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
- 作品数:41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椎单间隙融合后椎间高度的改变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探讨颈前路单间隙融合术后该节段的椎间高度改变对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将颈前路单节段融合术后的患者78例按融合高度的不同分为三组,通过测量上位节段的椎间高度、活动度及椎体间滑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融合后的椎间高度达到正常水平时的退变较慢,增大或减小均会加速邻近椎间盘的退变。
- 姜云鹏李牧祁磊李玉华
- 关键词:前路融合椎间高度邻近节段退变
- 屈指浅肌腱移位修复拇长屈肌腱损伤
- 2003年
- 袁良忠沈元新李牧
- 关键词:肌腱移位拇长屈肌肌腱损伤疗效
- 腰椎板截骨再植术的长期随访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 探讨腰椎板截骨再植术的操作方法,评价其在预防术后腰椎不稳及硬脊膜外粘连的作用。方法1995年2月~2001年3月,收治腰椎管内病变患者169例,其中男96例,女73例。年龄22~63岁,平均49.7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1年9个月。均有根性神经痛及间歇性跛行;CT示腰椎间盘突出和/或腰椎管狭窄。患者均施行椎板截骨敞开椎管处理病变,回植椎板椎管成形术。结果169例获随访5~9年,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或缓解,脊柱活动良好。均无手术后并发症,原发病治疗效果良好。按王永惕等临床疗效标准评价疗效:优81例、良67例、可19例、差2例,优良率87.6%。腰椎X线片示脊柱稳定性良好,截骨再植椎板骨性融合;CT示椎管扩大成形良好,内面光滑。结论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是一种设计较为合理,操作简便的脊柱外科手术方式。
- 李端峰杜伍岭高长虹华永新王永惕李牧
- 关键词:腰椎椎管成形手术
- Mobi-C人工颈椎椎间盘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观察
- 2011年
- 目的观察应用Mobi-C人工颈椎椎间盘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6月应用Mobi-C人工颈椎椎间盘治疗35例患者,共进行了45个间隙的人工椎间盘置换。通过颈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术前和术后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颈椎整体曲度。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术后颈脊髓功能以及颈部和上肢疼痛症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7.5个月,本组病例置换节段术前ROM为8.6°±2.4°,末次随访时ROM为9.1°±2.1°,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曲度术前为11.7°±9.6°,末次随访时为14.5°±7.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术前有颈脊髓受压的表现J,OA评分为9.4±1.4分,末次随访时为15.0±1.1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痛和上肢痛,VAS评分为6.7±1.2分,术后为1.3±0.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obi-C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近期可以保持置换节段的运动,改善颈椎曲度,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祁磊李牧侯勇聂林
-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人工关节关节成形术关节
- 骨细胞凝胶培养方法及其在骨包虫病骨缺损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细胞凝胶培养方法及其在骨包虫病骨缺损中的应用。通过在聚多巴胺凝胶膜共培养骨细胞,得到细胞束粘滞凝胶,并将其应用为骨修复功能模块,以羟基磷灰石作为填充主体,表面黏附负载细胞束粘滞凝...
- 徐万龙司海朋李乐李牧
- 射流引线技术在椎间盘镜下纤维环缝合中的应用
-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纤维环缝合技术,我们称之为射流引线技术,初步探讨其在椎间盘镜下纤维环缝合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流体力学中的射流技术,我们设计了新型的椎间盘镜下纤维环缝合方法,称之为"射流引线缝合技术"。
- 祁磊李牧司海朋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镜射流
- 老年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颈椎管狭窄在临床发病的关系及手术疗效.方法对31例65~79岁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均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31例中,2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7个月,术前JOA评分4~11分,平均7.8分,术后JOA评分8~16分,平均11.2分,平均改善率57.8%,优7例,良11例,可9例,差2例.结论老年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全身多器官功能退化,但只要治疗选择适当,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高龄并非手术禁忌证.
- 孙卫山汤继文李牧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手术
- 钩钢板侧块螺钉内固定在治疗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寰枢椎脱位患者行后路钩钢板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治疗及术后随访,探讨钩钢板侧块螺钉内固定在寰枢椎脱位后路固定手术的操作方式、注意问题及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01年4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8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后路钩钢板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7~95个月不等,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骨性融合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结果 8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后路手术出血量100~200 mL,平均出血量140 mL,手术时间170~220 min;术后脊髓功能均获得改善,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减轻;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钉及再脱位情况,全部患者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未出现头晕头痛等脑缺血症状及与该手术操作可引起的其他相关症状。结论对可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后路钩钢板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 陈义祁磊李牧
-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内固定骨性融合
- Mobi-C颈椎人工椎间盘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观察
- 祁磊李牧侯勇聂林
- 关键词:颈椎病假体
- 应用翼状工作通道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应用翼状工作通道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有51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通过翼状工作通道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26例(翼状工作通道组),传统手术入路治疗25例(传统手术入路组).两组患者的骨折均为伤后2周内的新鲜骨折,无明显神经症状,椎管内占位≤1/3椎管矢状径,受伤椎体压缩≤2/3.排除病理性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对两组病例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影像学参数进行配对样本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分类资料进行x2检验,对非正态分布参数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和Wilcoxon配对检验.结果 翼状工作通道组与传统手术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1.5±36.6) ml和(209.2±38.3)ml(t=-11.216,P=0.000),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3.7±4.4) ml和(162.3±56.6)ml(t=-13.352,P=0.000),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87.3±11.5)h和(118.4±20.4)h(t=-6.727,P=0.000),术后3d背痛VAS分别为5.5±1.0和6.4±0.8(t=-3.304,P=0.002),末次随访背痛VAS分别为1.0(1.0)和2.0(1.0)(U=191.0,P=0.008),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09.0±29.7)min和(119.2±26.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3,P=0.206).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两组病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3,P=0.774).两组病例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分别为(57.2±11.8)%和(55.2±10.9)%,术后1周分别为(95.2±8.3)%和(95.3±5.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2.9±6.7)%和(92.1±5.6)%,两组病例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在术前(t=0.685,P=0.496)、术后1周(t=-0.068,P=0.946)和末次随访时(t=0.505,P=0.6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矢状面后凸Cobb角术前分别为21.0°(12.5 °)和23.0°(12.0°),术后1周分
- 祁磊李牧司海朋张帅姜云鹏薛敬松
-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