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家善

作品数:32 被引量:22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5篇储层
  • 4篇油气
  • 4篇同位素
  • 4篇盆地
  • 4篇清虚洞组
  • 4篇寒武统
  • 4篇白云岩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东南
  • 3篇油源
  • 3篇有机地球
  • 3篇有机地球化学
  • 3篇有机地球化学...
  • 3篇源岩
  • 3篇碳同位素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五峰组

机构

  • 15篇成都地质矿产...
  • 1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调查...
  • 9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四川省核工业...
  • 1篇四川省科源工...

作者

  • 32篇林家善
  • 20篇刘建清
  • 15篇谢渊
  • 14篇冯伟明
  • 14篇赵瞻
  • 7篇周文
  • 7篇景小燕
  • 7篇黄学平
  • 3篇李嵘
  • 3篇杨平
  • 3篇汪正江
  • 3篇魏洪刚
  • 2篇高雅琴
  • 2篇谢润成
  • 2篇戴建文
  • 2篇张娣
  • 1篇王克杰
  • 1篇罗桂滨
  • 1篇门玉澎
  • 1篇印峰

传媒

  • 4篇中国地质
  • 4篇矿物岩石
  • 3篇沉积与特提斯...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第四届全国沉...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靖边气田下古气藏相对富水区控制因素及气水分布模式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根据马五1地层相对富水区的平面分布特征,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区域构造演化及特征,对控制相对富水区的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域构造特征是控制相对富水区分布的基本条件,储层的非均质性决定其具体的分布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种气水分布模式。并指出由于岩性变化和储集条件变化形成的相对富水区是该区气水分布的主要类型。
林家善周文张宗林景小燕罗桂滨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储层非均质性
西藏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储层中油砂资源评价被引量:16
2007年
西藏羌塘盆地是一个烃源岩发育厚度大、分布广的大型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构造活动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破坏和改造强烈,为油砂富集成矿提供了条件。通过对盆地中发现的隆鄂尼和昂达尔错两个矿点进行勘察。矿点油砂主要富集于中侏罗统布曲组,分析认为其形成和分布受燕山晚期形成的大型古隆起带的控制,早期形成的古油藏带在后期构造过程中遭受破坏和抬升,使顶部布曲组含油白云岩被抬升剥蚀风化形成现今的油砂矿。采用含油率法对油砂矿带进行了资源量的计算,结果表明两个矿带的油砂地质资源总量为93 099.76×104t。通过类比认为整个盆地油砂资源潜力巨大,可以成为油砂资源主要的勘探地区。
周文邓虎成伊海生李勇谢润成林家善
关键词:羌塘盆地侏罗系地层白云岩储层成矿条件
镇泾地区曙光油田延长组构造裂缝分布评价被引量:13
2008年
根据曙光油田延长组岩心、常规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井剖面中的裂缝发育情况及平面上裂缝的分布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对地层中裂缝的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地层中主要有构造成因的垂直裂缝、高角度斜交裂缝及重力卸载作用形成的层理、纹理缝,垂直缝及高角度斜交缝是主要的有效裂缝,裂缝延伸长度大且无充填或充填少量的方解石。由于地层中的有效裂缝主要是构造裂缝,因此采用反映构造变形的主曲率法和构造滤波技术对研究区的构造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构造轴线、高点、构造鼻隆等变形大的部位且正向构造叠加次数多的区域,裂缝相对越发育。
周文林家善张银德景小燕高雅琴戴建文
关键词:延长组
南华系底界年龄:SHRIMP Ⅱ定年新证据被引量:9
2015年
针对重庆东南秀山中溪板溪群顶部凝灰岩及湖南新化木瓜坪江口组底部火山角砾岩进行的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板溪群顶部(即青白口系顶界)年龄为(786±11)Ma,江口组底部(即南华系底界)年龄为(785±11)Ma,这一测试结果与中国地层委提出的青白口系顶界、南华系底界780 Ma的数据相吻合。针对南华系划分的混乱局面,认为南华系地层的划分应回到"南华大冰期"的沉积相应,与国际地层表中的成冰系(纪)相对应的起点上来;而板溪群则是新元古代裂谷系起点的楔状充填体,二者不能混为一体。
刘建清赵瞻林家善冯伟明黄学平魏洪刚
关键词:南华系SHRIMP锆石
川东南古蔺曼岭寒武纪-奥陶纪之交的沉积环境演变被引量:2
2016年
川东南古蔺曼岭剖面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和下奥陶统桐梓组,岩性都以白云岩为主,地层界线的识别和沉积环境的分析都比较困难。结合前人研究资料,通过对寒武系-奥陶系界线附近的岩石矿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分析,认为界面上下白云岩沉积的氧化-还原条件差异较大;古盐度、古气候也有较大变化;与康滇古陆和黔中隆起的距离也明显缩短。在奥陶系桐梓组中部发现的指相化石腕足类舌形贝,暗示早奥陶世早期川东南古蔺曼岭海域为浅水近岸低盐度环境。
冯伟明刘建清林家善李嵘张娣黄学平
关键词:白云岩沉积环境寒武纪-奥陶纪川东南
黔中隆起东部龙里—凯里地区油苗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黔中隆起东部发现有大量的中—古生界油苗。应用色谱、色谱-质谱及同位素等测试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油苗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结果表明,受黔中多期次构造抬升活动的影响油苗的热演化程度均处于成熟阶段;大冶组(T1d)原油的生物标志物、族组分及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与古生界油苗存在明显差异,其烃源岩为研究区西南部的T1d油页岩;茅口组(P2m)原油为单源供烃,与栖霞组(P1q)烃源岩具亲缘关系;红花园组(O1h)原油具混源特征,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牛蹄唐组,同时受翁项群组(S2w)泥质岩段的影响。其中,S2w泥质岩段具晚期生烃的特征,预示着研究区下古生界存在一套特殊的含油气组合,这对评价该地区的油气前景具积极意义。
林家善谢渊刘建清赵瞻冯伟明朱东君
关键词:黔中隆起油苗有机地球化学碳同位素油源对比
再论“麻江古油藏”烃源岩被引量:6
2011年
目前,对麻江古油藏源岩的认识仍存在很大分歧。对研究区沥青与原油进行了岩石热解(Rock-Eval)、饱和烃色谱分析,并测定了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麻江、丹寨地区下奥陶统O1h+d的沥青成熟度明显高于凯里地区志留系翁项群(S2W),原油;麻江、丹寨地区O1d+h沥青的Pr/Ph峰面积比值>1,而凯里地区S2W原油的Pr/Ph峰面积比值<1;麻江、丹寨地区O1d+h沥青的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偏重(>-32.5‰),曲线形态为波浪形,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1n)烃源岩干酪根的同位素组成具有可比性。而凯里地区S2W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偏轻,曲线分布近于水平,来源于翁项群第二段的泥页岩。
林家善谢渊刘建清赵瞻景小燕程浩
关键词:烃源岩正构烷烃碳同位素
湖南新化震旦系留茶坡组管状宏体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2012年
首次在湘西新化震旦系留茶坡组厚层块状硅质岩中发现个体大小达厘米级的管状宏体化石,内部结构清晰,从其个体大小、结构特征分析,并与相同层位的陕西宁强高家山生物群、峡东地区灯影组管状化石对比,认为是目前这一地区发现的最可靠的后生动物化石,可能系一新的种属。文中同时结合埃迪卡拉生物群及其上下层位生物群研究现状,简要探讨了其在生命早期演化研究中的意义。
刘建清谢渊赵瞻林家善杨平
关键词:管状化石震旦系
四川盆地东南缘中上寒武统白云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意义——以贵州毕节长树田剖面为例被引量:11
2014年
以野外剖面测量及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分析了贵州毕节长树田中上寒武统白云岩稀土元素特征,认为该区白云岩普遍具有交代残余结构和ΣREE较高的特点,且以下部含灰泥质白云岩ΣREE含量最高。该区白云岩下部REE高含量主要来自陆源碎屑注入和粘土矿物的吸附作用,而白云岩整体ΣREE含量较高,与沉积时高咸度卤水在早期埋藏作用中渗透回流交代有着密切的关系。δEu和δCe相比,δCe值较大,反映出弱氧化和高碱度沉积环境,Ce具弱富集特征,与其沉积时处于局限台地环境,水体较浅,易于氧化,且水体较咸,处于碱性沉积环境,沉积了石膏、岩盐等盐类矿物等地质事实相吻合。
刘建清林家善冯伟明赵瞻黄学平
关键词:白云岩成因稀土元素
黔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1
2014年
通过对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的有机碳、类异戊间二烯烃、萜烷及甾烷等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具有以下特征:①正构烷烃分布以单峰分布为主,主峰碳为nC18~nC20;②Pr/Ph比值在0.16~1.24之间,普遍具有植烷优势;③伽马蜡烷指数〉0.10;④Ts/(Tm+Ts)比值较高,在0.42~0.61之间,且分布十分稳定;⑤C27/C29甾烷比值在0.65~1.53之间,多数样品具C29甾烷分布优势;⑥有机碳含量普遍大于0.5%,且自下向上呈规律性递减;⑦δ^13Corg〈-28‰,普遍偏轻。这些特征均指示研究区龙马溪组的有机物产率较高,同时具有良好的有机质保存环境。通过对比岩性及有机地球化学剖面,将龙马溪组烃源岩划分为3个发育阶段。
林家善刘建清冯伟明景小燕
关键词:龙马溪组有机地球化学古环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