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敏
- 作品数:46 被引量:154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超高分子量γ-聚谷氨酸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一种由下述结构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组成的平均分子量为500~2000万的γ-聚谷氨酸絮凝剂,其制备方法是以γ-聚谷氨酸为原料,水作溶剂,加入适量的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交联剂,在40℃~60℃,pH=6.0~7.0条件下回...
- 朱红军金华杨晓莉徐虹宋广亮李贺敏肖涛王锦堂
- 文献传递
- 基于传质模型分析三七总皂苷超滤界面层分布特征及影响规律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基于传质模型,探索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超滤膜界面层浓度分布特征及影响规律。方法 以PNS中4种指标性成分三七皂苷R_(1)(R_(1))、人参皂苷Rg_(1)(Rg_(1))、人参皂苷Rb_(1)(Rb_(1))和人参皂苷Rd_(1)(Rd_(1))为检测指标,收集膜通量与指标成分截留率,基于超滤分离系数与膜通量、溶质截留率的相关性,拟合界面层浓度幂函数方程。对比混合溶液、单体溶液、成分组合对指标性成分界面层浓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成分组合配比(Rg_(1)-Rd)、超滤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跨膜压力差对界面层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探讨超滤分离机制。结果 界面层浓度幂函数回归系数均大于0.95,指标性成分界面层浓度与溶质浓度、跨膜压力差呈正性相关,随着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PNS的超滤过程以界面层过滤向溶液过滤分离逐步过渡,表现出界面分布趋向性人参三醇型皂苷>人参二醇型皂苷,其中Rg_(1)可以抑制Rd进入界面层,从而影响其分离过程。结论 构建了皂苷类成分超滤界面层浓度计算方法,初步阐明了PNS界面层分布特征和影响规律。
- 李存玉章莲杨彤李硕李贺敏李贺敏彭国平
-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超滤传质模型人参皂苷RD
-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践被引量:4
- 2017年
- 按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并结合学生问卷调查研究,对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该文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对实验的内容和顺序进行了重新的设置及调整,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养成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习惯,切实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改革考核体系,对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标准进行量化,做到客观评价学生实验成绩。实践表明,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 房方李贺敏李念光李伟朱华旭吴啟南
- 关键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 有机溶液环境中阿魏酸的纳滤“强化”分离行为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有机溶液环境中阿魏酸的纳滤"强化"分离行为。方法以阿魏酸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乙醇体积分数、溶液pH值对阿魏酸纳滤截留的影响,筛选乙醇体积分数与溶液pH敏感区域;采用纳滤传质数学模型拟合传质系数与有机溶剂浓度的相关性,分析有机溶剂对阿魏酸纳滤"强化"分离规律。结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450纳滤膜,pH 8.0,乙醇体积分数由20%升高至40%,传质系数呈下降趋势,阿魏酸出现"强化"截留分离行为,在相同条件下,溶剂更换成甲醇和乙腈,也产生相同的"强化"截留分离效应,3种常见有机溶剂的体积分数与"强化"效应呈正相关,表现为乙醇≈甲醇>乙腈。结论纳滤"强化"分离效应与有机溶剂的种类和体积分数相关,以阿魏酸为例探索有机溶液环境下的纳滤分离机制,为有机溶剂环境下中药中酚酸类成分的常温化富集提供理论支撑。
- 李存玉陈琪刘乃榕李贺敏李贺敏李红阳
- 关键词:纳滤阿魏酸有机溶剂传质系数酚酸
- “融合式”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探索被引量:5
- 2021年
- 有机化学实验是该校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必修课,教师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将其承载的德育元素尊重客观规律、诚信实验、团队合作、节约资源、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等融入到实验课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合作共赢的理念、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渗入课堂教学之中,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国际人才。
- 徐春蕾赵群吴玉兰纪蕾蕾房方李贺敏
-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 夯基础、强能力的中药类专业学生有机化学教学体系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针对目前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化学基础薄弱、专业思想不稳固、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我校有机化学教学团队从“强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合理组织和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早期强基础、后期重岗位胜任;构建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入手,逐步优化有机化学教学体系,希望为困扰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类学生发展的普遍问题提供解决策略。
- 房方朱华旭刘健李贺敏于海涛吴啟南
-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体系
- 一种膜组合精制两性生物碱的方法
- 一种膜组合精制两性生物碱的方法,该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两性生物碱分离方法,针对两性生物碱物化性质与中药中生物碱、酚酸、皂苷等成分的差异,调节成分存在状态,引入有机溶剂强化或削弱与纳滤膜之间的作用力,放大两性生物碱与其他成...
- 李存玉彭国平李贺敏
- 文献传递
- RP-HPLC法分离丹参滴注液中的丹酚酸D及测定4种酚酸类的含量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建立丹参滴注液中丹酚酸D的分离及同时测定其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D和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及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1%冰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1nm。结果:从制剂中分离并鉴定出丹酚酸D标准品。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D、丹酚酸B的检测浓度分别在60.9~975.0、8.7~139.0、11.0~175.8、2.7~43.2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100.2%、98.3%,100.4%、102.5%、101.1%,101.4%、97.0%、102.1%,100.6%、99.2%、101.3%,RSD分别为0.94%、0.97%、2.78%、1.07%。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好,可用于丹参滴注液的质量控制。
- 丁宁郑云枫程建明李贺敏彭国平
- 关键词:丹参滴注液丹参素原儿茶醛
- 超滤工艺对双黄连注射剂致敏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超滤工艺对双黄连注射剂致敏性的影响。方法豚鼠60只,分为6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卵蛋白组、双黄连超滤液组、双黄连注射液组、双黄连超滤液加氢氧化铝组、双黄连超滤液加三氯化铝组,各10只。以各组5-羟色胺变化水平为依据分析超滤工艺对双黄连注射剂致敏性的影响。结果 6组豚鼠血浆5-羟色胺升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羟色胺双黄连注射剂超滤前后溶液的致敏性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引起豚鼠过敏的因素不只是制剂中残留的一些大分子成分引起的,可能与注射剂中一些小分子成分有关。
- 陈伟李存玉彭国平郑云枫李贺敏李红阳
-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剂5-羟色胺超滤
- 斑蝥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与刺激性毒性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设计斑蝥素衍生物合成路线,寻找低毒有效的新型斑蝥素衍生物。方法:以呋喃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初始原料经多步合成斑蝥素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和IR确证;并分别通过家兔眼刺激性实验方法和MTT法,以去甲斑蝥素(NCTD)为对照,考查衍生物的刺激性毒性和体外抗癌活性。结果:合成得到3种斑蝥素衍生物a,b和c,药理结果表明化合物a,b和c均对肿瘤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他们的刺激性毒性顺序为:a>NCTD>c>b。结论:合成路线简易可行,得到的衍生物刺激性毒性很小,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陈农李贺敏彭国平郑云枫李存玉蒋颖
- 关键词:斑蝥素衍生物抗癌活性新西兰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