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少光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法律
  • 2篇法律解释
  • 1篇叙事
  • 1篇疑难
  • 1篇疑难案件
  • 1篇忧伤
  • 1篇中国法
  • 1篇中国法学
  • 1篇切入
  • 1篇主义视角
  • 1篇自卑
  • 1篇自主性
  • 1篇国法
  • 1篇法律方法
  • 1篇法律事实
  • 1篇法律知识
  • 1篇法学
  • 1篇法治
  • 1篇笔谈

机构

  • 4篇山东大学
  • 1篇潍坊学院

作者

  • 4篇杜少光
  • 1篇张伟强
  • 1篇张其山
  • 1篇杨圣坤
  • 1篇李辉
  • 1篇陈金钊
  • 1篇姜福东
  • 1篇王国龙
  • 1篇武飞
  • 1篇徐海燕
  • 1篇孙光宁
  • 1篇姜世波
  • 1篇焦宝乾
  • 1篇马娜
  • 1篇孙日华
  • 1篇刘迎新
  • 1篇黄灿
  • 1篇王月强

传媒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河南省政法管...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疑难案件产生的法律方法之维——从梁丽案切入被引量:2
2010年
每当疑难案件发生后,人们都会呼唤立法的完善。殊不知立法并不能一劳永逸地避免疑难案件,精确的立法不能将法律的领域拓宽,反而会压缩法律的适用空间,复杂的人类行为会不断地让法律难堪,导致更多疑难案件的产生。出于各自的利己目的,诉讼各方在努力地建构案件事实,其不完全是对证据的重现,而是在编制一个动听的故事。不同主体展开叙事的对抗,在无法说服对方之时,疑难案件就在真实与谎言之中诞生。宏大的立法无法克服疑难案件的发生,但微观的法律解释可以平衡法律的精细与粗略,确定事实的法律类型与意义,为疑难案件的解决提供一条出路。
孙日华杜少光
关键词:疑难案件法律解释
论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一个后果主义视角被引量:1
2009年
法律及法律解释的客观性问题是法治理论大厦建立的根基,但是,学界对客观性的挑战使法治命题岌岌可危,学界的有力回应仍然使其领地不断缩小,并且学界的回应仍然是就事论事,没有为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找到一个标准。通过对各种挑战与回应的梳理,从一种后果论的角度来论证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以后果作为衡量法律解释客观性的标准。
黄灿杜少光
关键词:法律解释
忧伤的中国与自卑的法学(笔谈)被引量:9
2007年
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法学的逐步稳健发展,"中国法学自主性"问题逐渐进入了我们反思与检讨的视野。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法学的这一反思与检讨是严肃的、整体性的,更是认真的。探索"中国法学自主性"问题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基本的问题,其一为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法学处境,其二为如何对待西方的法律知识,其三为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的法律知识。在某种意义上,今天中国法学的处境类似于19世纪的德国法学和20世纪的日本法学,因此,当下我们对"中国法学的自主性"问题之反思与检讨自然也就具有了一种世界性的时代意义。本篇笔谈紧紧围绕着以上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反思与检讨,就在我们反思与检讨的道路上,一种情感上的自卑乃至忧伤跃然于纸上,顿决定冠名为"忧伤的中国与自卑的法学",全篇共分为"自卑的中国法学"、"强势的西方法学"和"断裂的中国法学"三个主题。感谢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为我们提供了交流园地。
陈金钊王国龙孙光宁吴炳新武飞焦宝乾姜福东杜少光杨圣坤王月强刘迎新李辉徐海燕马娜张其山姜世波张伟强
关键词:中国法学自卑忧伤法律知识自主性
法律事实形成的背后
法律事实的形成必须依赖于证据,但是,证据提供的仅仅是关于纠纷发生时的片段式的信息,只是事件,而不是一个连贯的丰满的事实,而法律事实必须是一个“作为陈述的案件事实”。传统法学理论认为的只要证据齐全,并且符合证据法律和程序法...
杜少光
关键词:法律事实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