自交系
  • 31篇分子标记
  • 29篇种质
  • 27篇育种
  • 26篇杂种
  • 26篇转基因
  • 25篇杂种优势
  • 22篇SSR标记
  • 21篇玉米种
  • 21篇杂交
  • 21篇植物
  • 19篇玉米基因
  • 17篇抗性
  • 17篇QTL
  • 16篇玉米种质

机构

  • 200篇中国农业科学...
  • 73篇东北农业大学
  • 4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5篇沈阳农业大学
  • 18篇重庆市农业科...
  • 15篇吉林省农业科...
  • 15篇四川农业大学
  • 9篇新疆农业大学
  • 8篇河南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山西省农业科...
  • 4篇黑龙江八一农...
  • 4篇山东省农业科...
  • 4篇唐山市农业科...
  • 3篇北京工商大学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273篇李新海
  • 132篇张世煌
  • 121篇李明顺
  • 60篇谢传晓
  • 59篇郝转芳
  • 55篇翁建峰
  • 54篇张德贵
  • 54篇王振华
  • 30篇白丽
  • 28篇雍洪军
  • 21篇刘昌林
  • 18篇田清震
  • 18篇吕香玲
  • 18篇张林
  • 17篇周志强
  • 16篇邸宏
  • 14篇袁力行
  • 14篇李晓辉
  • 12篇马有志
  • 12篇宋新元

传媒

  • 62篇玉米科学
  • 34篇作物学报
  • 17篇作物杂志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植物遗传资源...
  • 7篇华北农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技...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核农学报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2000'玉...
  • 3篇大豆科学
  • 3篇遗传
  • 3篇Journa...
  • 2篇Acta B...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全国作物遗传...
  • 2篇第一届玉米产...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种子

年份

  • 6篇2024
  • 5篇2023
  • 11篇2022
  • 9篇2021
  • 11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5篇2013
  • 19篇2012
  • 15篇2011
  • 17篇2010
  • 16篇2009
  • 12篇2008
  • 21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2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种质抗灰斑病鉴定与评价被引量:12
2011年
对40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和22份回交群体(导入系)进行抗灰斑病鉴定与评价,筛选出对灰斑病表现高抗自交系1份、抗病自交系3份、中抗自交系9份及多份抗病回交导入后代。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玉米种质中多数自交系表现为感病,抗病种质较少。采用回交育种方法进行玉米灰斑病抗性改良,在受体与供体均为抗病材料的后代中抗病株率较高;在受体为感病材料、供体为抗病材料的后代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抗病株。
吕香玲李新海陈阳史振声李凤海傅俊范
关键词:玉米种质灰斑病抗性评价
玉米热激蛋白基因ZmHsp90-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Hsp90是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高度保守的分子伴侣。本研究从玉米中克隆了一个Hsp90同源基因,命名为ZmHsp90-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序列分析。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2371bp,开放阅读框2094bp,编码697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约79.98kD。蛋白结构预测及同源比对分析表明,ZmHsp90-1基因编码蛋白含ATPase位点和Hsp90保守结构域,并与拟南芥、水稻等多种物种的热激蛋白高度同源;进化树分析表明ZmHsp90-1与拟南芥AtHsp90.1基因关系较近,蛋白序列相似性达88.3%。目的蛋白亚细胞定位显示,ZmHsp90-1蛋白在细胞质中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ZmHsp90-1对非生物胁迫高温、高盐、ABA、低温、干旱均具有明显的应答反应。推测ZmHsp90-1是玉米的一个胁迫相关基因。
刘玲玲柳思思翁建峰王昌涛李新海张世煌石庆华王丽娟郝转芳
关键词:玉米热激蛋白非生物胁迫
含有玉米种子荧光报告基团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含有玉米种子荧光报告基团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及应用。本发明利用胚和胚乳特异表达的启动子,在玉米胚或胚乳中表达DsRed,并与CRISPR/Cas系统融合,实现含有转基因成分玉米籽粒和不含转基因...
谢传晓刘昌林闫元元李新海黄长玲黎亮朱金洁祁显涛
文献传递
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策略被引量:21
2011年
构建完善的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技术体系是保障转基因生物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归纳了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的思路与内容。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应分为潜在风险分析、风险假设验证、风险特征描述等3个步骤,并采用逐层评价模式;安全评价应贯穿转基因植物新品种研发与产业化全程,包括应用前预测、研发中筛选、推广前评价、推广后监测。此外,基于科学性和个案分析原则,本文对复合性状、非生物胁迫抗性等新型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策略进行了探讨。
宋新元张欣芳于壮李新海张明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环境风险评价
一种玉米叶片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新方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在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中,需要对大量群体的个体样本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其中DNA的高效快速提取是关键的技术环节。以异硫氰酸胍为主要提取试剂,结合使用组织研磨器(Qiagen Tissuelyser),建立了一种玉米叶片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新方法。利用此方法提取玉米叶片基因组DNA,具有使用药品少、操作步骤简单、快速、成本低、DNA质量稳定等优点,通常情况下每人每个工作日可以提取300个DNA样品。此DNA提取方法可有效地用于玉米分子标记分析。
雷开荣石春焱李明顺李晓辉李新海
关键词:玉米DNA提取异硫氰酸胍分子标记
海南试验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增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在海南试验点分析了我国近60年有代表性的34个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增益。结果表明:产量、出籽率、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年代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茎倒率和秃尖长年代间存在显著差异。海南试验点不同年代(1950年至2000年)玉米品种产量每年增益为46.4kg/hm2,与北京和新疆试验点的产量增益趋势一致,只是明显低于北京试验点。海南三亚冬季的生态环境适宜对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产量增益进行分析。
茹高林张德贵张德贵卢振宇曲延英张世煌曲延英
关键词:玉米农艺性状
师恩润泽 桃李芬芳
2017年
在纪念王金陵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作为学生来畅谈师恩和感想,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王先生194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毕业论文为《大豆分类》,应该说王老师从此与大豆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后始终以大豆为对象开展了系统研究,包括大豆的性状演化、栽培区划、遗传育种等。1944年到陕西之后,开始了大豆选种和育种工作,与同事们一起通过科学研究,通过论文和著作发表开展了科学传播。
李新海
关键词:性状演化栽培区划遗传育种育种工作
与玉米抗丝黑穗病基因连锁的SNP位点、基于该位点的分子标记LSdCAP3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玉米抗丝黑穗病基因连锁的SNP位点、基于该位点的分子标记LSdCAP3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与玉米抗丝黑穗病基因连锁的SNP-3位点,位于如SEQ ID NO.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中...
王振华李新海邸宏刘显君翁建锋张林曾兴阚帅帅于滔
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发展前景被引量:105
2010年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等多种技术实现突破,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等多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得到迅猛发展,作物育种理论和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为代表的现代作物分子育种技术逐渐成为了全世界作物育种的主流,在我国也正在成为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界定分子育种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未来我国作物分子育种的发展策略。
黎裕王建康邱丽娟马有志李新海万建民
关键词:作物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玉米抗病QTL比较定位被引量:3
2010年
以玉米遗传连锁图谱IBM2 2008 Neighbors为参考图谱,利用BioMercator 2.1软件,通过映射来自不同实验中的340个玉米抗病QTL,构建出玉米抗病QTL的整合图谱。采用元分析技术,在1、3、6、10号染色体上发掘5个"一致性抗病QTL"区间,图距分别为5.14cM、9.00cM、28.50cM、1.73cM和33.34cM。从MaizeGDB网站下载"一致性抗病QTL"区间内的基因和标记原始序列,采用NCBI网站在线软件BlastX通过同源比对,在5个"一致性抗病QTL"区间内初步确定8个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借助比较基因电子定位策略,将54个水稻和44个玉米抗性基因转定于玉米IBM2 2008 Neighbors遗传连锁图谱上。本文研究结果为玉米抗病QTL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
刘红军李晓辉刘晓鑫李新海
关键词:玉米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