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开超

作品数:27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创伤
  • 8篇伤患者
  • 7篇预后
  • 7篇创伤患者
  • 5篇性别差异
  • 5篇严重创伤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住院
  • 4篇患者预后
  • 4篇基因
  • 3篇血清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形成
  • 3篇严重度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深静脉血栓形...
  • 3篇损伤严重度
  • 3篇凝血

机构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解放军第25...
  • 2篇解放军252...

作者

  • 27篇杨开超
  • 23篇封启明
  • 15篇朱晓光
  • 12篇吴蔚
  • 8篇赵钢
  • 7篇耿磊
  • 4篇李永霞
  • 2篇周术然
  • 2篇李梅芳
  • 1篇戎柳
  • 1篇王韬
  • 1篇姜家梅
  • 1篇叶珏明
  • 1篇叶沛
  • 1篇周敏杰
  • 1篇朱家安
  • 1篇冯坤

传媒

  • 7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医疗装备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上海医药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学信息(医...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患者应用白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创伤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白蛋白作为外源性的补充,广泛用于创伤患者的液体复苏和营养支持。近年来,关于白蛋白在创伤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和讨论。本文系统回顾白蛋白用于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和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探讨其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朱晓光杨开超仲伟喜封启明
关键词:创伤白蛋白营养支持
创伤患者低蛋白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异常降低称为低蛋白血症(Hypoalbuminemia).低蛋白血症是创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常可持续数周到数月.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创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纠正低蛋白血症对改善创伤患者预后...
朱晓光杨开超仲伟喜封启明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急诊危重患者疾病谱变化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上海COVID-19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某三级甲等医院Ⅰ、Ⅱ级危重患者疾病谱及年龄分布特征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上海COVID-19奥密克戎流行期间(2022年3月28日至2022年4月15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Ⅰ、Ⅱ级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并与2021年同期相比,研究2022年上海COVID-19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急诊抢救室Ⅰ、Ⅱ级患者疾病谱及年龄分布特征的变化趋势。结果与2021年同期比较,COVID-19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急诊Ⅰ、Ⅱ级患者总量变化不大,但年龄分布不同:<53岁者明显减少(26.8%vs.17.3%,P=0.007),而≥80岁者明显增多(23.6%vs.31.2%,P=0.038);消化系统疾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均明显增多(7.3%vs.13.9%,P=0.008;1.3%vs.3.9%,P=0.036);严重创伤患者明显下降(22.3%vs.6.5%,P<0.001);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vs.23.4%,P=0.059)。结论上海COVID-19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急诊抢救室Ⅰ、Ⅱ级患者总量无明显变化,但年龄≥80岁者、消化系统疾病、心跳呼吸骤停明显增多,创伤患者明显减少。提示急诊科工作医师也要据此发生相应调整。
姜家梅封启明傅一牧耿磊杨开超段光臣黄剑吟黄冠东吴蔚
关键词:急诊抢救疾病谱
GPⅠa基因C807T及P2Y1基因A1622G二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a基因C870T及二磷酸腺苷受体P2Y1基因A1622G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12月在本院急诊内科病房住院患者中入选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后)190例,通过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将病例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对GPⅠa基因C807T及P2Y1基因A1622G的基因位点进行直接测序法检测,然后进行基因频率的对比,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807、G1622与AR的关联性。结果55例(29%)患者存在AR,其GPⅠa基因C807T的T等位基因频率及TC+TT基因型的频率(χ2=12.848,P<0.05及χ2=6.138,P<0.05)和P2Y1基因 A1622G 的 G等位基因频率及 AG +GG基因型的频率(χ2=8.527,P<0.05及χ2=5.346,P<0.05)均显著高于AS组。 Logistic回归分析GPⅠa T807和P2Y1G1622等位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显著相关(OR=4.36,95%可信区间为2.86~9.38,P<0.05;OR=3.76,95%可信区间为2.87~10.52,P<0.05)。结论 GPⅠa基因807C>T以及P2Y1基因1622A>G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增加有关。
耿磊李永霞杨开超周敏杰封启明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多态性单核苷酸阿司匹林抵抗
浅谈形成住院病人欠费的注意事项被引量:1
2011年
周术然杨开超
关键词:病人欠费医院发展住院医疗欠费欠费问题
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对急诊超高龄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急诊超高龄患者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80岁的急诊内科44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甲状腺素水平将患者分为NTIS组(n=324)与对照组(n=124),比较两组病死率差异。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n=48)与存活组(n=400),比较两组NTIS发生率差异。应用Logistic归分析影响超高龄住院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448例患者平均年龄(85.6±4.0)岁,其中男198例,女250例;NTIS发生率66.4%。NTI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3.6%VS3.2%,P=0.001);死亡组FT3(游离T3)明显低于存活组(2.0%vs2.9%,P〈0.001),死亡组中NTIS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91.7%VS70%,P=0.001);FT3〈2.75(OR=0.116,95%CI:0.02—0.52)及合并脑梗死(OR=4.49,95%CI:1.83—11.02)是超高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FT3对超高龄患者死亡的最佳预测值是2.605Pmol/L。结论急诊超高龄患者中的NTIS发生率极高,且合并NTIS的急诊超高龄患者预后不良,病死率极高。
李永霞杨开超朱晓光李梅芳封启明
关键词: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超高龄发生率预后
年龄是影响严重创伤患者预后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段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率性别差异的特点,分析年龄因素与是否是影响创伤预后性别的重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性创伤急救中EICU 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成年严重...
杨开超耿磊朱晓光仲伟喜吴蔚赵钢封启明
创伤患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创伤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水平的早期动态改变及与创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急诊重症病房132例创伤患者,留取创伤后第24、48、72h内的晨尿标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结果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表示。按入院后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为3组,即轻度创伤组(48例,ISS<16分),中度创伤组(44例,16≤ISS≤25分)和重度创伤组(40例,ISS>25分),比较3组患者不同时段的UACR水平,分析早期UACR水平与创伤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1)随着创伤严重程度的增加,创伤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RP明显增高、血浆白蛋白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显著延长(P<0.05)。(2)3组患者UACR水平在入院后24h内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中度和重度创伤组在各时段UACR水平较轻度创伤组明显升高(P<0.05)。(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创伤后早期UACR水平是创伤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中度创伤组:危险度(OR)=1.106;95%CI:1.055~1.159,P=0.000;重度创伤组:危险度(OR)=1.140;95%CI:1.084~1.198,P=0.000]。结论创伤患者早期UACR水平明显升高,可以作为判断创伤严重程度的早期有效指标之一。
冯坤赵钢吴蔚叶珏明李梅芳谢申琦杨开超仲伟喜朱晓光封启明
关键词:创伤微量白蛋白创伤严重程度
胸腺五肽注射液对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胸腺五肽注射液对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的60例Gustilo-AndersonⅢ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8)和非感染组(n=52)。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18)。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肌肉注射20 mg胸腺五肽注射液,1次/d,持续7 d。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淋巴细胞及各亚群水平变化,同时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60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术后发生伤口感染8例,共分离出菌株17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3株,屎肠球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大肠埃希菌1株,阴沟肠杆菌1株。伤后第7天,感染组患者CD3和CD4细胞占比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1天,实验组患者CD3和CD4细胞占比低于对照组,CD19细胞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伤后第7天淋巴细胞亚群中CD3细胞占比、CD4细胞占比和CD4/CD8低于伤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伤后第7天淋巴细胞亚群中CD3细胞占比、CD4细胞占比和CD8细胞占比升高,自然杀伤(NK)细胞占比、CD19细胞占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创伤后患者存在免疫抑制,伤口感染患者CD3、CD4细胞占比降低,胸腺五肽注射液虽然未能显著降低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但能提高CD3、CD4细胞占比,有效改善患者伤后免疫功能。
仲伟喜杨焱平黄冠东杨开超黄剑吟吴蔚封启明
关键词:下肢开放性骨折免疫功能伤口感染淋巴细胞
性激素水平可能是严重创伤患者预后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段女性严重创伤患者与同龄男性病死率差异的特点,探索严重创伤患者预后性别差异的潜在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性创伤急救中心EICU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成年严重钝性创伤患者,按年龄将其分为18岁≤年龄<45岁、45岁≤年龄≤55岁及年龄>55岁三个亚组,比较各组患者预后性别差异的特点,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因素与患者病死率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女性创伤患者粗病死率明显低于男性(5.0% vs.9.1%,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严重创伤患者病死率比男性低79%(OR=0.21,95% CI:0.07~0.64,P=0.006).而且这种性别差异只存在于18岁≤年龄≤45岁患者中(女性 vs.男性OR =0.15,95% CI:0.04~0.67,P=0.012),在45岁≤年龄≤55岁(OR=1.10,95%CI:0.36 ~2.82,P=0.980)及年龄>55岁(OR=0.67,95% CI:0.21~2.15,P=0.504)的患者中,女性病死率与男性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严重创伤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男性患者,且这种性别差异是源于18岁≤年龄≤45女性创伤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同龄男性,该结果表明性激素水平可能是创伤患者预后性别差异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杨开超耿磊朱晓光戎柳吴蔚赵钢封启明
关键词:创伤性激素损伤严重度住院病死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