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旋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调查248名健康的绝经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测量身高、体重、正位腰椎(L2~L4)、髋部骨密度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绝经年限的增长,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逐渐降低。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及髋部各部位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绝经年龄与腰椎及髋部各部位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调整身高、体重指数后,年龄、绝经年龄与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绝经年龄与腰椎及髋部各部位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与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年龄与腰椎、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有关。
- 权晓慧朱秀英武小薇张瑞李旋胡元龙
- 关键词:绝经后骨密度
- 哈尔滨地区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研究生活在哈尔滨地区的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和诊断标准。方法:对377例生活在哈尔滨地区的中老年妇女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L2~4,Ward's骨密度测定分析,对比现有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资料研究。结果:Ward's的骨密度显著低于L2~4的骨密度(P<0.05)。有临床症状、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和严重骨质疏松症的百分比在50~55岁80例受检者中分别为35%,11.3%,5%,0;56~60岁80例中分别为82.5%,41.3%,23.7%,0%;61~65岁79例中,百分比分别为91.6%,36.8%,47.4%,5.1%。66~70岁68例中,其百分比分别为100%,26.4%,63.2%,7.4%。70岁以上70例中,其百分比分别为100%,41.4%,44.3%,8.5%。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89)。结论:高寒地区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高,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50~60岁妇女DEXA诊断骨质疏松率与临床表现相关性差,应制定本地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 武小薇朱秀英李旋张一娜
- 关键词: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 雌激素受体α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哈尔滨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哈尔滨市81例无亲缘关系汉族健康妇女进行PCR-RFLP测定ER-α基因PvuⅡ、XbaⅠ多态性和VDR基因BSMⅠ多态性,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BMD)。结果本研究人群PP、Pp及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6%、49.4%、37.0%;XX、Xx及xx基因型频率各为4.9%、40.7%、54.4%;BB、Bb及bb基因型频率各为0%、16.0%、84.0%,t检验分析各基因型与BMD值的关系显示:绝经后妇女中,雌激素受体基因型仅与腰椎骨密度有显著差异。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在股骨颈、大转子部位有显著差异。PvuⅡ多态性和BSMⅠ多态性共同作用对骨密度影响更大。结论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并且与骨密度有一定的关联,尤其是基因与基因的共同作用与骨密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 王秀玲朱秀英李旋聂英昆
- 关键词:绝经后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骨密度
-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室壁运动及左室功能的变化
- 1999年
- 张鹤萍李旋丁玉舒高冬潘丙清
- 关键词:PTCA室壁运动左室功能超声心动图
- 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被引量:2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清多种性激素的变化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182例老年男性患者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为正常、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组,40例健康青年男性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总睾酮(TT)、雌二醇(E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白蛋白,并计算游离睾酮(FT)、生物有效性睾酮(Bio-T)、游离雄激素指数(FAI)、游离雌二醇(FE2)及生物有效性雌二醇(Bio-E2)结果老年男性在股骨颈、Ward三角及大转子骨密度明显低于青年男性;随年龄的增长,除SHBG外,其他性激素均有明显下降;老年男性中,Bio-T及FAI在骨质疏松组明显降低,其他激素无明显变化。结论老年男性骨密度降低与增龄引起的性激素下降密切相关,而具有生物活性的睾酮的降低是影响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 张英男陶天遵高萍刘枫晨李旋
- 关键词:血清性激素放射免疫法测定硫酸脱氢表雄酮免疫比浊法测定髋部骨密度骨密度降低
- 中老年妇女腰腿痛临床分析
- 目的:分析导致中老年妇女腰腿痛的病因及其顺位,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方法:将2002年6月至2004年3月,门诊以腰腿痛、乏力、双下肢酸软、行走不利为主诉就诊的中老年妇女402例,年龄50~89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
- 朱秀英裴丽春张延桥李旋张瑞
- 文献传递
- 哈尔滨地区部分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BsmⅠ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旨在了解哈尔滨地区部分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BsmⅠ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BMD)的相关关系。方法98例研究对象按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标准分2组,骨量正常组:48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50人。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98例受试者VDRBsmⅠ基因型。测试受试者腰椎2~4(L2-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三角、桡骨远端(Radius)5个部位骨密度(BMD)。结果骨折组各部位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受试者VDR基因型未发现BB型,检出Bb型16人,占16.3%,bb型82人,占83.7%。b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1.8%、8.2%,Bb、bb两基因型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无差异;VDR两基因型与各部位BMD之间,虽然在腰椎2~4、股骨颈、大转子和桡骨远端等4个部位Bb基因型比bb基因型的BMD高,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这组哈尔滨地区人群VDR基因型分布以bb型、Bb型为主,VDR基因BsmⅠ多态性与骨密度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 王秀玲朱秀英聂英昆李旋
-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骨质疏松性骨折
- 严重骨质疏松症对中老年人危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分析严重骨质疏松症(OP)对中老年人致残的临床特点,加强对OP早期预防和诊治意识及措施。方法:应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量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DPA-MD型),对有严重腰背痛、肢麻无力、行走障碍、卧床病人测量腰椎、股骨、挠骨骨密度(BMD),拍摄X光片,结合临床表现分析严重OP致残率及死亡率。结果:在48例OP病人中,严重OP占45.83%(22/48),在严重OP中,致残率为54.55%(12/22),致死率为18.18%(4/22).结论:严重OP致残、致死率高,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必须加强OP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及治疗工作.
- 朱秀英姜礼红聂英坤李旋
- 关键词:骨质疏松中老年人致死率
- 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药物治疗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观察罗盖全、依膦、司特立联合应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对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病人 2 5例 ,给予罗盖全 0 .5 μg,每日 1次口服 ,司特立 3片 ,每日 3次饭后口服 ,两药连续应用 1 0~ 1 1周 ;依膦 0 .2g ,每日 2次两餐之间口服 ,连用 2周 ;后重复上述用法。连续用药 6个月以上。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骨密度值、骨折部位X线片。结果 服药 1个月临床骨痛症状开始缓解 ,3个月大部分病人骨痛明显缓解 ,半年后骨痛症状基本消失。骨密度测定 ,用药半年后 ,全部病人 2~ 4腰椎骨量均有升高 ,其均值骨密度升高 0 .0 98,未出现新骨折 ,病人对药物耐受性好 ,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罗盖全、司特立、依磷联合治疗骨质疏松脊椎骨折临床疗效好 ,效果肯定 ,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有效治疗处方。
- 朱秀英李旋裴丽春王冬军
-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椎骨折药物治疗治疗处方
- 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1631名骨密度分析 性别及地区差异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探讨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年龄变化规律,确定达到峰值骨量年龄段和各年龄段骨密度平均值,了解与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相关的因素。 方法:①调查于2004-03/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完成,对1631名健康人群进行测试,男817名,女814名,年龄20~89岁。②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MD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进行L_(2~4)椎体正位、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受试者年龄20~89岁,每5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成14组。记录L_(2~4)正位椎体、股骨近端骨密度值。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多变量的相关分析。 结果:①正常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均在25~29岁。随着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逐渐降低,但腰椎骨密度在75岁以后有反弹现象。②正常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在35~39岁,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随着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开始下降,55~59岁为女性骨量丢失加速期(P<0.01)。③哈尔滨地区各部位骨峰值稍低于北京地区,但高于广州、昆明地区。哈尔滨地区男性与女性腰椎骨峰值差异不明显(P>0.05),股骨近端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P<0.01)。④身高、体质量与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172~0.419,P<0.01)。⑤L(2~4)椎体:男性下降12.1%,女性下降24.1%;股骨Ward三角区:男性下降41.6%,女性下降49.8%。 结论:①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出现在35~39岁,股骨近端在25~29岁。②哈尔滨地区男性股骨近端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③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稍低于北京地区,但高于广州、昆明地区。④哈尔滨地区健康男性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腰椎骨密度在75岁以后有反弹现象,女性在55~5
- 权晓慧朱秀英李旋张瑞聂英坤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